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重庆市旅游规划的分析情况

上传人:tang****xu7 文档编号:133991233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DOC 页数:83 大小: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重庆市旅游规划的分析情况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精编》重庆市旅游规划的分析情况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精编》重庆市旅游规划的分析情况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精编》重庆市旅游规划的分析情况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精编》重庆市旅游规划的分析情况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重庆市旅游规划的分析情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重庆市旅游规划的分析情况(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引 言重庆市江津四面山地处江津境内南端,东西两侧分别与綦江县、四川省合江县相邻,南部与贵州省习水县接壤。位于东经1061710631、北纬28312846之间,海拔高度10001500米,景区面积213.37km2。四面山自然条件独特。南高北低的地势、水平构造的中低山倒置地形,形成典型的丹霞地貌,呈现出山高谷深、支离破碎的状态。典型的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类型,使景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平均总水量达2亿立方米,年平均气温13.7,夏季月平均温度为23.2,比酷热的重庆市区气温低68。景区内有大小溪流40多条,湖泊7处,水域面积87.1公顷,其中茶坝河、飞龙河两条主河流

2、分别在景区蜿蜒迂回49公里和46公里,汇至笋溪河,最后流入长江。充沛的雨量,悬殊的地形差距,使河流比降高,形成20多处迭流瀑布群,造就了错落有致的湖瀑景观,构成该地特有的自然景观,是消夏避暑、度假休闲的胜地。四面山完好地保存着第三纪以来的植被,生长着距今3.5亿年的古热带和亚热带植物。景区森林面积达2.0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95.4%,植物1500多种,被国内外生态专家赞誉为地球上难得的“天然物种基因库”,是全球同纬度面积最大、保护最完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之一。四面山有银杏、香果树、红杏杉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数十种,其中中华双扇蕨为史前植物,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是与恐龙同时代的最为古老的“活化

3、石”;有药用植物300多种,黄连、杜仲、黄柏、天麻、绞股兰等名贵中药材植物储量约110吨。景区的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仅四纲脊椎动物就有207种,其中云豹、林麝、毛冠鹿、猕猴、大小灵猫、弹琴蛙、红腹锦鸡等国家重点保护珍稀动物23种。四面山保存完好的原始生态环境,是野生动植物生存繁衍的理想之地,也是完美的生态度假休闲乐园。四面山悠久的人类历史文化,可上溯到至今仍完整保留着的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远古壁画,以及1000多年前的朝源古观和众多的明清庙宇、墓葬、碑碣等。四面山不仅完整地保留了大自然原始古朴的风貌,同时也保留了山乡的淳朴本色。大多数以木板为壁、树皮为瓦的农舍,或群组座落于山间,或单个

4、散居在丛林湖畔。渝黔相交的村落,汉、苗两族交融一体,相得益彰,以特有的汉苗文化体现该地山民粗犷豪放、率直淳朴的民俗风情。四面山最具代表性的泉水豆花、老腊肉、嫩苞谷等原汁原味的乡土山野小吃,以及取材大山,土法烹饪的清汤竹荪、香菇纯鸡、蜂蜜土豆、竹筒八宝饭等农家绿色风味山珍药膳,令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青睐,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同时,四面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天然野生的蜂蜜、蕨菜、木耳、竹笋等无数山野珍品,以及十分丰富的梨、李、樱桃、杨梅、猕猴桃等野生鲜果,为景区开拓独具特色的旅游购物品奠定了基础。二、规划背景(一)旅游发展背景1、旅游发展宏观背景(1)国际国内旅游大趋势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四面山景

5、区旅游开发提供了机遇旅游业作为当今世界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新兴产业,是21世纪创造就业和环境保护的先导性产业,具有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综合效益,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竞相将其作为大力发展的优势产业。我国旅游业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而迅速崛起,或成为一个的年轻经济产业,是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消耗资源最少、最具活力的外向型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存在东中西三大地区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却资源匮乏;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旅游资源丰饶,经济基础却十分薄弱。近年,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以及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巫山县旅游发展的综合效益,为西部贫困

6、地区脱贫致富提供了成功的典范。西部各省区先后将旅游业作为带动本地区经济腾飞的增长极,从而也给重庆市旅游业和地处重庆市江津的四面山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2)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和发展的重庆旅游业为四面山旅游开发创造了条件随着国家中西部发展战略的积极推进和三峡库区建设的日新月异,重庆市委、市政府根据全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作出了把旅游业作为新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的重要决策。提出到2010年重庆市旅游业形成综合性大旅游产业,其规模、档次、效益显著提高,拥有一批国际水准,规模大、功能全、特色突出的旅游胜地,形成具有巴渝特色、连接我国东西部的旅游黄金走廊;把重庆建设成山青水秀、环

7、境优美、市场繁荣、进出畅达、文明进步的旅游经济区。届时,旅游业在全市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810%,对相关产业的促进作用得到充分显示,成为重庆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重庆直辖市旅游投入力度的增加必将为四面山旅游开发注入强大活力。2、旅游发展微观背景(1) 重庆都市旅游圈“一体两翼”旅游格局的重要一翼四面山集自然风光、地域文化、古老文明于一体,博大精深、价值奇特的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旅游,有着很大的资源优势和较好的旅游开发基础。四面山地处重庆、四川、贵州三省市交界结合部,距离客源市场中转站江津市区94公里,重庆主城区170公里,在重庆大都市圈中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同时,四面山依托长江和乌江水运

8、,东连渝南,西邻泸宜,北接三峡,南出黔湘,成为长江三峡大旅游圈的一个中心节点。一旦四面山总体规划中的所有对外通道全部打通,将形成内环、中环、外环系统性的旅游交通闭合网络,并通过渝、川、黔交通干线进入全国旅游大循环,交通条件较为优越。四面山的旅游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以重庆都市旅游资源为主体,大足石刻、合川钩鱼城文化旅游资源和江津四面山、南川金佛山生态旅游资源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大旅游格局的形成,对重庆市旅游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而,把四面山确立为重庆市重点开发的旅游项目,对其优先发展,以形成重庆市旅游业发展的增长极,对带动相关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重庆旅游“精品环线

9、”的重中之重四面山地处长江黄金旅游热线,既是长江三峡大旅游圈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滇缅大西南旅游走廊”的中心接点和从西安至张家界生态旅游长廊中的重要一环,同时还可与毗邻的省市形成一条斜贯我国大西南的由若干国家级景区组合而成的巨型旅游走廊。四面山座落于渝、川、黔结合部的全国独一无二的“旅游金三角”地区,多个国家级大型旅游区紧密相连,大旅游整体布局上具有强大的景观组合优势,将对重庆旅游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重庆市旅游发展的“一个中心、一条主线、八大特色旅游区”总体布局,以重庆山城都市旅游为中心,以长江三峡黄金旅游为主线,以大足石刻艺术旅游区、四面山金佛山生态旅游区、缙云山钓鱼城古战场遗址旅游

10、区、芙蓉洞猎奇旅游区、万州科考旅游区、巫山小三峡旅游区、黔江民族民俗旅游区和近郊温泉湖泊度假旅游区为特色旅游区。客观上将四面山纳入了担负重庆生态旅游的重要位置,可见四面山旅游发展在重庆旅游业中的地位非同小可。(3)四面山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四面山是江津旅游资源最富集、最具特色的地区。四面山过去以林业和农业为主的区域经济,自1985年停止对四面山大规模采伐后,旅游业开始发展,并逐步成为四面山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1998年全区GNP达到12205万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3212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325元,改变了过去四面山产业结构单一,人民生活贫困的状况。景区年接待游客量最高达30万

11、人次,预计四面山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完全实施后,其年接待能力可达200万人次以上,年旅游总收入10亿元人民币,其旅游经济发展态势十分乐观。旅游业以其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特点和投资小、见效快、效益高的优点,决定了它的发展必将成为四面山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柱。(二)旅游发展现状四面山既是重庆江津市旅游业重点开发对象,也是江津市最早开发的风景区之一。经过十余年的开发建设,四面山的旅游业已初步具有一定的实力。1、基础设施有了长足的发展四面山镇是入山旅游者的主要集散地。镇上建有自来水厂和排污总管等较完善的给排水系统;配备了较齐备的供水、供电系统;通讯条件已达到较先进水平,除拥有程控电话外,还采用德国西门子

12、公司最先进的SDH同步数字网传输方式,开通了移动电话和无线寻呼网;建有可接收中央加密电视信号的地面卫星电视接收站;有公路与各主要景区连接,景区内部各景点间有较为畅通的或步行道、或公路、或水路与之连接。但公路路况普遍较差,等级较低。2、接待服务设施已初具规模四面山内已建成各类住宿设施125家,总床位达6000多个,其中宾馆22个,特色住宿点8处;建成餐饮设施73个,其中高中档次餐厅22个,地方特色餐厅15个,小食品店12个;设有综合性商场2座,一般商铺85个,特色店铺11个,交易市场3处。目前,四面山每日的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可达4000人以上。3、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大大提高四面山的保护、规划、开发、

13、建设和利用统一由江津市旅游管理委员会管理,在四面山镇下设旅游管理办公室管理四面山旅游的进行日常事务。目前景区已初步形成一支旅游管理和服务人员队伍,分布在旅游管理部门、饭店和各景点等,其中具有旅游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正在逐渐增多,纵向比较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基本具备旅游服务的意识;但从横向比较,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现在规范服务意识比较薄弱,生态旅游知识尚欠不足,旅游地形象塑造意识欠缺,具有旅游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员在总的从业人员中所占比重较低,专业导游人员较缺乏等。4、游娱设施规模不断扩大四面山将旅游业作为本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力图“以业养业”,逐步扩大旅游投

14、入。近年来,游娱设施建设有了新的发展,目前景区拥有游船128只,俱乐部4个,歌舞厅29所;另外,散落于景区各处的商铺85家,其中旅游购物品特色店铺11家,基本能够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随着游娱设施规模的扩大,正在努力改造并完善现有设施低档次、缺乏原生生态特色和度假休闲需求的现实,力争满足多层次生态度假休闲旅游者的需要。5、景区旅游已有一定知名度四面山旅游开发给重庆江津带来一个全新的产业。江津市委、市府给予四面山旅游开发的大力支持,在对四面山进行大量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和区内外专家学者制定了四面山总体规划、四面山风景区详规和四面山集镇规划等景区旅游开发发展蓝图。并于1988年至1994年

15、间,先后通过中央电视台、深圳电视台、四川电视台、重庆电视台等电视媒体对四面山进行专题宣传报道;通过中国旅游报、人民日报、四川日报、重庆日报、旅游、西南旅游等报刊杂志媒体介绍四面山,使四面山在国内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成为重庆市内、周边省份和国内其他地区旅游者向往的旅游胜地,从而吸引了相当规模数量的旅游者来此旅游。(三)旅游资源评价四面山东部开发较早,在旅游业的带动下,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西部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由于开发力度不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四面山有地球同纬度保存较好的常绿阔叶林,是天然植物宝库,旅游资源丰富。长期以来,景区生态环境保持了天然本色,同时保留了许多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景观。虽然

16、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景区旅游资源还未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但能够以这些特色资源为基础,大力发展生态度假休闲旅游,使之成为该地主导产业。1、旅游资源特征(1)资源藏量丰富,特色鲜明四面山旅游资源蕴藏丰富,既有绚丽多彩的自然风景,又有古朴神秘的人文景观,形成了融峡谷风光、奇峰异石、飞泉迭瀑、特殊地貌、森林风光、野生植物、珍稀动物、地方特色、宗教遗址、古战争遗址、古建筑工艺、地方民俗风情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资源品类,具有休闲度假、观光揽胜、猎奇寻秘、深流探险等品种多样、功能齐备的旅游活动形式,兼具景观丰富、整体性强、富集度高、容量大、壮观幽静、原始野趣的独特优势。(2)资源组合独特,品位一流四面山是集“山、水、林、瀑、鸟、兽”为一体,融“雄、壮、秀、幽、险、奇”于一身的天然生态林园。它以丹岩为骨架,以森林为肌肤,以烟岚为神韵,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