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二中2011届高三历史秋季开学测试旧人教版【会员独享】.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970971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万州二中2011届高三历史秋季开学测试旧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重庆市万州二中2011届高三历史秋季开学测试旧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重庆市万州二中2011届高三历史秋季开学测试旧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重庆市万州二中2011届高三历史秋季开学测试旧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重庆市万州二中2011届高三历史秋季开学测试旧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万州二中2011届高三历史秋季开学测试旧人教版【会员独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万州二中2011届高三历史秋季开学测试旧人教版【会员独享】.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万州二中高2011级高三秋季开学历史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1.越王勾践曾规定:“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秦国则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中国古代政府推行早婚、拆户的人口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繁殖人口 B.发展生产 C.增加赋税 D.巩固统治2.成语“不登大雅之堂”中的“大雅”源自于某朝宫廷乐曲。该朝应是A.商朝 B.西周 C.东周 D.西汉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

2、”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焚书坑儒,实行思想专制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D.制定了一整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4.汉朝空前强大,开展了积极的对外交往。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主题的是A.“汉委奴国王”金印 B.白马寺C.昭君出塞 D.甘英出使大秦5.在我国的一本古代典籍中,阐述了一项天文学方面的重要思考:“当日之冲(日冲:古代天文学概念,指的是太阳、地球与月亮等其他星体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谓暗虚,在星则星微,遇月则食(月食)。”提出这一说法的是A.甘德与石申 B.张衡 C.僧一行 D.祖冲之6.范缜在神灭论中说:“浮图(指佛教)害政,桑门(指僧侣

3、)蠹俗。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而不恤亲戚,不怜穷匮。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继。致使兵挫于行间,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货殚于土木(指寺庙)。”由此可以看出范缜反对佛教是因为佛教增加了社会负担 佛教造成社会战乱分裂 佛教破坏了家庭亲情关系 佛教妨碍了政府行政活动A. B. C. D.7.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8.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的起源解释: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商王后

4、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楚国。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从宋姓起源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周礼维护中央集权统治 B诸侯争霸导致宋亡国C周朝实行分封制 D反映早期政治制度特点9关于古代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和加强统治实行的经济政策;B在中国古代始终起着阻碍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利于社会的进步C都促进了传统经济的发展D都导致了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衰落10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妇女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的起源与我国古代“牛郎和织女”的美丽传说密切相关。这一节日形成和长期延续的主要原因是A古代人民

5、对美好爱情的向往B牛郎织美传说的无穷魅力C人们对牛郎织女遭遇的同情D中国古代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11下列有关于中国古代冶铸技术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西周时期开始出现铁制农具B秦汉时期已用柔化技术处理铸铁C魏晋南北朝时期百炼钢技术已相当成熟D隋唐时期发明了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12古人有名有字,如曹操,名操,字孟德;刘备,名备,字玄德。一般情况下,人名供长辈称呼,用来自称则有谦恭之意;至于平辈之间,或晚辈对长辈,则以字称呼。如刘备与曹操会面,他的自称和对曹操的称呼应是A备、操B备、孟德C玄德、操D玄德、孟德13湖北省云梦县秦古墓出土的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山林及壅堤水。不夏月毋毒鱼

6、鳖”这表明秦统治者A加强了对农民的剥削压迫B力图把山林湖泊占为己有C已有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D颁布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封建法律14韩非指出“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法之内”这里,他特别强调的是A法律的权威性B君主制定法律C君臣均受法律制约D法律受制于君权15比较两汉和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后者的最大进步在于A更加注重官员的道德品质B更加注重人才在地方的声望C中央政府参与到选官过程中D突破官僚世家对选官的控制16商人信奉“我生不有命在天”;周人则强调“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德不失民,度不失事。”这种观念变化的原因是( )A西周是个以民为本的政权 B科学发展打破了天命观念C社会经济发展瓦解

7、奴隶制 D夏商暴虐而亡的历史教训17史家陈寅恪先生说:“(胡族)先称部(部落),后称户(编户);羯称部,鲜卑称户;同为鲜卑,慕容称户,阿柴虏一支称部。”从“部”到“户”称呼的变化反映出这些少数民族( )A跳跃式步人封建社会 B封建化进程完成C逐步向封建文明过渡 D社会组织汉化18.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始皇”为“制六合”而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A.设三公九卿加强皇权 B.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颁布细密严苛的律法 D.统一货币和度量衡19.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

8、,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20春节是中国各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但当时的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试问,这一节日最终确定与下列哪一古代历法相关A十二气历 B太初历 C大衍历 D授时历21东汉杰出的唯物思想家王充认为精神依存于形体,“人死不为鬼”;南朝杰出的思想家范缜认为“形体存在,精神存在,形体死亡,精神消失”。两人在思想方面的共同之处是A都从理论上冲击了儒家的正统思想 B都是针对佛教盛行提出的 C都极力反对愚民的封建神学 D都从理论上猛烈抨击了佛教22“求珠驾

9、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此诗描绘的是A战国贸易B西汉贸易C唐朝贸易D南宋贸易23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西域,为封为定远侯。他在西域的主要活动有派甘英出使大秦 出使大宛、大月氏 任西域都护,管理西域 大败北匈奴,使其政权瓦解、 、24.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A.寺院经济占主导地位 B.北方经济发展较多C.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25.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该时期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10、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26.2008年残奥会会徽的图形部分是由红、蓝、绿三色构成的“之”字形。红色,寓意着太阳;深蓝色寓意着蓝天;绿色,寓意着大地。3种颜色的3个笔划综合起来成为一个运动的人形,即为“天地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下列中国古代思想家探讨过天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主张“天人感应”的是A.墨子 B.韩非子 C.荀子 D.董仲舒27.一位历史研究者想要编写昭君出塞一书,涉及长安民俗生活的情景,他可以利用的素材是A.吃葡萄、喝肉羹 B.盖棉被、穿绸衣C.放鞭炮、听说书 C.抽烟卷、烤甘薯28.两汉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从外国流入中国的物品以

11、奢侈品为主,这最能说明的是A.汉代社会经济发达、重视经济交流B.中国受自然条件限制缺乏某些产品C.汉朝统治者奢侈腐化D.汉朝在对外贸易中不以经济为目的29.下列文物出土于黄河流域的是A.嵌错赏功宴乐铜壶 B.曾侯乙编钟C.秦始皇陵兵马俑 D.东汉说唱俑30.下列是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变化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南方的主食是稻米,兼食粟和麦,北方盛行面食三国以后,饮茶之风开始盛行南方士大夫盛行宽衣博带,北方盛行胡服南方流行穿屐和芒屩,北方多兴穿靴A. B. C. D. 31.魏晋南北朝时,农耕生产方式向北方边地扩展,由此得到开发的地区是关中地区 河套地区 河西走廊 辽东地区A. B.

12、 C. D. 32.下列各项能反映北方游民族生产和生活的作品是齐民要术 敕勒歌 木兰辞 桃花源诗A. B. C. D. 33.“夫治国犹如栽树,木根不摇,则树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反映了唐太宗A.民贵君轻的思想 B.农业为本的思想C.君治为本的思想 D.“存百姓”的思想34.武则天陵墓前有著名的无字碑,若要书写她当政期间的政绩,不包括A.创立“自荐”求官制度 B.发展科举,首创殿试制度C.完善三省六部制 D.任用庶人,抑制门阀士族35.关于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打破了门第限制 B.削弱了皇权C.有利于选拔人才 D.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36.唐朝武则天

13、统治时期,有一位读书人决定参加科举考试以求取功名,有人给他提供如下建议:进士科录取率较低,但只要背熟四书五经就有希望录取;如果武艺超群,通晓兵法可以报考武举科。根据所学知识判断A.说法正确,说法不正确 B.说法不正确,说法正确C.说法都正确 D.说法都不正确二、非选择题(共46分)37. (24分)黄河三角洲地处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环抱的地理中心,是环渤海经济圈与沿黄河经济带交汇点。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有利于资源的全国性优化配置,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齐鲁”和“山东”都是历史上形成的地理名词,今天看来,二者所指地理范围完全一致,可以通用。 据中华五千年网齐鲁文化(1)材料一中说“齐鲁”和“山东”两个地理名词可以通用。山东称为“齐鲁大地”与中国古代什么时期的什么制度有关?(4分)材料二 “世界文化遗产曲阜孔庙孔林孔府”纪念币(见右图)(2)孔府、孔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