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各课过关检测试卷新人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040598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各课过关检测试卷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各课过关检测试卷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各课过关检测试卷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各课过关检测试卷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各课过关检测试卷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各课过关检测试卷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各课过关检测试卷新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生字词音形义j_取:_根深d_固:_zz_不倦:_qi_而不舍:_不言而y_:_二.文学常识1.议论文:以_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进行分析、论证,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和见解的文章。2.议论文的三要素: _: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观点和主张。_: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_: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3.常见的论证方法_: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_:使用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以及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等来证明观点。_: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来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观点。_: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观点。_: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等作为论据,引经

2、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4.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作者是美国实业家_。5.发明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的是德国发明家_,发明交互式乒乓球电子游戏,引发游戏机革命的发明家是美国实业家_。三.文章理解1. 文章开头作者从一个关于图形的问题“下列四种图形中,找出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来”谈起,这样写有何作用?2.请结合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出四个要点,回答: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

3、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14.要有格物致知精神一.生字词音形义1.字音与字形丁zho_中 埋m_ png_ hung_ 儒_家 华y_ 论_语 中yng_2.词义解释: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二.文学常识1. 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_学家,1976年获_。2.儒家“四书”指的是_,其中_两篇是宋代朱熹从礼记中抽取。3.王阳明,即_,世称“_”,余姚(现属浙江)人,_代哲学家、教育家。三.文章理解阅读下面三段话,回答问题。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

4、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传统中国教育中的“格物致知”与现代自然科学中的“格物致知”的区别是什么?15.短文两篇一.生字词音形义1.字音字形统chu_ 蒸li_ 劝ji_ 咀嚼_ go_肾2.词

5、义狡xi_:狡诈。 ji_nn_:_。伦理:_。 f_彩:_。文采zo_饰:_。 矫:_。学究:_。 味同jio_蜡:_。zh_碍:不通畅。 吹毛求c_:_。要ju_:_。 y_情:_。二.文学常识1.谈读书的作者是_,_国哲学家、作家,著有_、_等。2.不求甚解的作者是_,他的原名是_,福建闽侯人,当代作家。3.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汉末文学家,“_”之一。4.陆象山,即_,字子静,号存斋,抚州金溪(斤江西金溪)人,南宋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他倡导“心即理”的学说,曾讲学于象山,人称“_”。5.论证方式有两种:_、_。其中通过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论点来确立自己的论点的

6、论证方式叫_。三.文章理解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算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1)“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这句话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2)这段文字,作者从哪方面来谈读书?2.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并回答问题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

7、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

8、了解问题更全面。作者摆出列宁批评普列汉罗夫读马克思著作作了很多曲解、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两个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生字词音形义ki_叹:有所感触而叹息。 xun_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kung_骗:哄骗。 怀古伤今:_ 。cu_残:使身体、精神等蒙受严重损失。 w_ mi_: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zh_粉:女子化妆用的物品。 前p_后继: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得英勇壮烈。 前f_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 二.文学常识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鲁迅的杂文集_,鲁迅的杂文集还有_等。2.

9、二十四史指的是清高宗乾隆诏定的从_到_共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三.文章理解1.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回答问题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上面文章开头的两段文字中,作者摆出了对方的论点及此论点的论据。那么对方的论点是什么?在对方看来,这种论点成立的论据是什么?2.文章最后一段“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中“状元

10、宰相”指的是哪一类人?“地底下”的中国人的“筋骨和脊梁”指的是哪一类人?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汲取(j):吸取。 根深蒂(d)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孜孜(z)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锲(qi)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不言而喻(y):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二.1.议论 2.论点 论据 论证 3.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引用论证 4.罗迦费因格 5.约翰古登贝尔克 罗兰布歇内尔三.1. 作用:这个关于图形的问题很具体,生动形象。由此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富有针对性。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2. 坚信自己富有创造力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探求新思路,活用知识关注灵感,锲而不舍(必须使用来标注要点,否则不得分)14.要有格物致知精神一. 1.丁肇(zho)中 埋没(m) 彷(png)徨(hung) 儒(r)家 华裔(y) 论(ln)语 中庸(yng)2.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 致知:求知,得到知识。诚意:使心志真诚。 正心:端正心思。 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