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经》两首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040730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经》两首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经》两首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经》两首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经》两首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经》两首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经》两首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经》两首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首教学设计课题 诗经二首单元第六单元学科语文年级九年级学习目标1、 准确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富有韵味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 把握诗经的艺术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3、 品味和欣赏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创造美的热情。重点1、仔细品味这两首诗,培养形象思维能力。2.、在品味诗歌的基础上,提高诗歌鉴赏能力,领悟诗歌的语言特色。难点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因其共收录了305首民歌,又被称为诗三百。其内容丰富多彩,是同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因而又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听,想。 用乐

2、府诗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读感知1、 听朗读,把握诗歌的朗读节奏。听出来了吗?这两首诗的朗读节奏很好把握,基本上都是两两停顿,只有蒹葭每节诗的后一句为两三停顿。2、 积累生字雎(j)鸠 窈窕(yo tio) 参差(cn c)寤寐(wmi) 蒹葭(jinji) 溯洄(shu)沚(zh) 晞(x) 湄(mi)跻(j) 涘(s) 芼(mo)坻(ch)3、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你对这两首诗内容的理解。点拨:关雎一诗写了一位男子对美少女的渴慕向往之情。蒹葭写的是一位男子极力追求一位女子,但却无法得到她而产生的苦闷和伤感之情。听,并交流看法。概括内容。把握节奏,体会诗歌内容。考查

3、学生听读诗歌的能力。作品介绍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传说是由孔子编定的。先秦称为诗,西汉时因“罢除百家,独尊儒术”而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三个部分为其内容的分类;赋、比、兴三部分为其表现形式。“风”指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赋”就是直接铺陈叙述,相当于后来的叙事

4、诗。“比”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选择性笔记了解作者生平,积累文学常识。关于作者诗经的作者的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也有传说这些诗歌传说多为尹吉甫采集、然后由孔子编订的。艺术成就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诗经的影响还越出中国的国界而走向全世界。笔记。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诗体介绍民歌是在民间世代广泛流传的歌曲,是最大众

5、化的音乐形式,是大众口头创作的、并在流传中不断丰富着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和民族众多,所以民歌源远流长,浩如烟海。民歌的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彩,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浩如烟海,各具特色,据统计,各地已采集到的民歌,数量总计超过三十万首。笔记。了解民歌的创作过程。写作背景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

6、的不朽之作诗经了解通过写作背景的了解,为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作铺垫。疏通文意(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关关:拟声词,鸟叫声。洲:水中的陆地。窈窕:恬静而美好的样子。逑:配偶。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流:打捞,采摘。寤寐:寤,指醒着;寐,指睡着。这里指白天和夜晚。思服:思念。优哉游哉:这里指情意绵绵的样子。辗转反侧:翻来覆去睡不着。辗转:翻来覆去,不能安定。友:名词活用作动词,做朋友

7、,相亲相爱,亲近。芼:挑选。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快乐。译文:雎鸠鸟关关地叫着,在河中央的小洲上。姑娘美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找右边找。姑娘美丽又善良,从早到晚追求她。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思念绵绵不断,翻来覆去,不能安睡。荇菜长短不齐,左边采右边采。姑娘美丽又可爱,弹奏琴瑟来亲近她。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挑右边拣。姑娘美丽又可爱,敲钟击鼓让她快乐。(2)蒹葭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

8、/从之, 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蒹葭:芦苇。苍苍、萋萋、采采:指草木茂盛的样子。在水一方:在河流的对岸。溯洄:逆流而上。阻:艰险。溯游:顺流而下。宛:好像。晞:晒干。湄: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跻:攀爬。这里指路途高而且险峻。坻:水中的高地。已:消失,这里指晒干。涘:水边。右:道路弯曲。沚:水中的小块陆地。译文:芦花一片白茫茫,清早露水结成霜。心上的人儿,她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河水去找她,河水弯曲道路长。沿着河水去找她,(那人)仿佛在河的中央。河中芦苇一片片,露水珠儿没有干。心上的人儿,在河岸边

9、。逆着河水去找她,道路难走地势高。顺着河水去找她,她在水中的小洲边。河中芦苇真茂盛,芦苇上露水没有干。心上的人儿,就在河岸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难走又弯曲。顺着河水去找她,她在水中的陆地上。笔记。积累字词词类活用 左右流之:左右,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左右。琴瑟友之:友,名词活用作动词,做朋友。钟鼓乐之: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使快乐。道阻且右:右,名词活用作形容词,弯曲。古今异义左右流之:流,古义:捞取,今:流动。道阻且右:右,古义:弯曲,今:右边。一词多义之:琴瑟友之(之:代词,代指“她”)在水之湄(结构助词,“的”)课文精读一、关雎 1、这首诗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点拨:首章四句写一个年轻小

10、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一位所爱的人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第二章和第三章八句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第四章和第五章八句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不啻是个戏剧性的转变。幻由情生,无疑正是这位饱受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苦思想要实现的愿望。2、对于这场浪漫的爱情追逐,作者用了哪些浪漫的场景作铺垫?请在文中找出这些场景描写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语言发挥想象力描绘出来。明确:

1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示例:伴轻柔音乐,深情描绘:“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鱼鹰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河的两岸长满了葱绿的荇菜,随着微风参差摇摆。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地努力。美丽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爱情,不也跟采摘荇菜一样,要想尽办法去接近!”3、“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体现了小伙子什么样的心理活动?点拨:这两句诗非常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心中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样子。4、爱慕之深,以致夜不成寐,可见相思之苦。那么男子采取了哪些措施呢?找出文中原句,然后加以解释。点

12、拨:(书中原句)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解释:如此煞费苦心先“友之”:亲近她,再“乐之”:取悦她。结果大概可以猜到了,很楞能会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了。5、关雎一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点拨: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6、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

13、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7、读完全诗,你认为小伙子追到自己喜爱的姑娘了吗?为什么?点拨:这个问题有争议。有人认为这只是小伙子的一种美好的幻想。“钟鼓乐之”并不代表把姑娘娶回了家;也有人认为这是追求的结果,也就是“钟鼓乐之”表明他们结婚了,而且用最喜庆的方式把姑娘娶回来的。理由是:钟鼓是我国古代的大型乐器,不象现在的年轻人拿把吉他,到人家姑娘面前叮叮咚咚敲上一阵。撞钟击鼓不是随随便便,任何人都能有此排场的,只有贵族在迎娶新娘时才有如此隆重的场面。用琴瑟来比喻婚后幸福的生活。现在,也还用琴瑟之和来表现夫妻和谐。当然同学们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理解。8、关雎一诗各节不仅句数相等

14、,而且语言几近相同,中介变动了少数的几个字,这种写法我们叫“重章叠咏”试品味本诗中运用这咱写法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重章叠句”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二、蒹葭1、蒹葭这首诗歌中主要的描写方法是什么?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点拨:主要的描写方法是景物描写。诗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蜿蜒而去。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主人公凄恻的情感。诗的第二、三章采用重章回复的方式,反复咏唱。但景物又有不同。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拂晓时;二章“白露未唏”,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阳光照射,露水快干。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 而主人公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这篇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2、作者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