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1).ppt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967805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PPT 页数:114 大小:5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1).ppt(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一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发展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渊源早在一百多年前 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曾指出 人类不能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会报复我们 以 人类中心主义 为价值观的工业文明时代刚刚拉开帷幕 马克思 恩格斯就敏锐而深刻地认识到 科技技术的突飞猛进 生产力快速发展 人类创造超过以前所有时代总和的物质财富 然而 在这伟大成就的背后 却是生态危机的来临 虽然 马克思没有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 但是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不乏很多具有前瞻性的生态思想 这些生态思想对解决当今生态危机 发展生态经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全球十大人为环境灾难 第一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 1952年12月 一场浓厚的酸性大雾笼罩了整座伦敦城 持续时间长达4天 当时正值冬季 城市内大量燃煤炉排放煤烟粉尘 汽车排放的尾气 工业气体在无风状态下蓄积不散 导致一个月内4000多人死亡 随后数月又有8000多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 第二 日本水俣湾汞污染事件 1968年结束 30多年前 一家日本氮肥公司将大量含汞的废水排入水俣湾中 致使湾内水体 沉积物受到汞的严重污染 毒素渗入海洋生物链中 最后影响到食用当地鱼类的居民 引发一种中枢神经性疾病 称为 水俣病 导致1700多人死亡 事件发生后 日本政府采取措施 制定法令 禁止向水俣湾排汞

3、 禁止在水俣湾采捕水产品 制止了水俣病的蔓延 第三 美国拉夫运河事件 1978年 纽约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居民发现 一种散发怪味的液体正慢慢向拉夫运河中扩散 当地孩子患上各种疾病 流产率和出生缺陷比例快速增加 直到1978年才发现 当地胡克化学公司向运河中排放了2 1万吨的有毒化学废水 是所有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第四 墨西哥坎佩切湾油井泄露 1979年 1979年 墨西哥湾的 Ixtoc I 水下油井发生井喷 原油喷涌了10个月 美国得克萨斯州一半海岸线被石油覆盖 1 4亿加仑原油进入墨西哥湾 第五 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 1984年 1984年 联合碳化物公司位于印度博帕尔的杀虫剂制造厂发生事故

4、大量有毒化学气体泄露 数天内 3000多人因此丧命 在接下来的数年时间里 又有1 5万人中毒身亡 近50万人不同程度受影响 这起事故成为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人为环境灾难 第六 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泄漏 1986年 1986年4月26日 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反应堆爆炸 超过50吨放射性材料排放到大气中 导致原子尘污染 乌克兰官方估计 大约4000多人在事故中丧生 7万多人遭遇各种放射性疾病 附近数个村庄和一整座城市现在依然废弃着 第七 美国埃克森 瓦尔迪兹号油轮漏油事故 1989年 1989年 美国埃克森 瓦尔迪兹号油轮在阿拉斯加东南部海岸搁浅 泄露的1100万加仑原油扩散成巨大的污染带 尽管这起事故

5、不是历史上最大漏油事故 但却是对环境影响最恶劣的事故之一 第八 海湾战争石油污染事件 1991年 1991年海湾战争 科威特油田到处起火 输油管到处破裂 原油滔滔入海 这至今依然是史上最大规模的漏油事件 第九 罗马尼亚巴亚马雷氰化物泄漏 2000年 2000年 罗马尼亚的巴亚马雷金矿尾料处理池发生爆炸 导致数百万加仑氰化物和重金属矿泥溢出 污染扩散到罗马尼亚 匈牙利 包括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流域 尽管随后采取的快速反应预防了人类死亡 但却导致大量鱼类丧生 第十 墨西哥湾 深水地平线 漏油 2010年 墨西哥湾 深水地平线 钻井平台防喷装置失败后 其漏油持续了两个多月 近5万桶原油泄漏进入墨西哥湾

6、 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漏油事件 1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马克思生态学的构建始于马克思对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掠夺性开发和扩张的资本主义农业的关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是早期体现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代表性著作 此书中提出 社会是人与自然的完整统一体 的思想 在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一书中 马克思抨击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初期从人的躯体和智慧中 从自然环境中榨取剩余劳动价值的毁灭性代价 这本书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掠夺自然的一种抗议 哥达纲领批判 中 马克思把自然和劳动看作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认为只有二者结合方可创造财富 可见马克思具有完整的生态思想 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

7、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 马克思详细阐释了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 首先 马克思强调了自然于人类的生存活动的先在性 马克思承认自然的客观独立性和地位的优先性 并在此基础上把人与自然关系看作对立统一的整体 其次 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法体现在 第一 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人是自然长期发展的结果 是自然的产物 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 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 总之 人归根结底是自然界的产物 人直接地是自然的存在物 可见 马克思 恩格斯都认为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 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第二 自然界是人与社会存在发展的物质条件 人靠自然界生活 这就是说 自然界是人为了

8、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 马克思认为 只有人化的自然才有意义和价值 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同时自然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也是实现人与人联系的纽带 最后 人与自然应和谐统一 马克思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的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理想境界的实现不能依靠资本主义制度 而只能依靠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实现 因为 在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象普遍存在 他们把工人只当作劳动的动物 资本主义的工业生产直到现在还处于掠夺战争状态 因此 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 二是可持续发展思想 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 马克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9、 再生产整个自然界 的要求 此处的 生产 不同于动物的 生产 而是人的 生产 马克思认为 动物只生产自身 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的需要来建造 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进行生产 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 因此 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人的生产有两个尺度 一是内在尺度 二是外在尺度 人类生产既要按照物种本身的要求来进行生产 又要按照自然规律进行生产 这也就决定了人的生产既要关注自身的需要 还要关注其他自然物的需要 既要关注当代人的利益 又要关注子孙后代的利益 既要重视经济效益又要重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也正是当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精髓理念 基

10、于这种可持续发展思想 马克思提出了 保持或发展 的原则及发展生态农业的构想 三是科技与自然 马克思对于科技是持肯定态度的 他认为科技进步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 实现发展生产力与环境保护两者相结合 进而实现人的自然解放 并促进人的社会解放 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人对自然的支配并不是统治征服 而是人类自身与自然关系的集体的 有意识的控制 是对自然的服务 不是破坏 人类对自然的支配范围越广 能力越高越自由 因此 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可以使人们更好的实现对自然必然性的把握和支配 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创造性的活动 实现真正的自由 实现人与自然的历史性统一 马克思在 资本论 中说 机器的改良

11、使那些在原有形式上本来不能利用的物质 获得一种在新的生产中可以利用的形式 科学的进步 特别是化学的进步 发现了那些废物的有用性质 可见马克思很赞同废物的回收和利用 并把它看作是一种生态保护活动 但是这种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作为支撑 依靠科技对废物进行 再加工 和 再利用 利用科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 古代中国的生态思想 中华先民创造的丰富的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文化 概括来讲 大体有这样几个方面的体现 首先是适度利用思想 古人已隐隐约约意识到自然界中各种资源的再生能力是有限的 对自然资源的索取速度不能超过自然界的再生能力 应保持对资源的适度利用 以维持自然界的再生产平衡 礼记

12、王制 田不以礼 曰暴天物 暴殄天物 肆意损耗自然资源 其结果必然导致 山林薮泽之匮 使得 万物不繁兆 萌牙卵胎而不成 淮南子 本经训 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 阻滞社会的发展 而 尚书 武成 篇中谴责殷纣王倒行逆施的行径 将 暴殄天物 列为一大罪状 与 害虐丞民 相提并论 可见其罪莫甚焉 其次 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思想 中国古代思想家根据天人合一的观念 要求以和善 友爱的态度对待自然万物 善待鸟 兽 草 木 提出了丰富的保护自然资源 维护生态平衡的思想 如孔子提出 弋不射宿 论语 述而 反对射猎夜宿之鸟 显然 他是反对人类的滥捕滥猎 破坏生态平衡的 再次 是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思想即尊重自然规律的思想

13、如管子认为自然界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 他说 天不变其常 地不易其则 春秋冬夏不更其节 古今一也 管子 形势 3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中国的发展脉络 1 无论是毛泽东提倡的植树造林 还是邓小平的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抑或是江泽民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无不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自身的关系三个维度来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 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之后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 十六届六中全会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之一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

14、次全面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 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之时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增长方式 消费模式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3 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五位一体是指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如果说十八大比十七大有所突破的话 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个一体的总体布局是一个亮点 十八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五点新要求 这五点新要求都是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对应的 第一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要求是与经济建设相对应 第二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15、的新要求是与政治建设相对应 第三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新要求是与文化建设相对应 第四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新要求是与社会建设相对应的 第五 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新要求是与生态文明相对应的 十八大报告不仅提出生态文明概念 而且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 一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在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人民福祉 关乎到人民未来的长远大计 二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特征 提出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要求我们尊重自然规律 三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 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16、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四是关于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 是指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的有序发展 十八大报告还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四大任务 主要有三大领域和一个关键环节 一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哪些地方可以开发 哪些地方限制开发 哪些地方需要禁止开发严格保护 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包括能源的节约 三是要加大生态系统和环境力度 四是加强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 在四大任务中的前三点分别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三个重要领域 最后一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 关键环节包括制定政策 法规 标准 重点解决体制 机制 法制等方面的问题 二 生态文明的内涵与地位 1 生态文明的内涵 1 提出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 生态文明 的范畴写入党代会报告 使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使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2 生态文明的内涵 所谓生态文明 是指人类在经济社会活动中 遵循自然发展规律 经济发展规律 社会发展规律 人自身发展规律 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 人与人 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 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是尊重自然 维护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