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水泥标准化的管理现状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3986129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水泥标准化的管理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精编》水泥标准化的管理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精编》水泥标准化的管理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精编》水泥标准化的管理现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精编》水泥标准化的管理现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水泥标准化的管理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水泥标准化的管理现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水泥标准化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全国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颜碧兰2009年3月 主要内容 一 水泥工业状况二 水泥标准化工作状况三 标准化工作对行业发展发挥作用和取得的主要成绩四 水泥标准化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五 水泥标准化工作的完成情况 一 水泥工业状况 水泥产业发展与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紧密相关 具有明显的需求拉动型工业的特点 2008年1 12月水泥产量13 88亿吨 同比去年增长5 2 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仍保持适度增长 一 水泥工业状况 我国水泥生产技术从设计到装备制造都迅速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从2000年的109条发展到2007年底的797条 占水泥产能的6

2、0 其中 4000 6000t d规模生产线的装备国产化程度高达90 以上 一 水泥工业状况 水泥制造业是建材工业中的耗能大户 占建材行业能源消耗总量的约75 占全国能源消耗的7 2007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 结果表明水泥制造业年排放SO2约40万吨 NOx约170万吨 氟化物约4000吨 粉尘约300万吨 一 水泥工业状况 我国新型干法水泥技术指标与国际水平比较还有差距 节能减排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 水泥标准化工作状况 我国1991年12月成立全国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它是由水泥生产 科研 教学和使用部门的专家 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全国性水泥标准化技术工作组织 负责水泥国家和行业标准

3、的技术归口 二 水泥标准化工作状况 建立了从基础标准 检验方法标准 检验仪器设备标准到产品标准较为完整的标准体系 进入 十一五 以来 针对水泥工业面临的形势 及时调整和完善标准体系 期望标准化工作能够支撑水泥工业实现节能减排 二 水泥标准化工作状况 二 水泥标准化工作状况 全国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归口的水泥国家标准51项 行业标准56项 其中等同 修改采用国际标准四项 采标率100 三 标准化工作对行业发展发挥作用和取得的主要成绩 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的发展演绎了我国水泥工业技术进步的历程 不断提高我国水泥产品质量 为水泥生产利用工业废渣节能 降耗提供了依据 促进了水泥产业结构的调整 支撑了

4、水泥工业节能减排工作 推动了技术进步 三 标准化工作对行业发展发挥作用和取得的主要成绩 建立了系列的特种水泥产品标准 促进了特种水泥的应用 GB10238 油井水泥 是固井用的油井水泥生产和使用的重要依据 为保证石油开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了支撑 GB200 中热硅酸盐水泥 低热硅酸盐水泥 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 是我国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工程用特种水泥质量控制的依据 高质量的中热硅酸盐水泥为保证三峡大坝工程的百年大计起了重要作用 三 标准化工作对行业发展发挥作用和取得的主要成绩 我国在检验方法标准系列中制定了系列的物理检验仪器标准 这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 从而保证了我国水泥质量检验各环节的标准化 规

5、范化 四 水泥标准化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以科技成果为依托 建立健全标准评价体系 为建材行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提供支撑 指导思想 目标 制定一批有利于水泥工业节能减排新技术 新装备 新产品应用的标准 进一步健全水泥工业节能减排标准体系 重点项目 略 五 水泥标准化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 2007年 2008年颁布实施的标准2007 2008年共颁布实施国家标准14项 行业标准7项 其中 基础标准2项 产品标准3项 检验方法标准11项 包括检验仪器设备标准1项 节能减排标准2项 资源综合利用标准4项 首次制定的标准5项 五 水泥标准化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 2007年 2008年颁布实施的标准20

6、07 2008年共颁布实施国家标准14项 行业标准7项 其中 基础标准2项 产品标准3项 检验方法标准11项 包括检验仪器设备标准1项 节能减排标准2项 资源综合利用标准4项 首次制定的标准5项 其中影响较大的标准有 五 水泥标准化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 1 GB175 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 于2008年6月1日实施 通过取消普通硅酸盐水泥中32 5强度等级以及增加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混合材料的允许掺量 从而对水泥企业烧成的熟料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通过规范复合硅酸盐水泥中混合材料的种类以及增加Cl 限量的要求 提高了水泥的质量要求 从而为延长建筑物寿命提供了保障 五 水泥标准化工作

7、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 2 GB12780 2007 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于2008年6月1日实施 将水泥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规定了三类能耗限额指标 包括现有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限定值 新建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准入值和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先进值 其中 现有企业能耗限额限定值指标和新建企业能耗限额准入值指标是强制性要求 五 水泥标准化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 3 GB T21372 2008 硅酸盐水泥熟料 于2008年8月1日实施 该标准的修订充分体现了标准促进水泥工业有效利用资源 能源的原则 引导和鼓励水泥企业生产高品质熟料 限制低品质熟料的生产和交易 该标准的实施将为水泥产业的技术升级

8、提供有效支撑 五 水泥标准化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 4 GB T21371 2008 用于水泥中的工业副产石膏 于2008年8月1日实施 该标准为首次制定 国内外没有同类标准 该标准是通过限制工业副产石膏对水泥性能影响程度来进行控制 该标准的实施对水泥生产科学 规范利用工业副产石膏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 水泥标准化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 5 JC T1083 2008 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试验方法 和JC T1086 2008 水泥氯离子扩散系数检验方法 均于2008年12月1日实施 该两项标准为首次制定 目的为评价水泥性能对混凝土工作性和耐久性的影响提供方法和依据 引导水泥生产企业关注水泥应

9、用情况 进一步提升水泥的品质 五 水泥标准化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 2008年通过审议的标准2008年共审议国家标准6项 行业标准18项 其中 基础标准1项 产品标准5项 检验方法标准14项 包括检验仪器设备标准1项 节能减排标准2项 资源综合利用标准2项 首次制定的标准7项 其中影响较大的标准有 五 水泥标准化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 1 GB T 水泥生产原料中废渣掺加量的测定方法 该标准规定了用化学分析法和现场实测法测定水泥生产原料中废渣用量的测定方法 在有争议时 以化学分析法为准 适用于水泥生产原料中废渣用量的测定 2 JC T452 通用水泥质量等级 此次标准修订将通用硅酸盐水泥优

10、等品和一等品的3天和28天抗压强度和终凝时间指标提高 增加了氯离子含量小于0 06 的指标和等级判断原则 标准的实施将为水泥产品实行 优质优价 提供依据 五 水泥标准化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 3 GB T 镁渣硅酸盐水泥 定义 镁渣是冶炼金属镁时产生的以硅酸盐水泥矿物为主要成分的工业废渣 以硅酸盐水泥熟料 适量的石膏及规定的镁渣等混合材料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镁渣硅酸盐水泥 代号P M 组成 五 水泥标准化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 3 GB T 镁渣硅酸盐水泥 技术要求 镁渣硅酸盐水泥的技术要求与复合硅酸盐水泥 矿渣硅酸盐水泥等不同之处为 水泥沸煮安定性合格改为水泥压蒸安定性小于0 50

11、并且规定必须水泥压蒸安定性合格后方可出厂 五 水泥标准化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 3 JC T 硫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 定义 以含少量无水硫铝酸钙的硅酸盐水泥熟料 与规定的混合材料和适量石膏 共同磨细制成的具有早强微膨胀性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称为硫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 代号S M P 组成 五 水泥标准化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 3 JC T 硫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 技术要求 硫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的技术要求与复合硅酸盐水泥 矿渣硅酸盐水泥等不同之处为 SO3含量为不大于6 0 3天抗压强度指标高2 4MPa 增加了线膨胀率指标 即1d不小于0 05 7d不小于0 10 28d不大于0 60 五

12、 水泥标准化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 已列入计划的标准目前列入计划并在制修订过程中的国家标准12项 行业标准1项 其中 基础标准1项 产品标准2项 检验方法标准1项 节能减排标准8项 资源综合利用标准1项 首次制定的标准7项 五 水泥标准化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 已列入计划的标准 五 水泥标准化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 已列入计划的标准 五 水泥标准化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 结语 十一五 期间水泥工业的标准化工作基本遵循了面向国家 行业 企业及市场需求的原则 紧紧围绕行业节能减排工作 密切关注水泥技术创新的最新动态 通过标准的制修订 一方面使新产品 新技术的应用规范化和标准化 另一方面促使企业采用可以推广的新技术 新产品 新工艺 推动水泥工业的升级改造和科技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