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969430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连云港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写在密封线内。2请将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 C世界观

2、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沦都有独立性2蔡元培曾说:“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即科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这说明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C哲学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 D自然科学是哲学发展的最终目的3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B.客观精神与主观精神的关系C.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4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 的说法,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这种哲学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 B主观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5近代形而上学唯物

3、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把物质归结为水、火、气、土等具体的物质形态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缺少辩证法思想,具有机械性A B C D6贺岁片非诚勿扰2捧红一首小诗见与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下列与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古今异俗,新故异备 B我在故我思C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D心外无物7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是因为它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它实现了科学性与实践性统一A B C D8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

4、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下列表格中内容是对这四大理论成果的描述,请把序号填入相应的位置,顺序正确的答案是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内容描述理论成果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这一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这一思想的活的灵魂A B

5、C D9“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C所有有形的物体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10下列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蕴涵的哲理相同的是A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B灌足急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11诡辩家欧布里德对前来讨债的人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去向过去的我讨债吧!”这一观点A正确。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B错误。因为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C正确。因为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错误。

6、因为事物的根本性质具有相对稳定性12苏东坡赤壁赋中写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A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D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132011年2月,我国部分地区实施人工降雪,人工降雪是利用云层中的水汽、温度,辅之以人工喷洒干冰,使雪花从云层中飘落。这表明A人们可以创造规律利用自然 B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C人们可以根据意愿改变规律、趋利避害 D人们可以根据自然规律,改变或创造条件为人类造福14关于“意

7、识起源”的正确表述是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B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意识一旦产生就成为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15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机能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A B C D16作家的文学创作往往体现三分文学,七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下列对此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B意识具有能动作用C意识是客

8、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意识和物质相互作用、依赖17漫画紧迫工程启示我们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要树立创新意识C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D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8有人学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错在否认了实践的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直接现实性19实践之所以能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原因在于A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B实践是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水平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实践是连接主观与客观的桥梁20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表明真理是A客观的

9、B具体的有条件的 C抽象的无条件的 D绝对的21“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所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C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无条件的 D发展具有普遍性 2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矛盾的观点 物质的观点A B C D 23一些办公室白领们将自己的电脑桌面壁纸换成明星李嘉欣的照片,因为他们相信“拜嘉欣,能加薪”。这显然违背了联系的A客观性 B普遍性 C多样性 D主观性24从哲学上分析,对“得中原者得天下”的正确理解是 A得到中原就可以永远得到天下B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会对整体产生决定性影响C没有

10、注意到整体处于统率地位D把握住部分就能搞好整体25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并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因为A变化是量变,发展是质变 B变化是旧事物的运动,发展则是新事物的运动C变化是直线式的,发展是曲线式的D变化强调事物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变化2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哲学依据是A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B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事物的发展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27唐代诗人元稹在诗蚁中写道:“时术功虽细,年深祸亦成。功穿漏江海,蚕食困蛟鲸。”与这句诗哲学寓意一致的是A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B和实生物,同则不继C千里

11、之行,始于足下 D兵强则灭,木强则折28贪图无所不能,只能一无所能;试图无所不知,只能一无所知;企图无所不有,只能一无所有。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要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普遍联系 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 B C D29“朋友无须如胶似漆,知心就行;金钱无须取之不尽,够用就行;身体无须长命百岁,健康就行。”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A重视量的积累 B抓住时机促成质变C把握适度原则 D抓住机遇赢得主动30古人云:“牵牛要牵牛鼻子”从哲学角度分析,这里的“牛鼻子”是指A主要矛盾 B主流 C客观规律 D真理31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全面看问题B解

12、放思想、实事求是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32古时有个鲁国人,钓鱼是他的一大嗜好。他用黄金做成鱼钩,上面还镶嵌着碧绿的宝石作为装饰;他用翡翠鸟的羽毛捻成细线,用喷香的桂木作为鱼饵。他的钓鱼竿是最高级的,他钓鱼时选择的位置和摆出的姿势都很讲究,但是钓到的鱼却寥寥无几。这则寓言告诫我们A细节决定成败 B失败是成功之母C要重视量的积累 D要善于抓住重点33“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句话A包含了矛盾特殊性原理 B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C揭示了形而上学的孤立的观点 D反映了事物联系的具体性二、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36分,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34背景扫描: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博伊特勒、卢森堡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和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凭借在免疫医学领域的研究获得2011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斯坦曼的得奖理由要追溯到他在1973年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细胞树状细胞,这种细胞具备激活T细胞的独特能力,而后者在适应性免疫系统中具有生产抗体的关键作用。博伊特勒和霍夫曼在上世纪90年代发现了受体蛋白可以在病菌和微生物进入时“辨认”出它们,并激活人体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