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DL413-91电力电缆热缩型附件应用技术条件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3998005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DL413-91电力电缆热缩型附件应用技术条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精编》DL413-91电力电缆热缩型附件应用技术条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精编》DL413-91电力电缆热缩型附件应用技术条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精编》DL413-91电力电缆热缩型附件应用技术条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精编》DL413-91电力电缆热缩型附件应用技术条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DL413-91电力电缆热缩型附件应用技术条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DL413-91电力电缆热缩型附件应用技术条件(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41391 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热缩型附件应用技术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1991-12-02批准 1992-04-01实施 1 总则 1.1 适用范围 1.1.1 本标准适用于35kV及以下塑料绝缘电力电缆热缩接头和终端头。 1.1.2 本标准适用于10kV及以下油浸纸绝缘金属护套电力电缆热缩终端头。 1.2 使用条件 热缩附件可在下列条件下正常运行: a.环境温度-4050; b.热缩附件长期工作温度、过载温度和短路温度与其配套装配的电缆一致; c.户外热缩终端头用于严重污秽、强烈振动、冰雪严重地区应采取相应加强措施。 2 引用标准 JB2926 粘性油

2、浸纸绝缘金属护套电力电缆; JB2927 不滴流油浸纸绝缘金属护套电力电缆; GB11033 额定电压26/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附件基本性能要求; GB5589 电缆附件试验方法。 3 名词术语 3.1 本标准所用名词术语(除本标准有规定外)均按GB290010的规定 3.2 热收缩材料 热收缩材料是以橡塑为基本材料,用辐射或化学方法使聚合物的线性分子链变成网状结构即交联,获得“弹性记忆效应”,经扩张至特定尺寸,使用时适当加热即可自行回缩到扩张前的尺寸。 3.2.1 热缩管和热缩部件(简称热缩管件) 热缩管按电缆附件要求用热收缩材料制成的管材,如电缆终端头外绝缘热缩管、护套热缩管等。 热缩部

3、件按电缆附件要求用热收缩材料制成的异型部件,如雨裙、分支套等。 3.2.2 应力管 按电缆附件要求用热收缩材料制成的能缓和电缆屏蔽端部电场应力集中的管材,称应力管。 3.3 热缩附件配套用胶 3.3.1 填充胶为消除电缆热缩附件内部气隙选用的填充材料。 3.3.2 密封胶用于热缩附件各部件之间以及和电缆搭接处,为防止潮湿侵入选用的防潮密封胶。 3.4 电缆热收缩型附件(简称热缩附件或分别称热缩终端头、热缩接头) 用各类热缩管、应力管、分支套等部件及与其配套使用的填充胶、密封胶在现场加热收缩包敷安装在电缆上的终端头和接头。 4 产品的名称、代号和表示方法 4.1 产品名称、代号 户外电缆终端头

4、W 户内电缆终端头 N 电缆接头 J 交联聚乙烯电缆 Y 油浸纸绝缘电缆 Z 热收缩型电缆附件 S 4.2 产品表示方法 4.2.1 热缩管的内径以扩张后的内径A与扩张前的内径a之比即A/a表示。 4.2.2 热缩附件产品以型号、额定电压、线芯数、适用电缆截面表示,构成方法如下: 4.2.3 举例: a.10kV油浸纸绝缘电缆120mm2的户内热缩终端头表示为:NSZ-10/3120。 b.35kV单芯交联聚乙烯电缆120mm2的户外热缩终端头表示为:WSY-35/1120。 5 热缩管件及其配套用胶技术要求 5.1 热缩管件及配套用胶应按本标准以及按规定程序批准的技术文件和图纸生产。 5.2

5、 热缩管件外观应平整、光滑、无可见气泡、杂质,表面斑痕缺陷面积应不超过部件总面积的2%。 5.3 热缩管件的收缩温度应为120140。 5.4 热缩管件收缩前壁厚的不均匀度小于30%。 5.5 热缩管件收缩前后长度的变化率小于5%。 5.6 热缩管件在热冲击下应不淌流不开裂。 5.7 热缩管件在限制性收缩时不得开裂,在正常使用范围和操作下不得开裂。 5.8 热缩附件用热缩材料的物理、机械和电气性能应符合表1规定。 5.9 热缩附件用填充胶、密封胶的物理、机械和电气性能应符合表2要求。 表 1 试 验 项 目性 能 要 求外绝缘管内绝缘管应力管导电管护套管 硬度(邵尔A型)度8080 80909

6、0 抗张强度 MPa 8.012.010.010.013.0 断裂伸长率 % 400400300300300 热空气老化后机械性能变化(120,168h)K10.8K20.7 氧指数 30 耐油性(浸电缆油,70,168h)K10.8K20.7 体积电阻系数 m 1101211013110781100111011 击穿强度 MV/m 202515 介电常数2530 耐电痕 1A3.5级 3.5 注:K1为老化前后抗张强度变化率,K2为老化前后断裂伸长率变化率。 表 2 试 验 项 目填 充 胶密 封 胶绝 缘导 电橡 塑耐 油针入度(25,100g)60302040软化点(环球法)809080

7、9080908090浸油重量变化率 % 最大555体积电阻系数 m 1108110021101211012击穿强度 MV/m 101515剪切强度 MPa1.01.0剥离强度 kN/m556 电缆热缩附件结构基本要求 6.1 热缩终端头结构基本要求 6.1.1 热缩终端头主要由外绝缘管、应力管、分支套、雨裙等部件以及与其配套的填充胶、密封胶等材料构成。 6.1.2 6kV及以上塑料绝缘电缆、油纸绝缘电缆的热缩终端头,必须有缓和电缆屏蔽端部电场集中的有效措施,如应力管、导电分支套等。 6.1.3 油纸绝缘电缆热缩终端头在三芯分叉处应填充符合表2要求的绝缘胶,尽量减少气隙,三相分支处应确保相间距离

8、,避免接触交叉。 6.1.4 热缩终端头各部件搭接部位必须具有良好的堵漏、防潮密封措施。 6.1.5 三芯电缆热缩终端头金属屏蔽、铠装或金属护套必须接地良好。接地引出线截面不应小于表3规定。 表 3 电缆标称截面 mm2接地引出线截面 mm2120及以下16150及以上25 注:有特殊要求者应加大截面。 6.2 塑料绝缘电缆热缩接头结构基本要求 6.2.1 热缩接头应确保电缆各组成部份如导体、绝缘、屏蔽、内衬层、护套等各部份的接续、恢复和加强。 6.2.2 额定电压高于6kV的热缩接头,必须有缓和电缆屏蔽端部电场集中的有效措施,如制作应力锥、包敷应力带或应力管等。 6.2.3 热缩接头的附加绝

9、缘厚度不得小于电缆工厂绝缘厚度的1.5倍,附加绝缘热缩管的层数对10kV及以下的电缆接头不宜多于二层,对35kV级电缆接头不宜多于三层。附加绝缘与电缆本体绝缘间的接触应紧密。 6.2.4 热缩接头结构应考虑挤出绝缘在运行中产生纵向回缩导致内部产生间隙的防范措施。 6.2.5 接头两边电缆铜屏蔽、铠装应分别连接不得中断,恢复铜屏蔽应采用软质铜编织带(网),确保和各相绝缘外屏蔽接触,两端与电缆铜带连接。 6.2.6 三芯塑料绝缘电缆接头,在各相完成绝缘屏蔽处理后,三相间应用不吸水材料适当填充使其呈圆形,并予以牢固包扎,恢复的内衬层应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能。 6.2.7 接头密封必须良好,应采取二种不同

10、方法加强密封。三芯电缆除考虑外护层密封外,还应对各相线芯绝缘采取必要的防水措施。 6.3 热缩附件材料规格和配套 6.3.1 热缩附件材料配套应齐全,各部件间应配合合理,便于装配。 6.3.2 热缩管件的规格应确保收缩后能紧密地包敷在电缆线芯上。热缩管的使用范围应满足如下要求:产品管径大于包敷物直径的20%;完全收缩管径小于包敷物直径的70%。 6.3.3 热缩管件的密封部位、涂胶种类和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涂胶层应均匀,不得脱胶。 6.3.4 热缩附件配套金具如堵油接线端子、连接管等应满足有关技术条件和规范。 6.3.5 塑料绝缘电缆热缩附件应按6.1.5条配有镀锡编织铜线作为接地线或跨接线。

11、 6.4 电缆热缩终端头和接头基本性能 电缆热缩终端头和接头基本性能应满足表4规定。 表 4 序号试 验 项 目试 验 电 压 kV备 注3610351工频耐压1min2.53545105户外终端和湿态2局部放电2591339仅对塑料电缆附件40pC20pC20pC10pC3负荷循环三次 导体通电流加热5h,冷却3h,导体加热到电缆允许工作温度加54局部放电5.591339仅对塑料电缆附件40pC20pC20pC10pC5冲击电压10次60751052506直流耐压15min2236521567工频耐压4h152435788密封试验塑料电缆终端 终端头整体浸入水中,负荷循环九次油纸电缆终端 电

12、缆内加油压0.1MPa,持续24h,导体加热到电缆允许工作温度加5,持续24h,自然冷却持续24h,不得漏油接头 剥去接头两端50mm外电缆的外护套及内护套,剥除长度约50mm后将接头浸入水中,负荷循环21次9工频耐压15min1520256510外观检查 通过19项试验后电缆附件应无变形,无渗漏7 热缩材料试验方法 7.1 收缩温度试验 7.1.1 设备:烘箱、搪瓷盘。 7.1.2 试样:取热缩管三段,每段长150mm。 7.1.3 试验步骤:将试样平放在搪瓷盘上,放入温度为100的烘箱内静止15min,然后将其取出冷却至室温,并按7.1.4条对试样进行检查。以后逐级升温重复上述试验,温度级

13、差为5,最高试验温度为140。 7.1.4 试验结果:检查试样回缩情况,回缩后产品表面平整、无皱纹,管内径收缩均匀的最低温度为产品的收缩温度。 7.2 壁厚不均匀度和长度变化率测量 7.2.1 仪器设备: 千分尺测量精度0.01mm; 钢板尺分辨度0.5mm; 烘箱强迫对流型、控制精度2。 7.2.2 试样:每个项目取三段热缩管,每段长150mm。 7.2.3 试样收缩:置用于长度测量的试样于130140的烘箱中30min,使试样完全自由收缩,取出冷却至室温,供测量用。 7.2.4 测量方法: 壁厚测量用千分尺对热缩管试样(必要时可剖开)进行足够数量次数的测定,找出最大和最小壁厚。 长度测量用钢板尺测量热缩管和收缩后管的长度。 7.2.5 测量结果计算: 壁厚不均匀度: 式中 M1热缩管的最大厚度,mm; M2热缩管的最小厚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