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隆中对》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040552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隆中对》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隆中对》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隆中对》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隆中对》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隆中对》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隆中对》教学设计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隆中对》教学设计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隆中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知 识 和 能 力:积累文言实词,掌握常见文言句式,培养文言语感。 2 过 程 和 方 法: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学习诸葛亮严密的论证。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品读课文,发现文中人物的闪光点,教育学生做热爱祖国、志向远大、有理想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做尊重知识,重视人才,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人。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分析理清诸葛亮一番话的核心 方针 依据。 【教学难点】 教材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及背景。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方法】 提问法 讨论分析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 ( 播放三国演义片尾曲历史的天空,)教师提问:

2、(“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请问,你的脑海里都装着三国中的哪些英雄?你最喜欢谁?为什么?(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迅速活跃起来。) 然后出示:杜甫蜀相中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提问,诗中写的人是谁?诸葛亮。我们学过他的哪篇文章?出师表。试试能不能背诵一下其中他自述生平的一段:“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提示学生背诵之后,提问:这一段中“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讲的是哪一件事?学生很容易回答:三顾茅庐。教师接着明确:对,这是诸葛亮自己深情回顾的,三顾茅庐的故事,那么,历史书上又是怎样记载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隆中对这篇文章,它节选自

3、史书三国志。 (我认为,导语不仅仅是只起导入作用,它起温故而知新的复习作用;起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起知识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深的作用。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上导语。)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简介背景及解题: 课件出示背景:(出示三国地图)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各据一方,互相混战。曹操在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以几万兵力打败袁绍几十万大军之后,到公元206年完全占有袁绍的地盘,成为势力最强大的军阀,整个黄河流域,几乎都在他的控制范围。孙权占有长江下游一带。刘表据有现在的湖北省荆州二带。刘璋占有现在的四川省。张鲁占据了现在四川省北面的汉中一带。北魏曹操在统一北方后,准备南下消灭东吴孙权和西蜀刘备等,而

4、刘备此时兵微将寡,正是求贤若渴之时,公元207年,经徐庶推荐,刘备三顾茅庐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诸葛亮根据当时的政治形势,胸有成竹的为刘备提出了战略决策,本文所记就是刘备三顾茅庐的始末和他与诸葛亮问答的情况。 题目中隆中是点明了地点,对,对策,答问的意思,封建时代臣子回答皇帝所提出的问题,叫对策。 (三) 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一共有六步: 1、学生默读。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借助工具书、注释,扫除文字障碍。有自己解决不了的要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有在自己读的过程中觉得需要大家特别注意的也要提出来,引起大家的关注。 2、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全文。 3、学生个别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要求读准音,断准句,

5、明确句读,不读破句。屏幕出示一些需要学生特别注意的字的读音。 4、学生齐读全文。 (说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是文言文学习的最好的方法之一。通过范读、自由阅读、速读、指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来指导熟读,理解文章内容,理清结构。根据学生初步阅读形成的印象,自主提出疑惑,有效地利用,可以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 5、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语言串释课文,不必逐字逐句的翻译,能译出大意即可。遇到困难可借助工具书或与同学们交流探讨,然后找同学来说,教师注意指正错误或强调特殊句式的翻译,如: A 时人莫之许也(倒装句) 翻译:_B贤能为之用(被动句)翻译:_C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判

6、断句)翻译:_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反问句)翻译:_6、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让学生再快速默读一遍课文,出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找出文中出现的所有人物名字和地名并勾画出来,并考虑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的身份、地位是怎样的?这几个地方有什么特点?请同学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这个问题,要从原文中找依据。 (说明:弄清楚了人物关系,也就基本疏通了课文,而这一切都是学生依据课文讨论、探究的结果,因为从人物人手,也不至于很难。设计这样的问题,其实是教师已经列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和脉络。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一定要紧贴文本,思考并组织运用语言来回答的过程,就是锻炼自己的分析概括能力的过程。要调动学

7、生的积极性,要求他们独立思考和讨论探究相结合,认真回答每一道题。可以先给学生做个示例,如:诸葛亮:隐居隆中,种田人。(“亮躬耕陇亩”) 明确:亮、管仲、乐毅、崔州平、徐庶元直、先主(刘备)、董卓、曹操、袁绍、孙权、高祖、刘邦、刘表、刘璋、张鲁、关羽、张飞 管仲、乐毅:春秋战国有名的将相,辅佐国君成霸业,诸葛亮自比二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崔州平、徐庶元直:是诸葛亮的朋友(“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先主(刘备):是帝室的后代,以光复汉室为由屯兵新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撅,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 董卓:杀死东汉少帝刘辩,独掌大权

8、,导致天下大乱。(“自董卓以来不可胜数) 曹操:开始没有名声,兵力也弱,现在有百万军队,挟持皇帝号令诸侯。(“曹操比于袁绍挟天子而令诸侯”) 袁绍:汉末冀州牧,几十万军队与几万人作战,大败 孙权:继承父兄之业占据江东,是江东之主。(“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 高祖:刘邦,西汉开国皇帝。 刘表:荆州牧 刘璋:益州牧,昏庸懦弱。(“刘璋暗弱”) 张鲁:占据汉中,在益州的北面,国富民强却不知爱惜。(“张鲁在北,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关羽、张飞:师补充:是刘备的手下。(“关羽、张飞等不悦羽、飞乃止”) 新野:刘备屯兵之所。江东:孙权占据的地方。 荆州:北面靠着汉水、沔水;东面与吴会相连,西面与巴郡蜀

9、郡相通,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北据汉、沔此用武之国) 益州:地势险要,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 7、作业:掌握生字、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的翻译。 第二课时(四)精读品味: 1、本文是人物传记节选,但它的核心部分却是一段才华横溢的对策,请反复读这一部分,结合上节课我们对人物的理顺对形势的了解,学生分组讨论,看看诸葛亮为刘备献了什么妙计试概括他答话的要点: (说明:这一问题是全篇的重点和难点,掌握好这个问题,才能充分了解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通过疑难共解、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精神,锻炼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以学生概括为主,老师可适当地点拨。) 明确:(1)分析对手的形势及应对的策略:曹操拥百万之众(

10、军事上),挟天子而令诸侯(政治上)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天险),已历三世(历史),国险而民附(民心),贤能为之用(人才)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2)分析有利的地势及利用的策略:荆州用武之国,益州天府之土。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3)分析刘备的优势:帝室之胄,信义著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4)确定霸业兴汉的策略:(A)做好准备: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B)等待时机:天下有变。(C)起兵出伐: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小结:在这段对策里,诸葛亮针对刘备提出的问题,根据当时的客观形势,具体分析了敌我情况和

11、相互间的利害关系,为刘备确定的“成霸兴汉”的建国策略具体周详。从后来形成的三国鼎立的历史事实来看,其预见性是完全正确的。这就充分显示了诸葛亮惊人的政治军事才能和卓越的见识。 这一段不仅内容精辟,而且论证严密,层层深人,摆事实,讲道理,有根有据,结论明确。这种说理方法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很值得学习和借鉴。 2、诸葛亮和刘备是怎样的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这一问题的设计在于指导学生在评价人物中有所感悟,唤醒学生对感悟对象的固有的积累,加深学生对感悟对象的深刻认识。也激活了他们有感而发,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思维。也从杰出人物身上汲取力量,砥砺意志。这不仅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更是进行情感、

12、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内化。学生应该反复读对诸葛亮描写的句子,在读中去感悟、去发现。) 诸葛亮: (1)从诸葛亮的“对”,也就是诸葛亮的一番答话,即诸葛亮为刘备对天下大势的精彩分析和对战略战策的精心谋划可以看出,诸葛亮胸怀大志,高瞻远瞩,雄才大略,富有智慧,头脑清醒,目光长远。是一个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的军事家和有注重实际的政治才能的政治家。 (2)还能从其他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的非凡之处? A 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自比管仲,乐毅。胸怀大志,有自信有抱负。 B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避世待时而飞. C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矜持自重。 D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

13、日密。见解高明,令人折服。 E 关张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治国之栋梁。 对人物的刻划可以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看看以上对诸葛亮的性格刻划,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烘托? 诸葛亮的答话和A 属正面描写,而BCDE属侧面烘托。 刘备: 是一个有雄心有抱负有号召力有威望,能虚心求贤,礼贤下士的人。 A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B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C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君谓计将安出?” D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E 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四)内容回顾,课堂小结。这个环节我采取让学生谈收获的形式来进行。学

14、生可以从写作特点上也可以从思想内容上来谈。 (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精辟严密的论证。 (2)诸葛亮和刘备的品质。 (五)拓展延伸 提供给学生关于诸葛亮的词语、对联、诗歌、故事等。进一加深对诸葛亮的了解,丰富学生的知识。 1诗词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2诸葛武侯祠对联: 日月同悬出师表,风云常护定军山。 青山绕郭宜龙卧,翠柏参天有鹤来。 有庐堪千古,读策定三分。 草庐卧龙,王佐动先主三顾,兰田生玉,英才起吴帝唯称。 梁父吟成高士志,出师表见老臣心。 3词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故事:草船借箭、三气周瑜

15、、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空城计。收姜维 七擒孟获(其中包括火烧藤甲兵) 八阵图 火烧新野 借东风 收马超 攻四川 离间计 六出祁山 激将法 舌战群儒 智取华容三气周公瑾 挥泪斩马谡 木牛流马 以逸待劳声东击西 调虎离山 连环计 5补充:官渡之战。八月,袁绍大军推进至官渡,双方攻守激战,对峙数月,十月,袁绍谋士许修愤然降曹,献计偷袭袁军屯粮地乌巢(今河南原阳东北)。曹操当即亲率步骑连夜奔袭乌巢,尽焚袁军粮袜(参见乌巢之战)。袁军乌巢大败,军心震恐,部将张、高览阵前降曹,瞬时全线崩溃。曹操趁热反攻,大获全胜,歼灭袁军7万余人,袁绍率余部渡河北逃,从此一蹶不振(见官渡之战)。此战,曹操展出奇兵,顽强坚持正面固守,创造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