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案(科技史、文化史):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答案.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968334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案(科技史、文化史):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届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案(科技史、文化史):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届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案(科技史、文化史):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4届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案(科技史、文化史):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4届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案(科技史、文化史):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届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案(科技史、文化史):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案(科技史、文化史):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答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历史第一轮复习教学案必修三 课标内容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教学要求第一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基本要求概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体会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感受先民创造精神的价值。说明理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文明进程的影响。“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第

2、二课 中国的古代艺术基本要求概述汉字与绘画的起源与演变过程;知道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宋代四大家等书法家;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感受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发展要求了解王维等著名画家,了解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 “金声玉振”“宫廷舞和民间舞”二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第三课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基本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体会古代中国光辉灿烂的文学价值,感受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美感。说明关注屈原、李白、杜甫、苏轼、关汉卿、曹雪芹等创造了祖国古代辉煌文学成就的代表作家。体会

3、文学现象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基础知识一、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四大发明为代表1、造纸术(1)书写材料的演变纸出现以前的书写材料甲骨、青铜、竹木简、帛。(秦汉时期:竹木简牍和丝织品)西汉前期:发明植物纤维纸(不适于书写);(甘肃天水马王滩西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新的适于书写的纤维纸蔡侯纸;(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记载有造纸工序示意图。)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取代简牍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2)外传4世纪起,传到朝鲜、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后传到非洲、欧洲(3)意义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有利于信息的记录

4、、储存、传播和继承。(纸的发明不仅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人传承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也为当时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传播与平民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1)方向测定技术的进步战国:司南北宋:军事学著作武经总要中,提到一种指南鱼。它用薄铁叶裁成,用地磁场磁化法使它带有磁性,然后让指南鱼浮于水面,就可以指向南方;北宋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南宋:事林广记中,还介绍了当时民间流行的指南装置木刻的指南鱼和指南龟。 (2)外传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人阿拉伯,然后再传人欧洲。(3)指南针技术的应用和意义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

5、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北宋萍洲可谈和南宋的梦梁录里有中国海船使用指南针辨别方向进行航行的记载。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运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大大加速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3、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火药的发明历程:(涉及因素)(1)实践经验:炼丹制药;冶金实践(人们在冶金实践中已经广泛使用木炭。)(2)知识积累: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为火药的发明准备了条件。A、商周时期,冶金实践中已经广泛使用木炭;B、春秋战国时期,具有了有关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和硝石的知识。据说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

6、,硫磺、硝石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C、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D、唐代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最早记载见于孙思邈著的丹经,称作硫磺伏火法。(2)火药的应用唐末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武器火药箭。北宋时除了火药箭外,还发明了火炮、火球、火蒺藜;武经总要记录了当时多种火药配方。明代的火器制作工匠还创造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这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3)外传13C中期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4)影响改变人类作战的方式: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4、印刷术的进步(1)印刷术的进步雕版印刷术的发明(隋唐)868

7、年印刷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该经卷于1900年在敦煌发现。)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北宋毕升)发明:北宋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实现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胶泥活字)。作用:节省了雕版的费用,提高了印刷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对比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创新“新”在哪里?具有什么优点?新:变死字为活字 , 变死版为活版三省:省时、省力、省钱活字印刷术的改进和应用元代王祯创制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他用这种方法印制了旌德县志)明代中期,铜活字出现。铜活字印制的最大的一部书,是清代编订的古今图书集成。,(3)外传中国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1

8、450年前后,德国出现了金属活字。)(2)印刷术对欧洲产生的影响推动了印刷术的进步:14世纪末欧洲出现了木版雕印的印刷品;1450年前后,德国出现了受中国活字印刷术影响而制成的金属活字,用以印刷书籍。推动了社会进步: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全面认识四大发明的影响1、对中国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带来无比的自豪和骄傲;但并没有给中华民族带来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对世界(欧洲)造纸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促进世界文明和文化的发展;火药的使用,摧毁了欧洲封建堡垒;指南针的使用,迎来了新航路开辟的时代;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马克思:火

9、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3、认识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新四大发明:2006年11月由广东省发明协会主办、搜狐网协办,在网上举办“新四大发明评选活动”,经过3个月网友和评委的投票,2007年1月,“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复方蒿甲醚”最终入选,成为中国当代的“新四大发明”。二、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 1、源泉:我国古代人民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了古代

10、科技发展的源泉。2、政治:中央集权制度为科技稳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3、经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4政策: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也给予一定的关注。5、教育: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6、对外交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发展也使中国古代科技能吸收其他国家地区人民的智慧,得以进一步发展。7、中国古代科学家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明清时期科技衰落的原因(16世纪以后,中国为什么没能产生近代科学?)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阻碍科技发展; 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限制了对外交流,使科技发展失去了物

11、质基础和动力; 八股取士和文化专制,禁锢了知识分子思想;使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统治阶级从根本上对科技不予重视,重政轻技、重道轻器等传统观念以及理性精神的缺乏严重束缚了科技的发展。科技体系结构不合理,科技长期处于经验层次,重视实用技术,轻视理论提升。根本:腐朽的封建制度(明清时期,欧洲的科技迅速发展。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兴起,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为科技发展积累了物质基础,提供了动力;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工业革命推动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相对世界落后了)四、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与西方近代科技

12、相比)1、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中国古代科学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应用科学,经验的终结,缺乏理论探索还处于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描述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认识。而西方近代科学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2、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法,把分析的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加以阐明,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3、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一般能直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却很少能用逻辑方

13、法对这些经验材料进行整理,作出理论概括和分析。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4、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中国古代科学思想1进步性 孔子提倡“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又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些观点都是符合现代科学原则的。 中国古代思想中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是有合理意义的。2局限性 儒家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三、提升第二课 中国的古代艺术一、中国古代汉字与书法艺术1、汉字形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其中,隶书和楷书是

14、正式书体,行书和草书是辅助字体。)(汉字的演变总趋势: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1、书法含义: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2、书法特点: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且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形态美、动态美、意境美)4、书法字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演变规律:由繁到简;由具体到抽象;由不规则到规则。)2、书法的主要字体及特点: 字体创立或成熟时间特点小篆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

15、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楷(真、正)书形成于汉末字形方正,规矩严整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3、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朝代著名书法家及其代表作秦代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东晋王羲之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代表作有兰亭序丧乱贴等,号称“书圣”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分别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怀素、张旭 则擅长草书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元代赵孟頫,创立赵体明代文征明、董其昌二、绘画艺术画中有诗 1、分类以题材的不同,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在表现技法上,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等区别。在艺术风格上,可分为错彩镂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