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案例 (2)讲义教材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4017476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 (2)讲义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 (2)讲义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 (2)讲义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 (2)讲义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教学案例 (2)讲义教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居民和聚落一、教学案例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白纸,“今天我们要进行一项有趣的活动。”学生:出现明显的骚动,他们好奇地窃窃私语,开始关注、期待下面的活动。教师:“给你8分钟,请你在白纸上画一幅画:表现你对所向往的居住环境的设计。”学生:表情格外灿烂,所有的学生立即行动(包括所谓的差生),拿出笔开始作画。8分钟后教师收齐所有学生的作品。学生们又一次好奇并期待。教师:打开实物投影,把学生的画一一投影出来。学生:凝神观看,并参杂一些笑声或议论。教师:我要从你们的作品中随意播放几幅画,请作者起来讲解一下他的画。学生1:“这是我画的,我的居住地是在低缓的山坡下,门前有一条小河流过,房前屋后

2、还要有树、有花园。”有学生说:“跟我画的差不多!”教师:“为什么选择在平缓的地方建立家园,为什么要有小河,还要有树和花草?”学生1:“平缓的地方盖房子容易,成本低;有小河景色美,还可以坐船玩,有树有花空气好。” “河水可以浇灌他们家的花园!”有人补充说道。教师展示学生2的作品:“这幅画把居住地设计在海滨地带,画面上有被云遮掩了一部分的太阳。请讲讲你的创作!”学生2:“我选择临海的环境,是因为我喜欢海,可以钓鱼,还喜欢乘船出海的感觉,天上有云和太阳,反正感觉这样很好!”教师分析:“同学们,你们能看出他们在选择居住地时特别在意了哪些地理条件吗?两位画家你们自己察觉到了吗?”学生们纷纷说出地形、河流

3、、沿海等条件。教师解释了河流、海洋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并进一步问:“他们在画面中表示阳光、云又是什么意思呢?有多少人画了云和日?”有十几个同学举起手示意,但没有人能解释。教师:“画家们为什么不画出狂风暴雨或是疾风暴雪的景色呢?”学生齐喊:“气候条件要好!”教师:“对,除了刚才表现出的地形、河流、沿海外,气候也是人们选择居住地的重要条件。看了所有作品,许多同学画出了蓝天白云和太阳,还没有哪个人只画太阳而不画云彩的,更没有突出恶劣气候的。其实本意就是要求居住地的环境温度、湿度适宜,它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 “居住地与哪些环境因素有关,请你把它们列在笔记上,概括出它们属于哪类地理条件?”学生齐答:“自

4、然条件!”教师:“可以试想,生存是早期人类的第一需求,而不像现在的你们以好看、好玩为目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对人类能否在此生存下去至关重要。看一看世界的文明古国,他们的地理位置的相似之处恰恰验证了这个观点。”播放投影片。“下面再来看一些画,请作者讲讲他的选择理由。”学生3:“我的居住地选择在气派的街区,旁边有银行、网吧、超市,在稍远的地方我还画出医院、社会科学院、警察局。我希望我的居住地特别便利,安全,还有文化氛围。”学生4:“我的居住地周围有篮球场、足球场、游泳池、停车场,还要有一条通畅的交通线路。当然,绿地是必须要有的。”教师:“这几个同学在选择居住地时比较倾向于什么样的环境?”学生:“交通便

5、利!”“还有文化发达、配套设施完善。”教师:“我有一点不太明白,请解释一下:为什么你的居住环境还要有社会科学院?”学生3:“这里肯定文化层次高啊!”教师:“交通便利对于城市非常重要,这一点不难理解。我们北京人对此感受最深。可是为什么还要求居住环境的文化科技发达?”教室里先是一片沉静,教师:“联想北京对外地人的吸引力试着解释。”学生:“受教育条件好。”“就业机会多,工资高。”“城市发展好,生活条件就好。”教师:“这些又属于哪类条件?”学生:“社会经济条件!”教师:“还有一些其他的社会因素也影响着聚落,请看老师准备的影片,说明片中反映的是什么因素。”观看拉萨图片和梵蒂冈影片。之后学生说出是宗教对选

6、择居住地的影响。学生们又在笔记上列出上述社会经济条件。教师总结,活动结束。二、案例分析这节课不仅属于学习成绩好的那一部分学生,全班不同性格不同特长的学生都获得了平等和尊严,他们享受了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来自教师和同伴肯定的荣光。反思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是按聚落与环境的关系逐一介绍并分析,再展示相应图片。其优点:条理清晰严谨,结论性强,应试效果好。不足:学习方式不够活跃,课堂乏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少主动性,其思维活动的轨迹教师难以捕捉。作为学习新知识,学生思维体系的主动构建明显不足,最终只是会了知识却不会学习。显然这样的教法是教师的教学思路而不是学生的学习思路。如何最大程度开发学生思维,让每个学生都

7、主动热情地去解开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扣结,产生成功的体验,本节课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其效果表明每一个学生都是在好奇、兴奋的状态下,把自己的思维活动用绘画的形式反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捕捉到每个学生的思维,并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意识。课上不少人的作品画出太阳、白云,这是一种潜意识,却无法用地理知识解释。通过教师的分析:太阳代表温暖;白云又可以削弱较强的太阳辐射,使气温不至于过高,而且还增添了湿度。学生的潜意识被唤醒后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在教师引导下尝试对思维进行分析整理,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学会了学习。事实上,每个教学内容的活动方案是多样的,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就是要求教师努力创造一份适宜学生学习的课堂气

8、氛,始终关注学生,把握好学生的思维轨迹并予以他们驰骋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成为课堂上最为活跃的元素。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1,侵权必究 联系QQ68843242 1,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侵权必究 联系QQ68843242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