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稻茬小麦的特点和因茬栽培的技术思路--王龙俊.ppt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976212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8.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稻茬小麦的特点和因茬栽培的技术思路--王龙俊.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江苏稻茬小麦的特点和因茬栽培的技术思路--王龙俊.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江苏稻茬小麦的特点和因茬栽培的技术思路--王龙俊.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江苏稻茬小麦的特点和因茬栽培的技术思路--王龙俊.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江苏稻茬小麦的特点和因茬栽培的技术思路--王龙俊.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稻茬小麦的特点和因茬栽培的技术思路--王龙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稻茬小麦的特点和因茬栽培的技术思路--王龙俊.ppt(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稻茬小麦的特点和因茬栽培的技术思路 江苏省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王龙俊研究员扬州大学农学院郭文善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姜东教授江苏省农科院资环中心杨四军研究员 江苏小麦生产特点江苏稻茬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稻茬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技术思路几点建议 提纲 丰县 沛县 铜山 邳州 睢宁 新沂 东海 赣榆 连云港市 灌云 灌南 宿豫 沭阳 泗阳 泗洪 徐州市 宿迁市 淮阴 涟水 响水 滨海 盱眙 洪泽 楚州 淮安市 金湖 阜宁 射阳 建湖 盐都 大丰 东台 盐城市 宝应 高邮 仪征 邗江 江都 扬州市 兴化 姜堰 泰州市 泰兴 靖江 六合 江浦 江宁 溧水 高淳 南京市 海安 如东 如皋 通州 南

2、通市 海门 启东 句容 丹徒 扬中 丹阳 镇江市 张家港 常熟 太仓 吴县 苏州市 昆山 吴江 江阴 锡山 无锡市 宜兴 溧阳 金坛 武进 常州市 苏北灌溉总渠 淮河 长江口 1 江苏小麦生产特点 1 1种植面积和区域基本稳定 种植面积基本稳定 稻茬小麦占全省小麦总面积的70 以上 淮南地区稻茬小麦比例高达82 2685 3005 2037 1915 2244 2800 3399 3599 3547 3549 3422 3171 3226 3324 3512 3472 3378 2932 25692932 25742510 24312327 24022366 25362527 27522602

3、 32503054 32283110 32833116 2010年3416万亩3140万亩 1 总产水平 1999年1102万吨1071万吨 2009年1239万吨1004万吨 1997年1132万吨1065万吨 1 2产量水平有提高 并取得突破 2010年1275万吨1008万吨 2 单产水平 2008年373kg321kg 2006年352kg314kg 1999年326kg317kg 2009年377kg322kg 1952年51kg 1971年102kg 1976年152kg 1979年238kg 1982年253kg 为主产省首位 1996年317kg305kg 2010年373kg

4、321kg 江苏小麦高产典型 2007 2008年江苏淮南 淮北麦区高产攻关田专家实收亩产 折标准水分 公斤 亩 粒数增20 4 穗数增8 5 粒重增4 8 增产41 2 粒数增15 2 穗数增13 4 粒重增2 6 增产48 0 淮南红麦18个典型 淮北白麦8个典型 2007年扬州高邮 里下河 扬麦14 攻关田现场实产验收亩产571公斤 产量结构 每亩穗数30 08万 每穗粒数43 69粒 千粒重43 71克 2007年苏州昆山 太湖 扬麦13 攻关田现场实产验收亩产563公斤 产量结构 每亩穗数30 99万 每穗粒数43 01粒 千粒重43 38克 2008年泰州泰兴 沿江 宁麦13 攻关

5、田现场实产验收亩产556公斤 产量结构 每亩穗数36万 每穗粒数37粒 千粒重43克 2008年盐城大丰 沿海 扬麦13 攻关田现场实产验收亩产556公斤 产量结构 每亩穗数34万 每穗粒数39粒 千粒重42克 2009年江苏淮南 淮北麦区高产攻关田专家实收亩产 折标准水分 公斤 亩 2009年仪征 扬麦15 攻关田现场实产验收亩产528公斤 自测产量结构 每亩穗数46 56万 每穗粒数35 66粒 千粒重40 42克 2009年徐州沛县 淮北 湖西农场 烟农19 矮抗58 攻关田实产验收亩产642 1公斤 2010年江苏省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省级实产验收结果汇总表 备注 区域平均亩产为算术

6、平均 为区域性历史最高水平 1 3种植简便 效益趋于稳定 2001 2010年江苏小麦种植成本收益比较 根据江苏省工农产品成本调查资料整理 产值合计 亩总成本 亩产量kg 亩现金收益 亩净利润 亩现金成本 每工现金收益 成本利润率 300多元 150多元 90 以上免少耕 97 机收获 亩总用工4 5个 比油菜省50 比水稻省65 70多元 淮北中熟中粳稻区里下河 沿海迟熟中粳稻区沿江 丘陵早熟晚粳稻区太湖中熟晚粳稻区 江苏省粳稻 小麦茬口衔接示意图 2 1茬口偏迟季节紧 适耕期短 甚至没有例如 目前江苏稻茬小麦占70 以上 淮南地区更是高达82 左右 由于偏迟熟粳稻北移和我省基本实现粳稻化

7、导致水稻腾茬越来越迟 季节越来越紧 不利于稻茬小麦适期播种和提高播种质量 2 江苏稻茬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2 2土壤质地和肥力分布不均 产量不平衡 稻茬水稻土 适耕性差播种出苗质量相对较差 2 2土壤质地和肥力分布不均 产量不平衡 391kg 390kg 388kg 385kg 385kg 324kg 310kg 320kg 318kg 316kg 淮北地区50 60 为黄泛冲积土 土壤瘠薄 有机质少 氮 磷 钾含量低 尤其缺乏速效磷 东部沿海还有部分盐碱土和砂姜土等 氮 磷 钾养分不协调 速效氮素普遍不足 缺磷较为严重 少数缺钾 沿江地区土壤砂性强 保肥保水能力差 丘陵地区耕层较浅 土质

8、差 肥力低 缺磷缺氮普遍 大面积300公斤左右 2 3自然灾害频发 江苏地处南北过渡地带 气候多变 淮北麦区和丘陵麦区遇旱机率为2 3年一遇 小麦生长各个时期均可能受旱 淮南地区秋季连阴雨 春季连阴雨几乎每年出现 从种到收都有可能遭受湿害 并伴随赤霉病 锈病 白粉病的蔓延 导致减产 江苏冬春一般性冻害年年都有 甚至一年出现多次 遭严重冻害的机率为3年一遇 特别是春季倒春寒冻害危害较重 此外 小麦后期大风冰雹 干热风和高温逼熟 烂麦场等各种气象灾害也发生 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 2 4肥料利用率低 报酬率递减 2 江苏稻茬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7年世界耕地面积 2007年世界氮肥消费 肥

9、料利用率 发达国家 50 江苏 25 28 FAO 2008 2 4肥料利用率低 报酬率递减 2 江苏稻茬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过去30年来看 我国粮食单产与总产的增长与化肥的增长比例看 明显出现化肥报酬递减 李振声 2 4肥料利用率低 报酬率递减 2 江苏稻茬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化肥的施用促进了小麦产量的大幅提高 但增幅越来越小 2 4肥料利用率低 报酬率递减 2 江苏稻茬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氮素化肥回报率 kg kgN 法国91 1德国45 7爱尔兰54 6英国44 0比利时52 4荷兰43 7丹麦46中国23 7 2 4肥料利用率低 报酬率递减 2 江苏稻茬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

10、问题 江苏淮南麦区主要小麦品种质量比较情况 根据2006 2007年中国小麦质量报告整理 1 不同品种间籽粒品质存在差异 2 同一品种不同年份之间籽粒品质存在差异 3 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种植 籽粒品质也不稳定 4 一个生产区域内多品种混种混收混储 导致小麦品质差异大 不稳定 稳定时间差异最大 分别相差80 8 87 5 200 2 5品质不稳定 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2 江苏稻茬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3 稻茬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技术思路 2010江苏省农委发布小麦主推 成熟 技术共6项 丰县 沛县 铜山 邳州 睢宁 新沂 东海 赣榆 连云港市 灌云 灌南 宿豫 沭阳 泗阳 泗洪 徐州市 宿迁

11、市 淮阴 涟水 响水 滨海 盱眙 洪泽 楚州 淮安市 金湖 阜宁 射阳 建湖 盐都 大丰 东台 盐城市 宝应 高邮 仪征 邗江 江都 扬州市 兴化 姜堰 泰州市 泰兴 靖江 六合 江浦 江宁 溧水 高淳 南京市 海安 如东 如皋 通州 南通市 海门 启东 句容 丹徒 扬中 丹阳 镇江市 张家港 常熟 太仓 吴县 苏州市 昆山 吴江 江阴 锡山 无锡市 宜兴 溧阳 金坛 武进 常州市 苏北灌溉总渠 淮河 长江口 3 1通过优势区域与优良品种相结合 挖掘品种产量潜力与环境资源利用潜力 建立规模化优质小麦基地 3 稻茬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技术思路 2010江苏省农委发布小麦品种共29个 8个主体品

12、种突出 沿江沿海地区弱筋小麦优势区推广主体品种扬麦13 宁麦13等 淮北麦区北部推广强筋小麦主体品种烟农19 淮麦20等和中筋小麦主体品种百农AK58等 淮北南部种植中强筋小麦主体品种郑麦9023等 淮南大部推广中筋红粒小麦主体品种扬麦16 扬麦11等 以上8个主体品种种植面积合计达2358万亩 约占全省小麦总面积的3 4 3 1通过优势区域与优良品种相结合 挖掘品种产量潜力与环境资源利用潜力 建立规模化优质小麦基地 3 稻茬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技术思路 2007 08年度起 我省组织铜山 赣榆 射阳 高邮 泰兴 海安等多点 进行2品种 4 5播期 3 4播量的小麦试验 初步结论极为一致 表

13、明 1 播期 播量以及播期 播量互作效应对小麦产量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 且表现为播期 品种 播期 播量 互作 播量 泰兴试验点 3 2通过适宜播期与适宜播量相结合 建立合理群体起点 2 据试验 小麦播种的适期范围 一般只有10天 我省目前的稻茬小麦播种适期比传统适期推迟了5 7天 淮北为10月5 20日 苏中麦区为10月25 11月5日 苏南麦区为11月上旬 适期播种产量高 过早或过迟播种产量均降低 不同播期对小麦产量及其产量结构的影响 江苏海安县作栽站 2007 2008 3 2通过适宜播期与适宜播量相结合 建立合理群体起点 苏中小麦播期试验田间出苗情况表 江苏高邮作栽站 2007 出苗率逐渐

14、下降 播种适期过后 每晚播1天 播种量可增加1斤左右 晚播麦田最大播量也不应超过35 45斤 斤种万苗 斤种7千苗 备注 扬麦11和扬麦16的种子发芽率分别为91 8 90 目标亩穗数30 32万 3 高产稳产的群体起点和单株成穗数差异较大 实际播种量的差异更大 3 2通过适宜播期与适宜播量相结合 建立合理群体起点 高邮市稻茬小麦自制机械精播 粒播 田块 适期早播基本苗6万 2010年1月4日 越冬期 主茎5 5叶 亩茎蘖数28万 2010年3月9日 拔节初期 主茎8 2叶 亩茎蘖数50多万 2010年1月4日 越冬期 2009年10月26日粒播 行株距10cm 2007 08年度小麦播期播量

15、试验 高邮 4 从效益最佳 方案最优 风险最小的经济栽培角度出发 在适期播种范围内 以半精量播种 基本苗16万 亩左右最容易获得高产 10月27日之前过早播种 随着播种量 基本苗 的增加 产量逐步下降 在迟于适期的11月8日之后播种 随着播种量 基本苗 的增加 产量逐步提高 11月2日适期播种 不同基本苗的各处理产量水平均较高 其中以半精量播种 16万基本苗 每亩穗数 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较为协调 产量最高 3 2通过适宜播期与适宜播量相结合 建立合理群体起点 3 3通过因地制宜的不同播种方式与综合配套技术相结合 提高播种质量和群体质量 1 先割稻 后种麦稻板茬免 少 耕机条播 适合全省茬口 墒情

16、 土质适宜地区 2008年627万亩 适宜前茬较早 腾茬及时 土质沙土至壤土 墒情适宜 土壤相对含水量不高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 粘土绝对含水量不高于24 地形适合机械下田的地区推广 一次机械作业完成6道工序 可省去耕翻 碎土 撒种 盖籽等程序 省工节本效率高 由于播量易控制且入土深浅一致 分布均匀 出苗分蘖 单株营养 通风透光等条件好 高产稳产 3 稻茬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技术思路 2 先割稻 后种麦稻板茬免 少 耕机械或人工均匀撒播 适合全省 980万亩 通过调节旧式条播机械 不改变结构 仅拆除播种开沟 槽 器和排种管 在播种箱下方增加一倾斜的前置式挡板 种子经挡板均匀摆播于地表 先播种后灭茬浅旋 改条播为撒播 这一简易改进使得机械对腾茬 墒情 土质 秸秆还田的适宜弹性更宽 效率更高 同样起到播种入土深浅一致 分布均匀的功效 机械浅旋灭茬 排种直接经挡板摆播于地表 免耕机械撒播 人工撒播 3 3通过因地制宜的不同播栽方式与综合配套技术相结合 提高播种质量和群体质量 3 割稻 种麦同时进行 无有效适耕期稻板茬免耕直播 太湖 里下河及淮北部分低湿粘土地区 253万亩 免耕机撒播 压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