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测试(含答案与解析)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33970607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测试(含答案与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测试(含答案与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测试(含答案与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测试(含答案与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中评论某一事件时,认为该事件“第一次向世界表示中国人纯洁的道德心和反抗侵略的坚决性,一洗多年来被贪污卑劣的官吏所给予中国的耻辱”。这一历史事件是( )A.抗日战争B.甲午战争C.虎门销烟D.洋务运动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说明了该场战争( )A.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B.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标志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D.促使着中国社会彻底转型3.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主权逐步丧失,如关税主权、司法主

2、权、内河航运权、使馆界及驻兵区域权等。下列条约与司法主权丧失相关的是( )A.南京条约B.五口贸易章程C.天津条约D.辛丑条约4.1845年,姚莹在实地考察西南各地的基础上,著康輶纪行一书,希望“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该书要洗雪的“耻辱”是( )A.鸦片战争致使国门洞开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北洋舰队在海战中惨败D.八国联军屠杀义和团5.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魏源等人掀起了翻译和引进西方知识的热潮,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他们“开眼看世界”的原因是( )A.受到了朝廷向西方学习的指引B.受到了西方船坚炮利的刺激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需要D.意识到西方政治文明的先进6.

3、有学者说:“魏源倡导师夷长技的目的,只是制夷,其注重点在于强兵,而对富国的目的则相对忽略了。”这说明魏源( )A.对西方缺少整体的了解B.过分注重维护清朝统治C.思想理论水平相对较低D.摆脱了“中体西用”思想束缚7.“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指英法联军)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昔日京华景象正如洪水过地,荡然无存。”它使中国被迫签订(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8.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孔庙,砸孔子牌位,把儒家经书斥为“妖书”,严禁军民诵读和收藏,还专门成立了“删书衙”,负责将“四书”“五经”中的“一切鬼话、怪话、妖话、邪话,一概删除净

4、尽,只留真话、正话”。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A.认识到解放民众思想的重要性B.是一场破旧立新的文化革命运动C.冲击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D.较为彻底地摆脱了封建思想束缚9.1853年法国驻中国领事敏体尼写道:“(南京)英美商人都在叫苦,几星期来,他们的棉布一匹也销不出去,就是鸦片烟也无法销售,价格急剧下跌。”这是因为,当时中国( )A.小农经济根深蒂固B.民族工业的发展C.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开展D.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10.某位学者曾在其书中评价某场运动:“揭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革命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英勇的斗争”该场运动为( )A.三元里

5、抗英B.辛亥革命C.太平天国运动D.五四运动11.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只是个无名氏的纸上作业太平军后来所实行的,还是最简单的老办法照旧完粮纳税。”这说明天朝田亩制度( )A.未反映农民阶级现实愿望B.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C.顺应了近代化的发展要求D.揭示近代民主革命任务12.某学者总结了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对不同企业的做法,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清政府的做法( )企业类型典型企业清政府对企业的做法官办企业江南制造总局“父爱式庇护”官督商办企业轮船招商局“亲戚式庇护”商办企业华新纱厂“朋友式庇护”A.对近代企业发展具有双重作用B.推动了民族企业的持续发展C.促使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D.抵制

6、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13.洋务运动期间,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的章程都强调“查此局虽系官督商办,究竟煤铁仍由商人销售,似宜仍照买卖常规,碑易遵守。一切工作事宜,均以中国商民为之,官场浮华习气一概芟除,方能持久”。但此类企业经营最终失败。其失败的原因在于( )A.官商勾结导致企业效率低下B.军事工业丧失了主导地位C.商人对洋务运动失去了信心D.官僚权力凌驾于资本之上14.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兴办了一批大型军事工厂,同时规定其他省份调拨某军事局厂的产品,都需要支付全部或一部分工本费。如丁宝桢的四川机器局就强化了调拨产品计价的趋势。这种规定( )A.提升了四川在近代化中的地位

7、B.使近代军用工业走出了困境C.强化了军工产品市场化的趋势D.有利于缓解企业的经费压力15.阅读下表,由此可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项目参战舰艇(艘)火炮(门)兵力(人)舰船损失伤亡人数中方101912 0525艘沉没1 200日方122723 5665艘沉没300A.中国北洋水师损失殆尽B.此战使清政府开始避战求和C.中国北洋水师主力尚存D.此战导致马关条约的签订16.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元夕无月中沉痛地写道:“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其中“神山沦没”事

8、件( )A.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B.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C.刺激清政府学习军事技术D.开启了列强商品输出进程17.“这战争,宣告了华夷朝贡体制的彻底崩溃,进而成为塑造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这战争”( )A.导致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客观上有利于“短暂的春天”出现18.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上述政策( )A.掀起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D.推进了中国民族

9、资本主义的发展19.康有为在维新变法之前,做了很多理论准备。他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书。但是,那些正宗的儒家学者却把它们视为异学说。这反映了( )A.当时新旧思想的冲突B.康有为托古改制的思想特点D.维新变法以儒家思想为指导C.维新变法的艰难曲折20.有学者指出:”戊戌政变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不包括( )A.开启了民智,具有启蒙意义B.为民主革命爆发做好舆论准备C.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D.客观上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21.“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该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10、A.太平天国运动B.南昌起义C.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D.义和团运动22.1900年,天津义和团运动进入了高潮。当时“(天津)官勿论大小,民勿论男妇,大概信之者十之八,不信者十之二”。人们便此“喜相告曰:扫平洋人,扶持中国,在此一举,今而后,海内肃清,升平有日”。由此可知,义和团运动( )A.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B.具有反帝爱国的性质C.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D.得到全国民众的广泛支持23.右图是20世纪初西方某刊物上登载的一幅有关中国的漫画。漫画中站在中国长城外的美国、英国、俄国等国正想象着中国政府从长城上摔下而四分五裂的情景。该漫画反映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

11、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目的与前几次列强侵华战争相比,主要不同在于( )A.打开中国商品市场B.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C.获取在华特权D.扩大对华资本输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25.(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正当清朝嘉庆、道光两朝国势开始下降的时候,世界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变成走遍世界寻求殖民地的头等侵略国了。随着工业的发展,英国涌现了许多新兴工业大城市,这些工业城市具有大规模的工厂,制造着各种工业品。英国工业的飞速发展,提高了商品对殖民地和其他国家输出的要求;又由于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英国得以广辟新市场和新殖民地。在印度,英国侵略

12、势力继续向广大腹地推进,获得剥削殖民地的无限利益。这个贪婪强暴而又在印度积有经验的英国海盗,对清政府统治下的封建中国,抱着极大野心,一刻也不肯放松侵略的机会,是势所必然的。摘编自范文澜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陈恭禄1934年完成60万字的巨著中国近代史,当时被列为大学丛书之一。他认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中英冲突的结果,这种冲突源自于中英两国误会:中外政教之悬殊,夷夏之别太严。英国要求通商与平等往来,但不知国际关系之变迁,本于轻视外人之心理,囿于旧档成案,视英国为藩属之国,视为蛮夷,拒绝平等往来,因此战祸之促成,自中国方面言之,殆由于官吏知识之幼稚。战争失败,证明了清代政治上、军备上积弊,非留心外事,

13、彻底改革实无国强之道。对鸦片战争的后果,他认为虽然丧失了部分主权,但五口开放之后,贸易机会之大增,外商教士来华者日多,交通益变,而中国之闭关政策根本上不能生存矣!从总体上看,他对鸦片战争的评价是正面的,从对整个事件的评价来说,他更多地强调中国自身的责任和对中国的积极影响。摘编自张海鹏、龚云反映学者立场的中国近代史研究(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范文澜先生对鸦片战争起因及后果的认识。(5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史学家陈恭禄先生对鸦片战争起因及后果的认识。(8分)(3)据上述材料,指出史学家范文澜、陈恭禄两位先生分析鸦片战争的角度有何不同。(4分)2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4、一 瓜分危机加速了这场已经积蓄了十年动力的运动的到来,自1885年中国在中法战争失败后,有限现代化的弱点已很明显,1894年的那场大败更“成中国之巨祸”,无可否认地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尽管他们对变革的性质、范围和领导权的问题存有分歧。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或革命,才可拯救中国。进步人士倡导体制重组;激进人士则主张革命,以中华民国代替清王朝。在战后中国,政治运动主要由这两股潮流构成。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整理材料二 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这些人,或脱胎于洋务运动;或惊醒于民族危机。他们处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成中国之巨祸”的历史事件,概述“激进的改革”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的历史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