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社会面子与合作博弈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33993348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社会面子与合作博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编》社会面子与合作博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编》社会面子与合作博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编》社会面子与合作博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编》社会面子与合作博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社会面子与合作博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社会面子与合作博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面子与合作博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9770070)叶红心* 叶红心(1970-),男,河南驻马店人,博士生。 张朋柱(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710049)摘要 面子是影响人们日常行为的重要的社会心理现象,面子的认可会影响生产博弈的战略选择,而标准博弈论只研究人的经济行为而忽视了社会心理面子对人行为的影响,这势必会影响博弈均衡预测人的行为的准确性。本文通过建立面子互动的博弈均衡模型,研究面子博弈与生产博弈的连接对促进组织合作的作用。关键词 面子 合作 重复博弈 连接博弈1引言John Harsanyi 指出:人类的行为大多能被两种优先利益经济利益和社会认可解释【1】。撇开特定文化氛

2、围的标准博弈论势必影响现实中人类行为预测的准确性。因此仅注重生产行为而忽视对人的行为造成重大影响的社会心理的认可必然使博弈的均衡所预测的战略决策与现实相左。众所周知,面子心理是中国一个重要的社会心理特征,它必然会影响博弈参与人的行为和决策态度。积淀于中国深层文化的面子心理对日常决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真正研究面子始于美国传教士Smith, A.H【2】。自此以后中外许多社会学家对面子进行深入的研究【3】。Hu, HsienChin在其博士论文【4】中首次定义“面子代表中国广受重视的一种声誉,这是在人生历程中步步高升,籍着个人努力或刻意经营而累积起来的声誉。”关于面子的最新定义是周美伶、何友晖

3、基于社会互动而提出的:“面子可说是个人所声称而为他人的认可的社会尊严(social esteem)或公众形象(public image)”,它在有来有回的呼应前提下与特别待遇、行为标准及个人期待他人对待自己的方式相连接【5】。人们之间的面子互动构成了面子博弈。Dean,T. 实验地证明了:对面子的冒犯会导致竞争以及合作所需的公开态度(openmind)的闭塞,相反面子的认可却使人易产生对合作目标的承诺(commitment)和互利的关注【6】。本文建立基于社会互动的面子博弈并研究它与生产行为生产博弈的连接对合作的促进作用。忽视了面子认可会给生产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面影响,挫伤生产合作的积极性;单

4、纯地面子合作(迎合)会造成生产效益的损失,如何恰当地把二者融合起来以促进博弈的合作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2 面子、生产博弈及有关概念设博弈在组织内部进行,为简便起见设有两个参与人i,j(事实上结果可推广至n个参与人情形)。由于面子表明对方对自己长期累积起来的声誉的一种认可,所以面子若得到认可,该参与人就会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以及社会对该参与人更高的尊重和其他潜在收益,我们把这些有形、无形的各种收益总和引起的心理满足程度称为面子效用或支付,记为。设每个参与人都有两种选择:认可(合作c)和不认可(背叛d)对方的面子。当两方面子都得到认可时他的支付为;若一方认可对方面子而自己面子被对方认可即背叛时支付为

5、,如有的人靠贬低对方以抬高自己的身价;若双方都不认可对方的面子,他们会由于失去面子而失去社会的尊重,面子支付都为0,因此我们得到面子基本博弈模型,用F表示如下: 参与人j 参与人i c d w s参与人i 参与人i w d s 面子博弈(FG) 生产博弈(PG) 生产博弈,我们取著名的“囚徒困境”博弈,w表示努力工作(合作),s表示偷懒。每个参与人采取w和s两种策略,这里的生产是个广义概念,它表示所有涉及经济行为的活动。用P表示生产博弈。我们假定组织中的参与人i和j进行重复博弈(RG),由于重复次数不确定,所以我们在无限的重复博弈框架下讨论参与人的战略选择、均衡以及合作行为。设无限重复面子、生

6、产博弈分别用表示。设时间是离散的,对未来的贴现系数为。假定博弈参与人选择强触发战略(unrelenting trigger strategies):如果对方合作,该参与人将永远采用合作战略;如果一方背叛,另一方将永远采用背叛战略。Abreu指出这种触发战略是对背叛者的最优惩罚【7】。我们还假定参与人的历史信息是公共知识,即是信息完全的。参与人i在t期的决策函数是。 这里Pi是支付,是路径战略。 为应用方便先给出两个定义: 定义1 如果参与人i或j在面子博弈和生产博弈中同时合作或同时背叛则称该参与人进行的面子博弈和生产博弈是强连接的;如果他们可在两个博弈中表现不同的合作(或背叛)态度则称两博弈是

7、弱连接的。 显然连接蕴含强连接 定义2 记为面子博弈的合作利得,为生产博弈的背叛利得。Kf是面子博弈中合作支付与背叛支付之差,表明合作优于背叛剩余支付,也是合作的驱动力所在。Df表明生产博弈中背叛的驱动力。3 模型分析假定博弈参与人在完全信息和强触发战略威胁下在重复博弈的Pareto优超完美Nash均衡达成协调。3.1面子博弈与生产博弈的强连接 当面子博弈是强连接时,参与人在两种博弈中间时选择合作或背叛,设两种支付具可加性,则强连接静态博弈的支付矩阵为: 参与人j (c w ) (d s) 参与人i 如果即,即 合作是可行的。当面子博弈是合作的,即Kf0时,有即生产博弈的合作提高i和j构成的组

8、织的支付或效益,当Kf0,两个博弈的强连接对组织和个人都有利 如果KfDp,两个博弈的强连接对组织无影响而使参与人受到损失 在情形中,组织中的面子合作可以促进生产的合作,因此也增加组织的效益,此时面子的认可能转化为对生产力的提高的促进。面子合作的利得可作为实施生产合作的可置信的威胁(credible threat)。在情形中,生产中的机会主义的利得大于维系面子合作所带来的潜在利得,即面子合作所得不足以约束在生产博弈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因而生产中的机会主义也必然破坏面子博弈中的合作。归根结底,组织成员无时不在面子合作和生产背叛的驱动力权衡,必要时为生产背叛所得而抛弃社会面子。另一方面,只当面子的潜

9、在损失超过生产博弈中的机会主义所得时,才促进生产合作,使组织成员在社会面子与生产的交融环境下更有效的合作。3.2基于面子合作无差异(Kf=0)的博弈的弱连接 我们用和分别表示参与人在面子博弈和生产博弈在期的支付,这里,弱连接意味着第t期每个参与人最大化,这里,U是联合效用函数且对变量单调二次可微的凹函数,这里假定了两个博弈支付是替代的并且从一个博弈获得的边际效用是在另一博弈获得支付的减函数。如在现实中,人的精力、时间、兴趣的限制可能为迎合社会面子而忽视生产活动的投入。为简单起见,把效用函数标准化,即,记,。当两个博弈不连接时,有 参与人j w s 参与人i 以下我们讨论两个博弈弱连接对组织合作

10、的影响。 假定面子博弈合作无产差异,即在中 (1) 当与与不连接时,在中合作维持条件是 左端是去掉面子合作支付的净生产合作的贴现值,右端是去掉面子合作支付的一次背叛的收益,上式亦即 (2) 当与弱连接时,在中的合作维持条件是 (3) 虽然是弱连接,但考虑U的单调性,上式保证合作比较强由于则 (4) 利用(1)有 (5)(5)代入(4)得 (6)(6)式左端系(3)左端减去(2)式左端,这说明与弱连接时,合作的条件更强,更具约束力,因此我们得到 命题2 当面子博弈合作与背叛无差异时,即Kf=0,生产博弈与面子博弈的连接能促进组织的合作。当生产博弈与面子博弈弱连接时,参与人就可以用打断在面子博弈中

11、的合作以威胁在生产中的偷懒者。3.3无Kf限制的弱连接 以前我们讨论了Kf0条件的博弈连接对组织合作的影响,现在我们从整体上考察博弈的连接情形。首先比较连接与不连接情况下合作条件的强弱。 当两博弈不连接时,维持面子合作与生产合作的条件分别是 (7) (8)合作条件是(7)(8)同时成立,显然 (9)如果与弱连接,合作维持条件是(3),为了比较博弈连接、不连接时合作条件的强弱,(3),(9)左端相减得: (10) 上式为正等价于 (11) 因为,则(11)式右端为负。左端若为负则(10)式恒为正;如果左端为负则由(11)式得 (假设)因此(10)式恒正,亦即(3)式比(9)合作条件较强,合作驱动

12、力更大,因此有:命题3 生产博弈与面子博弈的连接总能促进两个博弈的合作。在一个组织中,参与人合作与否取决于背叛利得与连接博弈的惩罚力量的比较,虽然某参与人能通过在两个博弈中同时背叛以提高其支付,但对偏离合作均衡的行为可通过两个博弈合作的打断进行惩罚。在两类博弈支付可以替代的情况下,同时打断两类合作更具威胁效力。4 结论在面子心理起重要作用的文化氛围下,不能忽视和回避面子的互动对生产博弈的影响。因为反映于联合效用的面子的潜在收益会影响生产博弈的战略选择,也因而影响了组织的合作性。我们证明更符合特定文化背景的面子博弈与生产博弈的连接,更有力促进组织的合作,这与Dean,在亚洲的实证结论相符:肯定面子的心理价值有利于促进合作【6】。生产博弈涉及经济利益,面子博弈的支付事关面子得到认可的反映心理和潜在价值的效用水平,二者的结合影响组织成员的战略选择和决策【1】。尽管为了经济利益可能会撕毁面子,但权衡失去面子遭受的潜在损失又会使组织成员趋于整体上的合作。本文我们是在理性假设的前提下研究博弈连接对合作的影响,非理性参与人可能会由于面子偏好而放弃经济利益或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而完全不顾社会面子。另外,本文是假定参与人对博弈结构具有完全信息 。至于不完全信息和非理性情况有待进一步讨论。参考文献1 Harsanyi, J. Rational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