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 笔记整理 人教版.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970847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 笔记整理 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九年级物理 笔记整理 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九年级物理 笔记整理 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九年级物理 笔记整理 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九年级物理 笔记整理 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 笔记整理 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 笔记整理 人教版.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十 一 章 多 彩 的 物 质 世 界一 宇宙和微观世界一、物质的尺度二、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排列情况不同,物质以固、液、气三种状态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状态分子排列分子间作用力体积和形状流动性固体紧密有规则较强大有一定的体积,有一定的形状无液体无固定的位置小有一定的体积,无一定的形状有气体极度散乱极小没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有三、几个要点:1、光年是较大的长度的单位,1光年是指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例如: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2、纳米是较小的长度单位,1nm=10-9m ,纳米科学技术是纳米尺度内的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例如: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为0.3nm0

2、.4nm之间二 质量一、质量的概念: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符号“m”表示。一个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如:水凝固成冰、冰熔化成水时质量不变,宇航员从地球到月球质量不变。二、质量的国际单位:千克(kg)质量的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记住:1公斤=1kg 1两=100克三、质量的测量仪器:生活中用杆枰、案枰、电子枰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室中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四、天平的正确使用:、放平: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移码:使游码位于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调平: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称量:将物体放在左盘,在右盘由大到小加砝码,并调

3、节游码到横梁恢复平衡。、读数:m物 = m码+游码左侧的示数、记录:数值和单位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不能超过称量、应用镊子加砝码,并轻拿轻放。、保持天平干燥、清洁。潮湿物品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里、称量中不能再动平衡螺母三 密 度1、密度的引入实验表明: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即:同种物质m/v这个比值是一个定值不同物质,体积相同时质量不同。即:不同物质的m/v这个比值一般不同。为了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这个物理量。2、密度的定义及公式: = (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物质的质量)变形式:m = v v = m、v、之间的关系:同种物质一定,m与v成正比;不同物质,若m相同,v与成反

4、比;不同物质,若v相同,m与成正比。3、密度的国际单位:千克/米3(kg/m3)常用单位:克/厘米3(g/cm3)1g/cm3 = 103 kg/m34、密度物理意义:水=1.0103 kg/m3表示1m3水的质量是1.0103kg。 记住:水=1.0103 kg/m3 = 1 g/cm35、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其大小决定于m/v这个比值。对固体和液体物质来说,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也就是说,密度的大小与m和v无关。由课本中的数据可知:、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如:冰和水的密度是不同的、对气体物质来说,密度的大小还与温度有关,因为温度升高时质量一定的气体的体积会明显增大,说明此时气体的密度

5、变小了。6、水的反常膨胀:一般物体在凝固成固体时,体积变小。水却是恰好相反,在4时水的密度最大,从4到水完全凝固成冰,水的质量不变,密度变小,因而体积变大了。第十三章 力 和 运 动一 运 动 的 描 述1、机械运动:指物体位置的改变,通常简称为运动。2、参照物:在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定的参照物,选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就有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4、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是:选一个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看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体位置是否发生变

6、化。5、经验总结:当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方向都相同时,这两个物体相对于对方来说都是静止的。如:正在空中加油的加油机和受油机、并肩前行的两个同学、列车和车中的乘客、地球同步卫星和地球。二 运 动 的 快 慢1、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常用方法:、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运动得快、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运动得快2、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 =速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秒(ms)、中国在交通上常用的速度单位是千米时(kmh)1m/s=3.6km/h在变速运动中,v =求出的是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三 时间和

7、长度的测量1、测量长度的工具:直尺、卷尺(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2、长度的单位:光年、km、m、dm、cm、mm、m、 nm 记住:1m10-6m 1 nm10-9m3、测量时间的工具:电子表、石英钟、机械表、秒表或停表4、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年、月、日等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选:根据量程和分度值选择合适的刻度尺、放:刻度尺的刻度部分要贴近被测长度;、看: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正对刻度线;、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测量结果应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能减小测量的误差6、误差:、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

8、不是错误,错误能避免要避免,误差无法避免,只能减小;、先择精密仪器、改进实验方案、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方法都能减小误差。四 力1、力有两个作用效果: 、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都影响着力的作用效果3、力的三要素:由于力的大小、方向和力的作用点都影响着力的作用效果,所以把这三个因素称为力的三要素。4、力的示意图: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力的三要素、作用点用实心圆点标注在受力物体上。、通常从作用点起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并在线段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要画得越长。5、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发生

9、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有力产生就一定能找到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也就同时成为了受力物体。例如:游泳、划船、发射火箭等都利用了力的相互性。五、牛 顿 第 一 定 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研究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同一物体从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保证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初始速度相同,几次实验中唯一不同的就是三个表面对小车的阻力不同,导致速度变化的快慢不同。实验推理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归纳总结法:牛顿就是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从而概括

10、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的。3、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5、理解惯性的几个要点:一切物体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是一种特性,不是一种力,因此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实际上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不能说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6、利用惯性:投掷标枪、踢足球、泼水、洗衣机脱水、滑冰、急行跳远、用手拍掉身上的灰尘、撞击锤柄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等7、防止惯性的危害:现象:汽车在突然启动、刹车和转弯时,车内的乘客由于惯性会倾倒;防止危害的措施:公车上请拉稳扶好现

11、象:行驶的车辆刹车后由于惯性还要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下。尤其超速、超载的车辆更不容易停下,极易造成交通事故。防止危害的措施:限速、限载、限距。六 二 力 平 衡1、平衡力: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是平衡力。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共物),大小相等(等大)方向相反(反向)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共线)3、判断二力是否平衡的方法:、看物体是否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看物体受到的两个力是否满足四个必要条件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1、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其大小与物体的弹性形变量有关,还与物体的材料有关。2、重力:地面

12、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常用G表示物体受到的重力。3、重力的三要素: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G=mg。(其中,g=9.8N/kg,粗略计算时g=10N/kg。)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物体的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好。4、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注意: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但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接触面上的压力大小有关。6、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13、,目的是使摩擦力与拉力平衡,这样就能通过读出拉力的大小进而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这是利用了二力平衡的原理7、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用滚动代替滑动;如: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分离。如:气垫船、磁悬浮、加润滑油等8、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杠杆的力臂: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 F2L2或F1/ F2= L2/ L19、杠杆的分类:杠杆的分类力臂的长短用力情况移动的距离典型实例省力杠杆L1L2省力费距离撬棒、手柄长的剪刀等费力杠杆L1L2费力省距离镊子、筷子、钓鱼杆等等臂杠杆L1=L2不省不费不省不费天平、定滑轮10、使

14、省力杠杆更省力的方法: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F1= F2L2 / L1所以,当阻力一定时,使L1尽量长,使L2尽量短能使省力杠杆更省力。则(1)动力作用点应该尽量远离支点,阻力作用点应该尽量靠近支点;(2)当动力作用点A确定时,垂直于OA方向施力动力臂最长,既此时最省力。11、定滑轮: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不省力、不省距离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费一倍的距离、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注意:如果动力作用在动滑轮的轴上,则动滑轮反而费一倍力,省一半距离。)滑轮组的组装原则:、要求最省力就从动滑轮起、要求站在地面就能把物体提升到3楼,则绳子从定滑轮起、要求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则绳子从定滑轮起、要求F=1/n.G。则以n为准,偶定奇动、若定、动滑轮个数不等,就从少数起分析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n表示滑轮组中承担阻力的绳子段数,关键看绳子自由端从定滑轮出来不算,从动滑轮出来就算(动算定不算)。、绳子自由端所有的动力:F=1/n.G。(水平拉动物体时F=1/n f)、绳子自由端动力移动的距离:S=nh 或者S1=nS2(h表示物体被提升的高度)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1、压力和重力的区别:区别压力重力定义不同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由于地球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