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诚信教育策略研究.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967253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诚信教育策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小学诚信教育策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小学诚信教育策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小学诚信教育策略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小学诚信教育策略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诚信教育策略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诚信教育策略研究.doc(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诚信教育策略研究2龙门二小课题组一、课题背景1、民族发展呼唤诚信教育。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千百年来人们无时无刻不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形成了中华民族的重承诺、守信义的传统美德。古人云:“言而有信,君子也”。古人中就有不少的“诚信”故事,留下了诸如 “曾子杀猪教子”、“ 商鞅立木”、“千金一诺”等不少的美谈佳话,更是留下了“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的警世之言。古人口中常说的“仁、义、礼、智、信”,是为儒家“五常”,周敦颐在周子全书通书诚下说:“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可见,“诚”在儒家道德体系中是何等的重要。 “信”即为今天的“诚信”,而这儒家五常,更是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

2、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元素,是人们倡导并力求遵循的行为准则。从古往今来的历史发展中可以知道,诚信是人立身之本,是做人之道。而人有了诚信,才会为成才成功奠定坚实的伦理基础。历史悠悠,归本还原,“诚信”是对优秀传统的继承与发扬。诚信也是全世界一切优秀民族所共同推崇的美德。一个民族如没有诚信,又怎能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又何能屹立于民族之林;其次诚信也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灵魂。在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时代对国民诚信道德和诚信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入WTO以后,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与世界接轨并更快地融入世界,此时,个人诚信、集体诚信、社会诚信、国家诚信、

3、民族诚信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学生的诚信教育就尤其重要了。因此,诚信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创造信用社会,是富民强国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在新世纪参与全球竞争与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诚信的要求越来越高,因为大家都知道,诚实守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诚信已成为当代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石,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诚信的缺失将会严重影响国家有序健康的发展。2、社会环境呼唤诚信教育。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要紧紧抓住“诚信”,历史证明,不讲信誉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人;不讲信誉的民族是堕落的民族;不讲信誉的社会是混乱的社会,不讲信誉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国家。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虽然当前我国社会

4、文明程度总体上有了很大提高,由于社会各方面的因素,我们也同时看到,现代人每天营营役役,为的是赚多点钱,以提高生活水平和物质享受,但道德价值观念却开始失落。现代社会急功近利,物欲横流,现代人虽利用科技创造了物质财富,但自己反被物质财富所奴役,人们自身的道德水准还有很多的不足。在物质主义、功利主义和享乐思想的冲击下,现代人普遍认为见利忘义、投机取巧比中国传统美德如诚信、刻苦、勤奋更为重要,社会崇尚金钱、权力,以此作为衡量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反观人类的精神世界、生命价值、崇高理想、道德情操则被逐渐遗忘。在市场经济形势下,人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呈现出多样性,不同层次社会成员道德标准呈现较大的差异性,

5、特别是受利益驱使,社会上尔虞我诈,弄虚作假的现象十分严重,致使市场上充斥不少的假冒伪劣商品:当你全家聚在一起喝酒时,你会担心会不会是假酒;当你劳累了一天盖上被子准备睡觉时,你会担心被子里会不会是“黑心棉”,当你夹起火腿往嘴里送时,你会担心卫生是否达标,里面究竟有着怎样的添加剂在这样的现实面前,你会意识到在平常的社会生活中,“诚信”是何等重要。当现代人意识到自己可以积极争取权利和利益时,却错误地认为自由就是无规定和不受约束地为所欲为,因此人们往往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择手段,损人利己,将道德规范、承诺信誉、合约法律置之度外,作出种种自私行为,形成现今种种见利忘信的现象,致使在社会生活中各种陋习还时常可

6、见,各种不道德现象屡见不鲜:经济活动中的欺骗、欺诈行为还时见报道,违法乱纪、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骄奢淫逸,等丑恶行为屡见报端。这些,使社会风气受到一定的影响,更有令人痛心的是,一些见利忘义之流,由于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不够高尚,在社会上见到不道德的现象不抵制,不批评,甚至是起而仿效,见到需要帮助的情况,熟视无睹,漠然置之,甚至于有人在别人帮助了他时,没有感谢,反加伤害,致使英雄既流血,更流泪3、人的发展呼唤诚信教育。春秋时的教育家、思想家、学者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说过“民无信不立”。 我国古典文学作品韩非子所记载的曾子杀猪的故事,讲的也是诚信的道理。这充分说明,我们的

7、祖先十分看重诚信。今天,我们只所以要强调构建和谐社会、诚信社会, 强调个人的诚信,这是因为在我们的社会,“诚信”缺失问题已比较严重,对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等都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和危害。诚信教育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中十分重要组成部分。“人无信不立”,一个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的人必然引起人们强烈的反感,失去别人的信任,损害自己的名誉,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相反,守信的人能够前后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会使别人对你产生敬意,在你“山穷水尽疑无路”时伸出援助之手,让你“柳暗花明又一村”。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晏殊,因为诚实而受到皇上的赏识和重用;学者宋谦,虽然家境贫寒,但由于他的守信,人们都乐

8、意帮助他。我们强调小学生的诚信教育,一方面是因为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不仅是政府机关,国有大中型企业,就是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对此也有着严格的要求,以诚信为内核的道德品质,在某种程度上甚至高于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一位企业老总就说过:一个人道德品质优良,学习成绩一般,那么他到单位后还可以继续学习,不断提高,最后干出成绩;但如果一个人在道德品质上存在缺陷,即使他知识渊博、技能出众,企业也无法接纳,因为他渊博的知识和出众的技能给企业带来的可能会是损失,而不是效益;另一方面是因为儿童时期的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极其重要。“树木在苗,树人在幼”。我们认为,虽然当前社会有不少的不良风气,对学生有一定

9、的不良影响,但我们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尤其是“诚信”品德的教育与培养。4、教育现状呼唤诚信教育。时下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国民的诚信道德水准却出现了严重滑坡,并影响了正在成长中的学生,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诚信状况不容乐观。纵观小学生的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1、社会环境的引诱成为诚信教育的困难,学生也是社会的一份子,学生受到的社会道德氛围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道德观。“讲老实话,做老实事”被视作呆傻,开后门、打批条被视作“头脑活络”。一种反诚信的社会风气已经形成,并直接影响下一代。2、部分家长的失信成为学生诚信美德教育的难题,部分家长重文化知识,轻道德情感教育,造成学生诚信的缺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

10、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段时间以来,社会关于诚信的讨论越来越多,如何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也成为教育工作者反思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授王英杰认为,在现代社会,一个人的诚信非常重要,教育工作者是守望社会的灯塔,应该具有公民的良心,应以诚信为突破口,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强化公民道德建设,把培养学生的真与诚作为最基本的任务,实现“以德治国”,逐步建立起诚信社会、道德社会。孩子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关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乎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由此可见,小学生的诚信教育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俗话说:“从小看看,到老一半”。一个人品

11、德之优劣,事业之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学时期打下的基础。为此,我校将小学生的诚信教育问题作为课题来研究,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对于我们来说,这种播种之一就是诚信教育。在我们的每一件大小事情上,每一个行为举止上,每一个脸色上,都让孩子去感受诚信, 这是一种身教,身教固然重要,但千万不能忽视言教。打造孩子的诚信还是一个社会工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什么样的朋友,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这事父母要管,做老师的也要管。另外,学生接触社会,当然也要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恶习,如人际关系中的背信弃义,惟利是图,尔虞我诈。因此,必须教育小

12、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恶德败行,自觉抵制精神污染,提高孩子的免疫能力,使孩子获得一张人生的通行证诚信。正是在充分认识到诚信教育对于学生,对于学校,对于民族、国家、社会的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学生在诚信方面的具体情况以及学生诚信品质的影响因素,结合我们在早期有针对性的进行的对学生、家长、老师各方对学生诚信和诚信教育方面的认识和态度,经过较长时间的准备,于2008年4月正式提出“小学诚信教育策略研究”的课题,旨在推动学生的诚信教育,提高学校的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二、研究目标诚信教育对于个人诚信意识的养成和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构筑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确立了实践研究为主体,在实践行动中,一要引导

13、学生认识到诚信的人文价值和内在价值;二要促进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就上述价值关系中的冲突进行辨识、选择和践行,唤醒他们的价值批判意识,养成他们的诚信履行能力;三要培养学生基于文化传统、人文理想与理性精神之上的诚信意识、习惯和人格特质;四要培养具有“诚信观念以及诚信行为能力”的教师队伍。1、通过研究,全面了解小学生诚信品格的养成规律,针对学生诚信品格中突出的缺损现象,探讨切实可行有效的小学生诚信教育的基本实施方法和途径。2、构建小学生诚信教育评价体系。3、形成适合小学诚信教育的系列活动方案。 4、有效提高学生对“诚信”的道德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增强他们实践“诚信”的自觉性以及这方面的动力和能力。 5、

14、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家长携手诚信,让诚信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扎根。6、解决“心口不一”的问题,要求学生做到真诚、诚实,言行与内心思想一致,不能口是心非,虚情假意;解决“言行不一”的问题,要求做到重诺言、守信用,言行一致,不能言而无信,出尔反尔。三、课题界定中国伦理思想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具有鲜明特点的诚信观。在中国传统诚信观中,诚信是具有基础性地位的重要道德范畴之一,同时“诚”与“信”又是两个分别有着不同含义、相对独立的范畴。“诚”指内诚于心”,“信”是“外信于人”,“诚”与“信”有着的不可分割关系,特别表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诚与信的互相训释上,即以信释诚,又以诚释信。这是因为“诚”是里,“信”是表;“诚”是神,“信”是形;“诚”是“信”的根基,“信”是“诚”的外貌。“信”在其根本要求上,必须是有“诚”之信。因此传统诚信观认为,“诚”相对于“信”来讲,具有更为根本的伦理价值本原的意义。北宋的周敦颐在通书诚下中,总结了诚信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对“诚”的价值本体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