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园区风险评估规范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33992806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园区风险评估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化工园区风险评估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化工园区风险评估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化工园区风险评估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化工园区风险评估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工园区风险评估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园区风险评估规范(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13.100A09备案号:DB14山西省地方标准DB 14/ XXXXXXXXX化工园区风险评估规范Code for Risk Assessment of Chemical Industrial ParkXXXX -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14/ XXXXXXXXX目次前言II1总则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管理规则35风险评估分析程序46风险评估报告9附录A(资料性附录)可信事故举例11附录B(资料性附录)定量风险评估方法12附录C(资料性附录)化工园区风险评估资料15附录D(资料性附录)可容许风险标准17前言本标准为推

2、荐性标准。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西省应急管理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山西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北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建国、崔超、曹雄、尉存娟、胡立双、杨李根 、刘艳、马秀萍、高勇宏、王波、宋称心、程海明、张旭东。18化工园区风险评估规范1 总则为指导、规范山西省化工园区风险评估分析工作,有效辨识、分析、评估和管控化工园区区域安全风险,降低园区系统安全风险,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增强园区安全应急保障能力,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化工园区风险评估分析的术语和定义、管理规则、

3、程序、方法、内容和报告编制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行政区域内规划、在建或建成的化工园区的风险评估分析工作。其它以化工企业为主导的工业园区参照本标准进行评估分析。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T 36762 化工园区公共管廊管理规程GB 36894 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风险基准GB/T 37243 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确定方法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

4、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489 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AQ 8001 安全评价通则注: 本标准未涉及的内容,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有规定的,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化工园区化工园区包括以煤化工或石化化工为主导产业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专业化工园区以及依法设置的化工生产企业集中区。3.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储存、使用和经营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3.3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的严重性的组合。

5、3.4风险评估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安全风险进行分析、确定其严重程度,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可靠性加以考虑,以及对其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3.5定量风险评估 对某一设施或作业活动中发生事故频率和后果进行综合定量分析,采用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值描述风险程度,并与风险可接受标准比较的系统方法。3.6个人风险是指因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各种潜在的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事故造成区域内某一固定位置人员的个体死亡概率,即单位时间内(通常为一年)的个体死亡率。通常用个人风险等值线表示。3.7社会风险是对个人风险的补充,指在个人风险确定的基础上,考虑到危险源周边区域的人口密度,以免发生群死群伤

6、事故的概率超过社会公众的可接受范围。通常用累积频率和死亡人数之间的关系曲线(F-N曲线)表示。3.8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为了预防和减缓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存储设施潜在事故(火灾、爆炸和中毒等)对厂外防护目标的影响,在装置和设施与防护目标之间设置的距离或风险控制线。3.9安全容量一定的经济、技术、自然环境、人文等条件下,化工园区在一段时期内对园区内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周边环境、社会、文化、经济带来无法接受的不利影响的最高限度,也即对风险的最大承载能力。3.10化工产业链是指一定区域内,各企业之间,以先进化工技术、特色化工产品、化工设备装置等为依托,在技术、产品与资金等方面形成上-中-下游互相依赖

7、的链条关系。3.11多米诺事故理论初始事故发生并扩展到邻近装置,触发一个或多个二级事故发生,导致了比只有初始事故发生时更为严重的事故后果。3.12高敏感防护目标和重要防护目标 高敏感防护目标包括下列设施或场所:a) 文化设施。包括: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文化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设施。b) 教育设施。包括: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体育训练基地、中学、小学、幼儿园、业余学校、民营培训机构及其附属设施,包括为学校配建的独立地段的学生生活场所。c) 医疗卫生场所。包括: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和急救场所;不包括: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卫生服务设施。d) 社会福利设施。包括:福利院

8、、养老院、孤儿院等为社会提供福利和慈善服务的设施及其附属设施。e) 其他在事故场景下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低群体聚集的场所。重要防护目标包括下列设施或场所:a) 公共图书展览设施。包括: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科技馆、纪念馆、美术馆、展览馆、会展中心等设施。b) 文物保护单位。c) 宗教场所。包括:专门用于宗教活动的庙宇、寺院、道观、教堂等场所。d) 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包括:独立地段的城市轨道交通地面以上部分的线路、站点。e) 军事、安保设施。包括:专门用于军事目的的设施,监狱、拘留所设施。f) 外事场所。包括:外国政府及国际组织驻华使领馆、办事处等。g) 其他具有保护价值的或事故场景下人员不

9、便撤离的场所。4 管理规则4.1 人员与技术要求化工园区区域安全风险评估应由从事安全生产技术服务的机构承担,风险评估技术人员应为化工相关专业人员,从事安全风险评估工作3年以上。其中技术负责人应具备化工或安全工程专业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并从事安全风险评估工作5年以上。承担化工园区区域安全风险评估的技术服务机构应具有开展工作所必要的工作场所、仪器设备和软件工具,并具备正确使用必要仪器设备、软件工具进行测试分析、模拟计算的技术能力。4.2 委托与责任化工园区管理机构应与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服务机构签订书面委托合同,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化工园区管理机构应为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服务机构开展化工园区区域安全风

10、险评估提供必要的条件,并对其真实性负责。承担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技术服务机构应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开展,并为其做出的评估结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承担化工园区区域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技术服务机构与该化工园区内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应回避。4.3 评估周期化工园区至少每3年进行一次区域安全风险评估。化工园区发生如下情况时,必须重新进行区域安全风险评估:a) 产业规划发生改变;b)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数量发生明显变化(具体标准见表1);c) 地质条件发生变化;d) 发生区域性重大或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表1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数量发生明显变化的辨识标准序号重大危险源级别允许变化的最大数量1一级原有一级重大

11、危险源的10%(按四舍五入取整)2二级原有一级重大危险源的20%(按四舍五入取整)3三级84四级12注1:化工园区内某级别新增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数量远超出表内所列数量时即说明重大危险源数量发生明显变化;注2:有毒气体或可燃气体存量可单独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将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作为两个同级别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判断或计算;注3:新增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包含不同级别,且各级别数量均未超过允许变化的最大数量时,按照以下公式进行计算:Q=新增一级重大危险源数量/允许一级重大危险源变化的最大数量+新增二级重大危险源数量/允许二级重大危险源变化的最大数量+新增三级重大危险源数量/8新增四级重大危

12、险源数量/12如果计算值Q1,即说明重大危险源数量发生明显变化。5 风险评估分析程序化工园区风险评估分析程序为:确定评估范围,基本情况调查,风险分析,评估单元与评估方法,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措施和建议以及风险评估结论等。风险评估分析流程如图1所示。风险分析评估单元与评估方法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措施和建议风险评估结论确定评估范围基本情况调查图1 风险评估分析流程图5.1 确定评估范围描述化工园区建成范围内的评估界面;若化工园区分期建设的话,应说明分期评估界面。5.2 基本情况调查5.2.1 总体情况调查化工园区总体规划、功能区划分、土地利用情况、企业分布、行业分布、园区内部道路交通、人口分布、上下游产

13、品及园区内企业的上下衔接关系。5.2.2 内外部环境调查化工园区内外部重要目标和敏感场所及人员分布情况。5.2.3 自然条件调查化工园区包括但不限于园区四季风向玫瑰图、最高洪水位、防洪设施设计标准、年均雷暴日、地震烈度级别、地勘报告结论等自然条件。5.2.4 公用设施调查化工园区内的控制中心、供水、消防、供电、供气、污水处理、公用管廊等公用设施。5.2.5 安全管理机构及日常安全管理工作调查化工园区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配置;园区应急救援体系设置;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园区一体化管理工作情况。5.2.6 重点企业调查重点企业的危险化学品分布、储存能力、工艺路线、生产规模、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工艺连锁、

14、从业人员、安全管理机构及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安全管理制度、卫生防护距离以及安全标准化或者其他类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达标情况等内容,调查各企业的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情况。5.3 风险分析辨识和分析化工园区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发生作用的途径及其变化规律。5.3.1 危险有害物质对化工园区整体安全可能构成影响的危险有害物质进行辨识分析,并列表说明危险物质的危险类别、数量、分布位置及危害。5.3.2 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对园区内涉及的列入国家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目录的危险化学品应进行辨识。5.3.3 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对园区内涉及的列入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危险化工工艺应进行辨识和危险性分析。5.3.4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对列入评估范围的危险化学品,应按照GB 18218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5.3.5 园区装置对园区内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应进行危险性辨识分析,应分析可能对园区整体安全性造成重大影响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发生作用的途径及其变化规律。应识别园区高风险装置,并列表说明。5.3.6 危险化学品运输对园区内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车辆停放场所应进行辨识分析。5.3.7 自然灾害对影响园区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