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学案8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doc

上传人:dr****lb 文档编号:133992467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三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学案8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届高三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学案8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4届高三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学案8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4届高三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学案8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4届高三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学案8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届高三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学案8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三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学案8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8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考纲要求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2.生物膜的结构()。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想一想生物膜模型的建立和完善过程,对我们的启示有哪些?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其结构特点是_。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_。3细胞膜表面的糖类可以和蛋白质结合形成_,也可以和脂质结合形成_。能想到吗细胞膜保证生命活动顺利进行的结构和功能基础分别是什么?三、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1被动运输(1)_:不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如_、CO2、_、甘油、_、苯等

2、。(2)协助扩散:需要_,但不需要_,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2主动运输可从_一侧运输到_一侧,需要_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_,如Na、K等离子的运输。3胞吞与胞吐(1)胞吞: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附着在_表面,从而使细胞膜内陷形成_包围着大分子,从膜上分离下来进入细胞内部。(2)胞吐: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_,然后移到_处,与之融合,将大分子移出细胞。有点难胞吞、胞吐是否属于跨膜运输?探究点一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据图回答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如何区分细胞膜的外侧面和内侧面?思维拓展流动性与选择透过性的关系(1)区别:流动性是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3、,选择透过性是生物膜的功能特性。(2)联系:流动性是选择透过性的基础,膜只有具有流动性,才能实现选择透过性。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都是活细胞的特性,死细胞将失去流动性和膜的选择透过性。图示如下:探究示例1 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请回答:(1)该结构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的功能特性是_。(2)有些有机溶剂如苯酚,可溶解B造成膜的损伤,B表示的结构是_。(3)正在研制中的预防艾滋病的疫苗,能够使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某种特异性的物质,这种物质是与图中的_(填字母)结构相似。(4)细胞识别与图中_(填字母)有关。(5)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中均有类似膜结构,但执行的具体功能却有很大的区别,其原因是

4、由于图中_(填字母)不同所致。听课记录:变式训练1 (2010苏州模拟)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可以看到的是两条暗带中间夹一条明带,那么关于对这两条暗带和一条明带的化学成分的说法比较准确的是()A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明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无蛋白质B明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无蛋白质C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明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也有蛋白质D明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也有蛋白质探究点二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分析下列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探讨以下几个问题:(1)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的异同?异:_;同:_。(2)主动运输与协助扩散的异同

5、?异: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扩散,不耗ATP;主动运输_。同:_。(3)胞吞、胞吐与主动运输的异同?异:_;同:_。思维拓展1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充分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要理解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关系,应特别注意膜的流动性是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以一定的方式进行运动的结果。2胞吞、胞吐:是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这两种方式虽然最终通过了生物膜,但实质上,这些物质并没有真正的穿过生物膜。例如,白细胞吞噬大肠杆菌、变形虫吞噬有机物颗粒、胰腺细胞分泌胰岛素等。3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1)物质浓度(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2)氧气浓度(3)温度: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酶的活性,因而会影响物

6、质跨膜运输的速率。探究示例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咸肉在腌制时慢慢变咸,是细胞主动吸收无机盐离子的结果B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产生的能量,其方式不属于主动运输D大肠杆菌吸收K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其方式属于主动运输听课记录:变式训练2 如图表示植物根细胞在一定时间内吸收K与某些条件之间的关系,纵坐标表示吸收速率,横坐标表示某个条件,假定其他条件均为理想状态,则甲、乙、丙三图的横坐标表示的条件与吸收速率相对应的一组是(提示:在一定范围内,ATP的数量随氧气浓度的增大而增多)()A载体蛋白数量、温度变化、氧气浓度B氧气浓度、温度变化、载体蛋白数量C载体蛋白数

7、量、氧气浓度、温度变化D温度变化、载体蛋白数量、氧气浓度题组一流动镶嵌模型1(2011南通模拟)下列最能正确表示细胞膜结构的是()2(2010山西大学附中期中)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做出的贡献。下图为嗅觉受体细胞膜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对该图描述正确的是()构成膜的A与B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特异性C为多肽,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B为磷脂双分子层,为受体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氨基酸由膜外进入膜内都需要A的协助A B C D3(2011连云港模拟)如图表示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是蛋白质,B为磷脂

8、分子B二氧化碳和氧气通过膜需要A的协助C构成细胞膜的A与B大多数可以运动D适当提高温度,能使A和B的相对运动加快,透性增加,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4如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所表示的成分在细胞膜上能执行多种功能B由参加的物质跨膜运输不一定为主动运输C细胞膜的流动性与有关而与无关D细胞膜的功能特性与都有关系题组二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5关于下面概念图的分析,正确的是(多选)() A和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细胞内ATP水解释放的能量B只有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C大分子只有通过所示的过程才能进入细胞D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有关6图中的哪一

9、条曲线能说明红细胞运输葡萄糖的速率与血浆中葡萄糖的浓度之间的关系()7下图表示正常情况下,不同物质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的四种情况。若在X点加入有氧呼吸抑制剂,下列曲线中将会发生明显变化的是()8(2010天津理综,4)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D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9如图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某矿物质离子的示意图。据图判断,该离子跨膜进入根毛细胞的方式为()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 D被动运输题组三应用提升

10、10将酶、抗体、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药物用磷脂制成的微球体包裹后,更容易运输到患病部位的细胞中,这是因为()A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允许对细胞有益的物质进入B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微球体能将生物大分子药物水解成小分子药物D生物膜具有半透性,优先让生物大分子物质通过题 号12345678910答 案11.(2011淮安质检)如图甲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乙和图丙表示物质运输曲线,请据图回答:(1)若图甲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膜上含量较正常细胞减少的物质是_。(2)若图甲是线粒体膜,b和c过程运输的气体

11、分别是_。b、c运输方式符合图_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曲线。(3)若图甲表示人体红细胞膜,则表示Na、K运输的分别是图中_。K的运输方式符合图_所示曲线。(4)已知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而有人认为小肠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葡萄糖,请设计实验加以确定。实验步骤:第一步:取甲、乙两组生长状况相同的小肠上皮细胞,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葡萄糖的培养液中。第二步:甲组细胞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_ _。第三步:_ _。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a若甲、乙两组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速率基本相同,则_。b_。12某实验小组要对“低温是否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进行实验探究,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组装渗透装置两套,分别编号为1、2。在两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在长颈漏斗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保持管内外液面高度相等。对两组装置进行不同处理:1组用水浴锅加热至37C,2组的烧杯外加冰块降温。两组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几分钟后观察记录漏斗的液面刻度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是通过测定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