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三级下册美术教案全一册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967163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DOC 页数:94 大小:43.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三级下册美术教案全一册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苏教版小学三级下册美术教案全一册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苏教版小学三级下册美术教案全一册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苏教版小学三级下册美术教案全一册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苏教版小学三级下册美术教案全一册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三级下册美术教案全一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三级下册美术教案全一册(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一册课题第1课 色彩的纯度渐变主备人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 时1教材分析“色彩的纯度渐变”是基于上学期的“色彩的明度渐变”教学后的一节色彩知识课。纯度渐变有以下几个层次的教学要求:1. 纯度概念;2. 纯度的改变方式;3. 纯度的渐变方式;4. 纯度的运用。纯度渐变在某种程度上包含了明度渐变的教学内容,但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色彩变化的过程以及对变化过程的运用效果,这也正是教学中需要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究的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纯度的概念,比较纯度渐变与明度渐变的不同之处,并将明度渐变的知识运用到纯度渐变的教学中来,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纯度渐变在色彩表现中的重要地位

2、和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理解色彩的纯度及渐变的概念和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色彩、纯度渐变的调色方法和规律,体会渐变的绘制要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纯度渐变所产生的视觉和心理感受,提高学生对色彩渐变的观察和审美能力,激发其运用渐变方式装饰生活、表现美的欲望。教学重点了解色彩纯度及纯度渐变,并掌握纯度渐变的调色方法。教学难点色彩的纯度渐变均匀等量的原则,尝试用点线面的趣味图形进行装饰。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互动媒体课件、水粉颜料、调色盘、水杯、水粉笔、铅画纸、抹布、实物展台。学生准备:水粉颜料、调色盘、水杯、水粉笔、抹布、铅画纸。教学过程一、知识性导入1. 牛顿“光的色散”现象

3、。 师:1665年,牛顿做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研究“光的色散”。他将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了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非常鲜艳的色彩。屏幕:发现七色光。 师:这是人们最早研究的光谱,而人们形容色彩的鲜艳程度还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知道是哪个词吗?生:回答或师直接说。屏幕+板书:纯度。 2. 自然中的各种风景。师:奇妙的七色光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美丽纯净的色彩,譬如那节日中火红的灯笼,收获时节金色的麦浪,秋天里盛开的菊花草坪树木的绿色带给我们舒适的感受,天空大海的蓝色令人心旷神怡,还有那薰衣草的紫色带给我们浪漫温馨的体验。屏幕:整体颜色画面。师:这些五颜六色的画面,令人如此的舒畅。可是有的

4、时候颜色并不总是这么鲜亮,当阳光退去,原本的鲜艳颜色就会蒙上一层灰色,颜色的纯度也会降低。屏幕板书:纯度 、变。 3. 纯度变化。以绿色为例,如何改变色彩纯度。师:揉入灰色可以改变色彩的纯度。此外,还可以加入什么颜色同样也能改变色彩的纯度呢?我们以绿色为例,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生:加白色。生:加黑色。生:也可以加入其他颜色(如红色)。4. 纯度渐变的演示过程。(实际操作)要求:各小组分别给绿色加入其他颜色。师:我们一小组加入白色,二小组加入黑色,三小组加入红色来试一试。小组内的同学不要交流也不要讨论,调好自己的颜色就赶紧坐好。师生讨论,黑板展示。(各人加入同样颜色的不同效果)结论:排列不同深浅

5、的颜色层次,加入颜色的量不一样,有了一种渐渐变化的效果。屏幕:三种颜色变化后的效果。师:老师也改变了绿色纯度,并用这些颜色装饰一组台灯的画面。5. 画面对比感受纯度渐变的效果。屏幕:装饰台灯画面。师:这样装饰的画面,你有什么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生:自主回答。师:同学们说的都挺有道理,如果老师用刚刚同学们渐变的效果来装饰,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屏幕:渐变装饰台灯画面。师:渐变前后的画面给了你们什么样的感觉?生:色彩的纯度渐变得柔和、丰富、立体。师:颜色被改变了纯度之后,确实不再像以前那样的鲜艳,但用了纯度渐变的效果之后,又给了我们另一种美的感受。揭题:色彩的纯度渐变。二、欣赏体验,

6、感受分析1. 自然中的色彩的纯度渐变。师:色彩的纯度以一种渐渐变化的方式呈现的时候,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与心理感受。在自然当中,就有很多这样的美丽画面。a. 刚刚脱壳的小虫,身体从嫩绿到黄色,给人一种轻盈透明又惹人怜爱的感觉。b. 旁晚的海边,天空由深蓝到紫色再渐渐变成淡黄色,壮观而美丽。c. 一层一层的海浪冲向沙滩又逐渐褪去,留下了深褐色水印,它连接着远处淡淡的银白,色彩层次丰富而明快。d. 叶子由红到绿的渐变,对比强烈,给人印象深刻。e. 鸟的羽毛由蓝到浅蓝,凸显了羽毛颜色的鲜艳中又不失一种柔和之美。2. 生活中运用色彩的纯度渐变的案例。师:自然界中这种美丽的色彩的纯度渐变,运用到生活

7、中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请大家说说自己见过的色彩的纯度渐变的案例。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否也见过这样美丽的色彩的纯度渐变的画面呢?生:自主回答。屏幕:茶饮料包装渐变,感受不同渐变颜色的效果。师:这是我们经常见到的饮料瓶子,这个瓶子是什么颜色纯度渐变呢?生:黄色渐变到绿色、红色渐变到黑色、白色渐变到蓝色。师:同样的瓶子,用了不同的颜色纯度渐变,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三个瓶子都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觉呢?生:自主回答,挑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师:是的,不一样的色彩的纯度渐变带来不一样的效果,有的轻盈,有的沉重,有的清新。打开我们的颜料盒,挑选出你最喜欢的两种颜色,用这两种颜色做一段渐变,来看

8、看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三、示范操作师:出示绝对平行线条,略作修改,改成波浪效果。 我们称这样的渐变样式为“平行渐变”。板书:平行渐变。屏幕:发现渐变错误。板书:均匀等量。屏幕:出示放射渐变示意图。 师:以上这两张图跟之前有什么一样呢?生:回答。板书:放射渐变。实践操作:调色填充颜色。屏幕:其他学生及大师作品。四、学生作业五、展评六、教学拓展师:颜色可以渐渐变化,在颜色的渐变中有时能看见岁月的流逝,老师曾守候在一个固定的地点拍摄这一棵银杏树渐渐变化的过程(动画播放完毕),就像我们每个人生命的不同阶段,都会有属于自己的色彩。等你们长大了,褪去了青涩后的生命色彩也会越来越厚重。希望同学们珍惜今天,给

9、明天预备一个美丽的色彩。板书设计色彩的纯度渐变:平行渐变 均匀等量 放射渐变教学反思(红字)课题第2课 漂亮的灯主备人学习领域设计应用课 时1教材分析彩灯,又叫“灯彩”“花灯”“灯笼”,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精美艺术品。我国彩灯在西汉时期就有了,经过千百年来无数能工巧匠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到今天愈加百花竞放、各呈异彩。本节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内容。本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灯”的相关知识:“灯”在人类发展历史上的巨大作用和伟大意义,通过对“秦淮花灯”的重点介绍与悉心尝试,在动手实践中,利用手中现有的材料,创作新颖、美观、实用的彩灯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在相关的学习中,了解家乡的节庆习俗,

10、以此更加热爱中华民族传统的民间工艺和民俗文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与制作,对灯在古今中外的文化意涵和实际功用有所认识,并尝试自己动手设计灯的造型,合作完成“兔子”或其他造型的灯。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以“灯”为主题的节日和风俗,引导学生进行彩灯的设计制作,在欣赏、探索、制作的过程中感受灯的造型美和文化美,培养造型表现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古今中外各种灯的赏析,感受以灯为主题的节庆气氛,丰富审美经验,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教学重点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种灯饰及其相关历史、特点、习俗的探究,了解各种灯的文化尤其是我国的花灯,学习并掌握花灯的基本制作

11、方法,较完整地完成花灯作品的制作。教学难点1. 探究骨架的组合和固定方法,利用现有材料进行骨架制作和最后的组装,做到牢固和适用。2. 尝试多种外装饰的方法,利用多种材料制作出造型完整、创意独特的兔子灯,做到美观并新颖。教学准备各种制作材料(打包带、布胶条、宣纸、彩色皱纹纸、彩色玻璃纸、双面胶带、透明胶带、流苏挂穗、订书机、订书钉、纸杯、筷子、蜡烛、展示架等)。教学过程一、感知与体验 1. 由字切入,揭示课题。(1)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豆”字,学生认读该字并说说自己理解的“豆”字的含义;(2)教师围绕“豆”字展开解述,师生共同探究“豆”字所代表的“灯”的含义的由来(PPT03-04);(3)切入本

12、课学习,教师板书:漂亮的灯。2. 赏析图例,初步了解。(1)不同材质的“豆”的认识。(依次展示并解读陶豆灯、战国玉勾连云纹灯、战国青铜鸟盘灯)(2)不同造型的“豆”的认识。(依次展示并解读西汉长信宫灯、彩绘鸿雁衔鱼铜灯、雁足灯、西汉牛形错银铜灯、战国中山十五连枝灯)(3)不同地域的“豆”的认识。(依次展示并解读欧洲古代宫廷座灯、吊灯)3. 参与活动,跟进赏析。这些精美奢华的灯饰,很长时间以来都是权势富贵人群的专享。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明的日益进步,灯也逐渐成为普通百姓的日常所用。 (1)了解灯盏画作。欣赏唐墓壁画及莫高窟初唐220窟北壁东侧菩萨点灯图,通过画作中所描绘的侍女捧持烛台和菩萨点灯

13、的造型,再次加深印象,进一步熟悉中国古代灯盏的发展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2)了解宫灯历史。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建都洛阳、统一天下后,为了庆贺这一功业,在宫廷里张灯结彩、大摆宴席,盏盏宫灯,各呈艳姿。“宫灯”之名,由此而生。大业元年的正月十五,隋炀帝在洛阳城陈设百戏,遍布宫灯,饮宴畅游,全城张灯结彩、半月不息。 自隋唐之后,每逢元宵时节,家家宝灯高挂,处处明灯璀璨;人人提灯漫游,盏盏争奇斗艳。这种风俗传至全国,波及海外。宫灯制作技术也由宫廷传入民间。 (3)知晓放灯习俗。通过诗配画展开学习,从古诗描述和画面情境中体会古人张灯、提灯、放灯等各种因灯而乐的趣味习俗。(4)开展灯谜游戏。像古人那样猜一

14、猜、乐一乐。从灯盏的下端取下谜面,猜猜看,谜底究竟是什么。谜面一:红衣小姐上高台,心里一痛眼泪来。(打本课所用一种材料)谜面二:宝宝夜里把灯带,一闪一闪真可爱。(打一昆虫)4. 结合本土,深入探访。(1)秦淮花灯展示。在我们南京的城南地区,就有这样热闹的灯市。每当上灯时节人山人海,火树银花,这就是负有盛名的秦淮灯会!也叫“金陵灯会”,是流传于南京(古称“金陵”)地区的特色民俗文化活动,主要在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举行。秦淮灯会起始于唐朝,兴盛于明朝。源远流长,享有“秦淮灯火甲天下”之美誉。夫子庙的秦淮花灯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享誉四方,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以及外国朋友。(播放介绍秦淮灯会的视频,师生共同欣赏。)(2)民间艺人介绍。秦淮花灯的扎制是以子承父业的家庭作坊的形式进行的。每到过年时,那里的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赶扎花灯,为一年一度的秦淮灯会备足灯品。(播放介绍扎灯艺人的视频,师生共同欣赏。)二、创作与表现 1. 了解扎灯手艺。(1)观看PPT图片说明。(2)观察教师局部演示。2. 尝试扎灯技术。(1)提出创作建议。搭骨架。三人小组分工协作,完成量长、剪断、围圈、架框、胶合等步骤,保证兔灯框架牢固、稳定。蒙罩纸。在打包带上粘双面胶带后撕去纸膜,将宣纸平整地蒙在兔灯框架上,上部和底部留空,中间一圈粘牢、无缝。 围花边。彩色皱纹纸剪成五厘米宽的长条,将其中一侧沿边剪出穗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