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公共财政及财政政策的运用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3988534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公共财政及财政政策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精编》公共财政及财政政策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精编》公共财政及财政政策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精编》公共财政及财政政策的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精编》公共财政及财政政策的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公共财政及财政政策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公共财政及财政政策的运用(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七讲公共财政与财政政策的运用 一 财政和财政政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地位二 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和对宏观经济的作用三 当前我国的财政政策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一 财政和财政政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地位 财政乃 庶政之母 亚当 斯密 财赋者 帮国之本 如生人之喉命 天下治乱轻重系焉 唐代著名理财家杨炎 财政部门要看到大事 要有战略观念 财政工作一定要有财有政 切不可 有财无政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 教训告诉我们 财税政策和财税体制改革对政权的稳定 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长治久安具有深刻远而重大影响 陈胜吴广起义太平天国 独立战争 1794年武装暴动 南

2、北战争 内战后不断的叛乱冲突 美国历史上多次战争都因征税而起 财税改革与康乾盛世 清初实行 永不加赋 摊丁人亩 火耗归公 等财税政策 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 雍正末年 国库存银由康熙末年的800万两增加到6000万两 实行摊丁人亩后税粮收入由原来470万担 到乾隆十八年 增为840万担 为清朝达到鼎盛时期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成也税收 败也税收 撒切尔夫人执政回顾1979年上台执政 采取了一系列减税措施 使80年代英国经济得以再生 连续三次大选胜利 1990年 政府征收社区税 税率太高 激起了广大纳税人的强烈不满 由此结束了政治生涯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 要完善财政政策的有效

3、实施方式 财政政策要在促进经济增长 优化经济结构和调节收入方面发挥重要功能 要进一步完善财税体制 分步实施税收制度改革 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二 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和对宏观经济的作用 一 财政的含义1 什么是财政 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需要 凭借着政治权力和财政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活动 2 公共财政 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为了弥补市场失灵 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经济行为 3 公共财政基本体系政府公共支出预算体系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体系社会保障预算体系 市场机制 收入分配不公 垄断 公共产品 信息不完全 市场失灵 政府弥补 二 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1 财政政策的含义财政政策

4、是一国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 而有意识的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及收支结构的各种措施 2 财政政策工具 1 税收 2 公债 3 政府支出 购买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 4 财政预算 税 债 利 重罚 财政收入 财政活动概貌 财政 财政支出 经济 行政 就业保障 国防 财政景象 收 支财政赤字 收 支财政平衡 收 支 公债效应 分配效益 私人政府 3 财政政策的功能 1 导向功能 2 协调功能 3 控制功能 4 稳定功能 4 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 边际消费倾向提高 乘数上升 边际税率提高 乘数下降 扩张性财政政策 5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 紧缩性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与扩张性财政政策作用效果相反 I 投

5、资 三 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三 当前我国的财政政策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 国债 亿 时间 9698200020022004 国债发行规模 债务依存度 当年国债发行额 财政收入 100 国债偿债率 当年国债还存付息 财政收入 100 负债率 国债总额 GDP 100 赤字率 当年财政赤字 GDP 100 财政风险 国债风险 准国债风险 国有金融机构不良资金风险 外债风险 社会保障基金 不是风险 地方政府的任务 财政风险 税收衡量指标 广义宏观税负率 100 税收收入总额同期GDP 宏观税负率 100 财政收入同期GDP 税收弹性

6、100 税收收入变化率同期GDP 20151050 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 税收增长率 经济增长率 遵循 简税制 宽税基 低税率 严征管 的原则 1 在总体上减轻税费负担 2 完善增值税 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等主体税种 并适当降低税率 3 减轻农民负担 取消农牧农业税 4 两套税务征管部门的协调和精简 江苏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全年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22 68亿元 增收342 18亿元 增长26 4 其中营业税 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契税等主体税种增长较快 按我省财政统计口径 财政总收入实际入库数3124 80亿元 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3 8 税务部门征收

7、的税收中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私营企业分别完成793 22亿元和433 52亿元 比上年增长18 3 和33 7 另外 全省海关关税收入完成97 70亿元 增长7 3 分步实施税收制度改革 按照简税制 宽税基 低税率 严征管的原则 稳步推进税收改革 改革出口退税制度 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 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 将设备投资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 完善消费税 适当扩大税基 改进个人所得税 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 实施城镇建设税费改革 条件具备时对不动产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 相应取消有关收费 在统一税政前提下 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政管理权 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城乡税制统一 政府职能应由经济建设

8、型和行政管理型转向公共服务型 财政政策与财政支出结构也必须要以提供公共产品为主 而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进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政府运用财政税收手段解决公平 再分配 问题 因此 政府必须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建设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削减 或退出竞争性领域的 经济建设费和压缩行政管理费的支出 加大公共产品的供给 并将部分企业国有股份直接划拨给社保基金持有 以此为国民提供基本的教育 医疗 养老等社会保障及信息服务 并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 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 才能有效地刺激国内消费需求 提高国民的整体福利 使消费与投资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良性均衡 也是转型社会公众对公共

9、型财政和服务型政府的迫切要求 2000多个亿从哪里来 公共财政重任在肩 年初江苏 传出信息 新增财力优先用于 三农 省财政对 三农 的投入 在上年150亿元的基础上 今年追加30亿元以上 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农村各项实事 2006年 江苏省政府安排53亿元办好新农村建设的 五件实事 1 道路通达工程 按照新编制的村镇布局规划 逐步把公路延伸到规划的农村居民点 今年新建改建乡村道路10000公里 2 教育培训工程 今年起对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 继续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和寄宿生活费补助 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力度 全年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30万人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00万人 创业培

10、训10万人 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健全公共财政体制 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责任 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的财政支持 深化部门预算 国库集中收付 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 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 凡能纳入预算的都要纳入预算管理 改革预算编制制度 完善预算编制 执行的制衡机制 加强审计监督 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和对或有负债的有效监控 加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本级政府预算的审查和监督 第八讲金融体系与货币政策的运用 中央银行 政府的银行 银行的银行 发行的银行 政府预算收支 非现金结算 存款准备金 再贴现 公开市场操作 信用限额规定 最后的贷款者 货

11、币的发行 外汇黄金管理 银行体系 货币供应量 社会的货币存量 全社会可用作购买商品劳务的货币总额 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外汇政策 M0 现金 M1 M0 活期存款 M2 M0 全部存款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为了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各种措施 2006年货币政策的预期调控目标是 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分别增长16 和14 全部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2 5万亿元 而上年货币政策执行的实际情况是呈现出 宽货币 紧信贷 的格局 2005年11月末 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8 3 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12 7 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2 2万亿元 信

12、贷结构则有所改善 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同比多增4413亿元 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344亿元 农业贷款同比多增75亿元 2 汇率方面 06年央行将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和稳定的需要出发 按照主动性 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 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发挥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 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这意味着我国汇率制度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加大 人民币币值将会按照市场规律逐步 稳妥地向内在价值逼进 3 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 央行将在规范发展已推出金融产品的同时 进一步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 加强对资产支持证券的研究与开发 因此06年资产支持证券将成为央行重点支持和推出的创新品种 4

13、 在金融改革方面 央行指出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正处在关键阶段 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 在巩固成效的基础上继续稳步推进改革 统筹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按 一行一策 原则 分步制定 实施政策性银行改革方案 推动金融控股公司的规范发展 因此 06年金融改革的重点将是国有商业银行 农村信用社 政策性商业银行和金融控股公司 5 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方面 央行将密切关注银行业 证券业 保险业 金融控股公司和交叉性金融工具发展状况 防范跨行业 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同时加快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建设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风险补偿机制 因此 必须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让现代文明向乡村涌流 提高

14、农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据有关部门保守测算 江苏为全省1100多万户农民配备基础设施 包括道路 污水处理 垃圾处理及小区各类管线等 每户人家至少需要2万元 全省硬件投入就要2000多亿元 如果让收入水平很低的农民去挑这副重担 不仅挑不起 而且有悖公平原则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1986 2000年中国货币流通速度 名义GDP M 货币创造和存款乘数 500400 假定法定准备金率r 20 再假定银行客户将一切货币收入以活期存款形式存入银行 则 货币运作机制 我国基础货币构成图 我国基础货币构成 B 人民银行各项存款 Dg 金融机构划来财政性存款 Df 金融机构缴存准备金 R1 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存款

15、R2 货币流通量 C 财政存款 Dg 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D 企业专项存款 D 专业银行 其他银行 专业银行 政策性银行 其他银行 金融机构特种存款 邮政储蓄存款 基础货币 具有倍数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的能力 是形成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的基础 基础货币影响货币供应量过程图 货币流通规律MV PT货币平衡规律 货币供应量 货币购买力 社会总需求 货币需求量 商品价格总额 社会总供给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政府工具 操作目标 中介目标 最终目标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利率 同业拆借利率基础货币资产负债比例 货币供应量 稳定币值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 扩张

16、性货币政策 法定准备金率再贴息率公开市场业务 买 财政政策的整体效应和挤出效应财政的整体效应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的选择 深化金融企业改革 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 保险公司 信托投资公司等要成为资本充足 内控严密 运营安全 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 选择有条件的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 加快处置不良资产 充实资本金 创造条件上市 深化政策性银行改革 完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行机制 鼓励社会资金参与中小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造 在加强监管和保持资本金充足的前提下 稳步发展各种所有制金融企业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国家给予适当政策支持 通过试点取得经验 逐步把农村信用社改造成为农村社区服务的地方性金融企业 江苏金融总体上运行平稳 2005年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 M2 余额 狭义货币供应量 M1 余额和流通中现金 M0 余额分别为24640 67亿元 9057 14亿元和3035 12亿元 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0 0 12 1 和14 9 健全金融调控机制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 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