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美术下册 光与影的实践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dream****gning 文档编号:133992442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美术下册 光与影的实践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美术下册 光与影的实践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美术下册 光与影的实践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美术下册 光与影的实践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美术下册 光与影的实践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美术下册 光与影的实践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光与影的实践(二)教 材:人民美术出版社 美术八年级 第16册 第17课(三)教学时间:初二年级下学期(四)学生分析:初二物理的光学部分已经讲完,学生对与光的认识与研究可以深入进去,经过初中两年的美术教育,初步对事物的感知认识有所提高便于本课深入的探索。本课中涉及到的构图、取景等知识都与绘画基础有关,初二学生已经培养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可以通过本课检验以往学过的知识,做到知识反馈,活学活用。并且本课只学习简单的摄影技巧便于提高学生今后的生活质量。(五)教材分析: 1、指导思想:本课是以“综合探究”为主的课程,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学段的阶段目标设课。通过光与影的在实际生活中的实践

2、,人类发明了摄影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照相机已进入普通家庭,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让学生了解摄影术的原理,探索光与影在摄影中的应用并能使用简单的摄影技巧拍摄主题鲜明的摄影作品是非常重要的。2、教材版面分析:本课教材中出现的图例都是摄影者利用不同环境下的光和影突出被摄物或人的特性或个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探索怎样的光能够突出怎样的氛围,便于突出主题,在探索中学生会有极大的创作冲动,为他们今后追求高尚生活奠定基础。从版面上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作品更贴近学生生活,也是学生今后实际生活中最常用的地方,学生作品各有特点:从选材上,有人物摄影有风景摄影。从光的选择上,有夜景有

3、日光景还有灯光布景。从拍摄手法上,有抓拍有静止拍摄。从拍摄角度上,有平视有仰视有俯视。从构图上,有全景构图有局部构图。从以上特点我们不难看出,学生们各展才华体现摄影技术的多彩风格。从另一个角度看,作为初二学生他们的能力是比较强的,分析作品可以给同龄的学生很好的启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分析版面作品,逐渐将教学引向深入。(六)教学目标:1、显性目标:利用简单的傻瓜相机拍摄主题鲜明的摄影作品。 (1)摄影术的起源,光与影的实践对摄影的进步起了推动作用。 (2)了解摄影的分类。 (3)学会使用各种光源(日光、夜光、灯光等)为主题服务。 (4 ) 摄影作品的好坏跟拍摄时使用的光源、构图、拍摄手法、拍摄

4、角度等因素有关。 (5)运用合理的构图突出主题。 2、隐性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摄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能观察身边事物的美,并用相机记录下来,增加对生活的热爱,提高生活的审美品位。(七)教学重点: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索光与影在生活中的应用。(八)教学难点:运用合理的光源和构图突出摄影作品的主题。(九)教学准备:凸透镜、2个写生灯、投影布、黑色的窗帘、32开卡纸一张、直尺、裁纸刀、数码相机、多媒体教室(十)教学过程:1、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围绕启发学生在探索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活动,要实践本课的教学目标,好的课程设计思路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学流程教学活动教学意图物理实验导课教师提问:用物理原理

5、解释一下你们看到的实验推出本课课题学生观看物理实验(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展示一个纸筒中安装凸透镜在黑暗的屋子里,聚光灯源照射在手的造型(可以请一位同学摆出孔雀、老鹰等手的造型)上通过凸透镜在后面的投影布上成像让学生复习物理课上学习的知识,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通过物理学科的渗透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推出本课主题摄影术是光和影在生活中的实践新授课程摄影技术的发明和诞生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查资料,收集有关摄影起源的事件或故事,请学生在课堂上讲述培养学生自主收集资料的能力,并能在班级内把成果展示学一学摄影分类知识通过书中的范例和学生作品分析让学生了解摄影分为人像摄影、艺术摄影、纪实

6、摄影和广告摄影四大类。教师只分析其中一类,其他种类在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出来,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或者让学生根据自己以往照作品进行分析,教师做最后总结,明确知识。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打破“我讲你听”的模式,采用启发研究的方式,由学生自己总结摄影分类,这样学生得到的知识掌握更牢固。想一想(1)如果没有光我们能看到影像吗?(2)生活中的光源有哪些?(3)怎样合理使用光源帮助我们的拍摄主题?没有光就没有影像,学生会很明确这一事实。生活中的光源有,日光、月光、灯光等。教师提出拍摄主题证明照,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用光源照证明照”。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内容,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能力,在小组

7、中讨论培养合作精神。练一练每组根据讨论结果,实践照一张证明照每组通过教师准备的数码相机(有条件可以让学生每组带一台)和写生灯(至少2盏)、投影布练习照证明照,教师把学生的作品及时通过电脑展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通过自己在专业摄影社照的证明照进行对比。给学生充足的练习空间,在实践中学生会发现,用一盏灯照射,拍出的照片,在投影布上会留下影子,不符合证明像的要求,在此疑问下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高涨,为学生下一步的探索学习留下想象的空间。看一看自己照的证明照和正规的证明照的区别请学生在班内发言讨论,可以形成辩论,提出最好的改进方案,请一组按照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再一次的拍照,成果在大屏幕上展示,学生会发现

8、当有两盏灯源时左右照射在被照人面部,后面的幕布上就不会出现阴影,人脸部也不会出现阴阳脸现象,这是会有学生提出物理探索部分的知识,两光源交叉照射影子相互抵消。学生成功的照证明照。充分发挥学生的示范作用,提高学生创作欲望,并通过多次的对比练习,让学生在探究中找到成功的途径,并能自主的探索科学知识的更多奥秘。议一议让学生讨论除光源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拍摄的效果?还有构图、拍摄手法、拍摄角度等因素,教师让学生根据书中“学生作品”的图例讨论,书中作品有典型性,学生在讨论中很容易就找到各种因素,最后由教师总结,让学生明确知识点。在讨论中学生畅所欲言,得到更多人的启示,发散思维。并且分析书中“学生作品”可

9、以给同龄的学生很好的启发,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做一做每人制作一个取景框要想拍摄一张好的摄影作品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中构图是可以通过辅助材料帮助解决的,怎样能在纷乱的环境中构好图、取好景呢?那就是取景框。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利用卡纸制作一个取景框。教师还可以教学生利用大拇指和食指张开,上下对角形成一个简易的取景框。鼓励学生动手制作辅助材料帮助我们的学习。2、解决重点和难点的策略 启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兴趣,探究不能与生活脱节,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利用本课内容与物理学科的整合,让学生把物理课上学到的知识在美术课上进行实践,这样在学生能力范围

10、内的科学就不再是难以捉摸、高深莫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被激发。 怎样合理使用光源的关键是学生通过探索自己总结经验。怎样才算合理呢,教师只靠自己的讲解是不够的,使用光源是需要正确的理解光掌握光后在不同的环境下实践后总结的经验,教师的讲解只是教师本人在实践中总结的,还有很多情况是没有涉及到的,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反而会学的一知半解,真正遇到问题是缺乏自己探究结果的能力了,只会照搬硬套规律。由于一课时间有限,不能为学生提供各种环境、主题的实践,但是光的规律是永恒的,只要学生了解光掌握了光就可以在今后的实践中自己寻求解决的办法。本课中教师只为学生营造一个“证明照”的探究练习,学生通过把写生灯作为主要

11、光源进行摆放,可能会出现阴阳脸、幕布有影子等问题,教师及时用电脑把拍摄的作品展示对比,学生会很直观的看到问题。要怎样解决问题呢?他们就会积极的思考这时教师安排小组讨论综合大家的意见,再一次给机会重新实践,必要时教师可参与到第二次实践进行及时辅导。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学生在第一次失败中会找到成功的方法的。3、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建议学生使用傻瓜型数码相机,如果某几个学生爱好摄影并有专业器材,可以请他们到每个小组中当“小先生”,教师在安排讨论题时可以加深难度,例如:光圈和快门速度的关系。让这些程度高的学生也有可探索的领域。 如果班级只有一台数码相机,这时教师一定要调节好。每组练习的时间,可以把“想一想”和”练一练”同时给学生,在一组练习时,其他组可以讨论,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十一)课后作业:利用课余时间对我们的校园生活作一次摄影采风 教学评价:为学生在校内或班内,搞一个小型的摄影展,展示学生的作品.评价的关键点是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积极地参与到探索研究中,并能把探究的成果运用到实践中.4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