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游褒禅山记》 人教版.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970157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游褒禅山记》 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二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游褒禅山记》 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二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游褒禅山记》 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二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游褒禅山记》 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二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游褒禅山记》 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游褒禅山记》 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游褒禅山记》 人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游褒禅山记 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三册第五单元游褒禅山记二. 学习目的: 1. 了解借游记抒发议论的写法。 2. 认识本文所阐发的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认识作者“尽吾志”的思想。 3. 掌握“各”、“极”、“观”、“求”、“其”等文言词的多种含义;辨析一些词性活用的情况;学习判断句的两种形式。三. 学习方法:以前我们学过小石潭记、登泰山记、醉翁亭记这些游记的共同的侧重点是:抓住景物特点,浓笔重彩,精描细绘,表现山水之美。这篇游记与我们过去学过的那些游记不同,它不重在表现山水之美,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用酣畅的笔墨

2、进行大量议论,注意记游实际上只是个引子,说理才是全文的中心。“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大都是写生活的典范散文。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等均是由生活而感,由感而成文。我们应体会王安石是如何抒写自己的旅游感受的。四. 简介作者及课文: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68),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人。仁宗庆历进士。嘉祜三年(1058年)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16年后,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传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但因新法遭保守派反对,终被罢相。卒谥文。他反对因循保守,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推为“唐宋八大家

3、”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他的作品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课文简述:这篇课文写的是一次未能尽兴的浏览,作者深感后悔和遗憾,照理说,这样的游览没有多少值得写的东西,可是作者却据此得出两点深刻的启示:一是世上神奇雄伟、美丽壮观的景色,常常在艰险、遥远的地方,必须不避艰险,“尽吾志”以赴之,才能于己无悔,不为人讥。这里虽然是说游山,实际上是以游山作比喻,说明不论研求高深的学问,还是创建宏伟的事业,都必须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完成自己的意愿。二是由于古代文献资料的散失,后代以讹传讹,求学的人们对于学问必须“深思慎取”。这两点都是值得借鉴的。王安石在一生从政、治学的道路上就是这样坚韧不拔地

4、前进的。他在宋神宗时作宰相,认准了“变法”于国有利,决心推行新法,尽管守旧派强烈反对,他却毫不动摇,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反对北宋初年淫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他的文章结构谨严,说理透辟,笔力雄健,语言洗炼,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本文写于34岁任舒州通判时。了解作者的这些生平事迹,能更深刻地理解这篇游记体散文所蕴含的深意。五. 关于褒禅山:据安徽省含山县县志记载,褒禅山也叫华山,由两山组成,东西走向,成条形。其西原名华山,为慧空禅院的所在地。禅院东五里,为华阳山,因其在华山之阳而得名,又名兰陵山。今统谓之褒禅山。华阳山有前后二石洞,称华阳

5、洞。其后洞为王安石所游之洞。前后洞并不相通。进后洞,黑黝黝的,窄处仅能容一人通过。后洞究竟有多深?通向何处?至今还没有人走到底,得出答案。六. 思考题 1. 古代游记的写法不拘一格。像游褒禅山记这样由记游中生发出大段议论的不算很多,这是古代游记中的一种特殊体式。阅读时要注意的是,文章议论的中心是什么,它怎样由记游中生发出来? 2. 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例如醉翁亭记末段“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二语便是该文的主旨。试参照此例想想本文的主旨可用哪一句话来概括?七. 文章结构 1. 分析第一自然段的记叙顺序: 提示:本名别名由来及证明华山洞名来由从仆碑看出本名指出音谬。

6、 2. 第二段略写什么?详写什么?运用了哪些对比?有哪些作用? 提示:略写前洞(19字),较详细地写了后洞特点及游后洞的所见所感。多处设比: 前洞的平旷与后洞的幽深对比; 前洞“记游者甚众”与后洞“来而记之者已少”、“甚至又加少”对比; “余所至”之浅与“好游者”所至相比; 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相比。作用是为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垫。 3. 第三段着重写什么?这一段可分几层意思?你对作者在文中所说的道理如何评价?提示:写游褒禅山的心得体会,抒发自己的感想,即第一句中所说的“有叹”。提示:五层意思: 用一“叹”字紧承上文,领起全段。 以古人作为立论的标准,从“求

7、思”的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分析了古人“往往有得”的原因。 拿世人的避难就易,同古人的“求思”精神对比。 阐述宏伟目标,险远的道路和“志”、“力”、“物”三者的内在联系。 强调只要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即使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诲”。作者揭示了“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首先要有志,虽然有矢志不渝的决心,但力量不足也不行,尽管志向坚定,力量充足,然而到了幽暗昏惑之境地,如果没有外物相助,也不能至。既强调了“力”与“物”这两个客观条件的作用,反映了作者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又强调了“志”这个主观因素的关键作用,强调只要尽己之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亦可“无悔”、“无讥”,体现了作

8、者朴素的辩证观点。作者在这儿所论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学处事之理,也是成就一切事业之道。这对于我们治学、处事、创业都有很大启发。 4. 在第四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生发出来的?提示:作者认为治学不应当轻信盲从,以讹传讹,而应该“深思慎取”,也就是要经过自己头脑的认真辨析思考,然后谨慎地采取其中合理的部分,扬弃那些有谬误的东西。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作者从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联想到“古书之不存”,从“音谬”联想到“谬其传”的情况不可“胜道”,自然地得出治学必须“深思慎取”的结论,逻辑十分严密。 5. 古代游记在文末列出同游者姓名,几乎成为一种定式,运用这种定式有

9、什么好处?( 古代游记大多是借山水、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文章主体部分中不出现同游者姓名;即便在记游踪时不能不涉及同游者,也只用泛称,如本文中的“四人”“怠而欲出者”“或”等。 这样写可以节省许多笔墨,使行文简练。)八. 讨论: 1.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古书,非司马迁作)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已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已亥涉河也。”(吕氏春秋察传) 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 本文由“不得极夫游之乐”生发出“尽吾志”的观点,由“仆碑”生发出“深思慎取”的观点,这两个观点彼此有联系吗? 3. 本文的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是怎样紧

10、密联系的?九. 掌握“者也”表示判断的两种形式: 表示单纯的判断,“者”前是主语,“者”后是谓语。如“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合判断,“者”在这里除了表示停顿语气外,还有提示原因的作用。如“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十. 写作手法: 文章第一、二段,主要用记叙方式,写出游山的见闻及经过。其中第一段特别提到华山洞旁的“仆碑”上所刻山名为“花山”是为第四段的议论埋下伏笔,认真考证碑上的文字,探索事理的本源,是他“求思之深”的精神,也是文中“深思慎取”的依据。第二段中四处设比为第三段的议论作铺垫。第一,

11、用前洞的平旷与后洞的幽深作比;第二,用前洞“记游者甚众”与后洞的“来而记之者已少”,“又加少”对比;第三,用“余所至”之浅与“好游者”所至之深相比;第四,用余进洞愈深所见之景愈奇的欣喜与出洞后“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对比。以上四处对比引出第三段的叹字,由一“叹”承上启下,引领第三段的议论分析古人为什么总有所得的原因;用世人避难就易,同古人的“求思”精神对比;然后阐述了“志、力、物”之间的联系;最后强调只要“尽吾志”,即使没达到目的,也可无怨无悔,别人也不会讥笑自己。第四段呼应第一段对仆碑的记叙,指出治学不应该盲从,以讹传讹,而应该经过自己深入独立的思考再谨慎地选取其中合理的部分,即“深思慎取”

12、的科学态度。这一段推理逻辑非常严密:从“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联想到“古书之不存”;从“音谬”联想到“谬其传”者甚众,自然得出治学必须“深思而慎取”的结论。【模拟试题】1. 填空题:王安石,字 , 时期 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 家和 家。 2. 选择题:选出“其”字用法相同的两项( )A.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B. 盖其又深。C.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 下列地名中的“阳”、“阴”与“华山之阳”、“汉之阴”中的“阳”、“阴”含义相同的是:( )A. 洛阳、华阴B. 富阳、山阴C. 汉阳、江阴D. 衡阳、淮阴 4. 阅读分析: 游褒禅山记最能

13、体现作者志向的语句是: 。 5. 给加横线字注音:A. 有穴窈然( )( )B. 咎其欲出者( )C. 瑰怪( )D. 庐冢( )E. 长乐王回深父( ) 6. 解释加横线的字:A. 访其遗踪。( )B. 其文漫灭。( )C.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D. 不得极夫游之乐。( )E. 火尚足以明。( ) 7. 选出“进”的用法相同的两项( )A.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B. 是进亦忧,退亦忧。C. 群臣进谏。D.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E. 进,与操遇于赤壁。8. 翻译例句正确的是( ) 例: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A. 这就是有学问的人不能不深入思考,谨慎选取的缘故。B.

14、 所以要求这些有学问的人不能不深入思考,谨慎选取。C. 这就是治学的人不能不深入思考,谨慎选取的缘故。D. 所以要求治学的这些人不能不深入思考,谨慎选取。9. 标识停顿有误的是( ) A.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D.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试题答案】 1. 介甫,北宋,临川,政治,文学 2. AB 3. D 4. 略 5. A. xu, yo B. ji C. gu D. zhng E. f 6. A. 遗留 B. 碑文 C. 叫 D. 尽情享受 E. 照明 7. AE 8. C 9. A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