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上传人:茅** 文档编号:133967060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9.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0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0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0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0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一 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一箪食,一瓢饮, _。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2)_,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_)(3)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其中第一境是“昨夜西风凋碧树,_。”2.按要求选择(5分)(1)小明克服病情,在考试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同学想表示祝贺,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 )。(2分)A.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B.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D.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

2、的一项是( )。(3分)各政府职能部门横向上相互砍立,_,_,_,_,形成了一个封闭的金字塔式的结构。下一级对上一级层层负责分别行使不同的管理职能整个行政系统内部实行垂直领导纵向上具有明显的权力行使的单向性A. B.C. D.二 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元典精神”,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元典”所集中体现的原创性精神。这种典籍因其首创性及度盖面的广阔性、思考的深邃性,而在该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成为生活的指针。印度的吠陀经,波斯的古圣经,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先哲的论著,犹太及基督教的六经圣经,伊斯兰教的可兰经,都被相关民族视为元典。在中华文化系统中,堪称元典,与之相关的论语

3、孟子老子等典籍也具有元典性质。文化元是特定时代、实地域的产物、当以历史文献视之,六经皆史即此之谓也。同时,元典的某些基本精神又能观照久远的岁月,反复被后人重断刻勒,对民族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审美情趣、思维范式造成深远而长期的影响。元典的这种超越性是由其基本特质所致:它们的思考指向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普遍性问题。同时,元典在回答这些始终困扰人类的普遍性问题时,提供的是一种哲理式的框架,而非实证性的结论,是开放式的原型,而并非封闭式的教条。这使元典不致国内容和形式的时代局限沦为明日黄花,而能作为一种灵感的清泉,赢得不朽性,一再发挥巨大的启迪功能。从文化史角度审视,近代文明既是对中世纪文明的继承和发

4、展,同时也是对中世纪某些束缚社会进步的制度和精神的否定。近代文明对中世纪的否定,往往借助于对古代文明某些因素的复归。当然,这种复归并非复古,而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进程。这种向哲学原旨文化原本汲取灵感、获得前进基点的文化现象,不仅在西方出现过,在东方也多次出现。考之以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返其初现象可谓俯拾即是。经史学家皮锡瑞在论及清学演变时曾概括:学愈进而愈古,义愈推而愈高;屡迁而返其初,一变而至于道。19世纪中后叶活跃在中国思想界的先进文化人,从徐继畲、魏源到郭嵩焘、薛福成,进而到康有为、梁启超,继之到孙中山、章太炎,其具体见解虽各有差异,但菲薄近古崇尚远古并以此求新、求变,却是他们共同遵循的思

5、维路向。20世纪以降,工兴文明在全球范围取得长足进展,特别是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在工业化轨道上突飞猛进,文明的器用层面、制度层而和观念层面都发生着愈益深刻的现代化转型。然而,现代化给人类带来的并非单一式的进步,而是善恶并进、苦乐同行的矛盾过程,正所谓省忧喜之共门分,察吉凶之同城。不论与自然交互关系这一面,单就人与人的关系这一面而论,工业文明取得了社会契约化、法治化、民主化的重要进程却又带来人的异化、物欲主义的泛温、道德的沉沦、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离、社会的失衡等令人困扰的问题,显示了个人失调以至社会失衡的危险趋向,面对当今形势,人类正在寻找解决途径。中华元典所贯穿的一天人、合知行、同

6、真善、兼内外的融通精神,行健不息、生生不已的好勤乐生主义,人道亲亲的人文传统,以及德业日新意识、社会改革意识、文化包容意识、宇中和谐意识等等,经过创造性的转化,无疑成为现代人克服现代病的良药。这便是在退却与重回中获得民族文化原创性动力的返本开新之路,用新见来促变元典的革故鼎新之路。这种双向性的辩证发展进程,正是中华文化现代化的正途。(节选自中华元典精神的近现代意义,有删改)3.第段中的复归一词为什么要加引号?请做简要分析(2分)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元典精神体现在世界各民族遗留下来的文化典籍中,这些典籍具有元典性质。B. 文化元典提供永恒的精神因子,能

7、产生不朽而深远的影响,以解决困扰人的问题。C.工业文明利弊参半,而返木开新革故鼎新之路才是中华文化现代化的正途。D.近代文明在其发展的进程中选择以尚古作为前进的基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从历史到现实展开论证,既有对历史发展的深刻剖析,也有对当下现实的冷峻思考。B.文章论述从文化史角度审视近代文明时,将国外史料与中国文化人的理论材料作了对比。C.文章围绕论题,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进行论证,从多个角度充分说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D.文章末段从解决问题的立场出发,指出面对当今形势,人类特别是中国正在寻找解决途径。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

8、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一个民族的文化元典必有其原创性的元典精神,这种精神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在该民族的社会与生活之中。B.元典不会被时代淘汰,因为元典超越现实关照久远,亲近哲理提供实证,具有开放的气度和终极关怀的胸襟。C.东西方文化共同遵循一条借助复归来谋求现实变革的思路,以至返其初的现象深刻影响了近代文明的进程。D.中华元典凝聚了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而今要发展现代中国,还需要开辟来白中华文化原创性动力的返本开新之路。7.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寻声楚吟缓缓归汤世杰听见一声到了,应声望去,种归就到了。这句话猛然唤醒了我:那场处心积虑的返回,将

9、将抵达。路上,我一直深究的,正是秭归这个地名。秭,广韵中称千亿。归,即返回,扩展为反观、反思。所谓秭归,便是万千人生的返回,反现与反思。屈原必深谙于此,他的一生是对返回最好的注释,而导引这一切的就是诗。屈原本质上是个诗人,以文辞与辩才名世,诗与策,是他生命的两翼。他曾极力以他的策去报放他的国,可惜君王既不懂他的诗,也无视他的策。当策的翅膀被折断,便只能返回去做他的诗人。我到的那天,是端午前一天。这些年,我在异域他乡身心俱疲,每时每刻都渴望着归去。如果返回归是秭归的一大属性,漂泊与流浪,则是秭归的又一大属性。没有漂泊与流浪,何来返回与归?多年前一个端午,我去过老秭归。那年的端午诗会是在一个幽暗的

10、礼堂进行。轮到我上台时,浑身都在哆嗦。紧张,突然意识到了那个时刻的庄严。诗是秭归的骨与血。只有那时,你才会真切想起你面对的,是中国最古老也最伟大的诗人屈原一直颠沛流离于江河湖海的诗人。在他身后,世界迷失了方向,至今还在迷失。汉唐以降,诗早成了仕途进阶攀附的云梯,诗的价值断崖式跌落。人沦为徒具内身的躯壳,灵魂无家可归。比如我,多年漂泊异乡,以为浪迹天涯阅尽春秋有无尽豪迈,其实无非是一种极致的自我迷失,潇洒中隐藏着的唯有孤独。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与屈原一样,一直处于无尽的流放与漂泊之中翌日清晨我醒得早,沿乐平里盘山小道爬上去,来到屈原庙前奉上三柱香。只有在乐平里,才能感受到屈原穿越了两千多年时光,整

11、整走过一部中国文明史。说屈原只知忠君报国的论者,他们忘了屈原终其一生都是个追寻真善美的诗人。在他那里,美政与美人同为一体,二者不过是美的不同形态。他是人类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以美为终极目标的歌者。美是这个世界上最崇高的,她高踞于山河之上,与日月同光。祭奠屈子的招魂仪式即将开始。在高高的屈原庙脚下,一张普通条桌,铺上一幅深红色绒嶂。凝眸处,三闾骚坛四个稚拙可亲的隶书字,让整个乐平里顿有千钧之重。条桌上,供着显见是出于民间手笔的灵牌:楚三闾大夫屈原之魂魄位,两边清烈千秋师忠贞万古存两行小字,点点滴滴都是淋漓的民心。烛灯、香炉、酒盅、点心一溜排开,轻烟缭绕,人世静穆。纸扎的引魂幡以素雅的清白,在屈原庙前

12、沉郁的深色背景里,时而低垂,时而轻飚。由一面鼓、两面锣、一副大钱组成的乐队,四个乡人,把阵阵锣鼓敲打得叫人热血盈沸。三个吟诵招魂诗的多人开始了吟唱。那是始自屈原的道地楚吟,来自大地,悲悯悠扬,深切跌宕,忧而不伤。置身在那样的气氛里,异样的肃穆让人既振奋充盈,又虚脱无力,屈原若魂魄来归,必可听见乡党的声声呼唤。招魂之要义不在召回肉身,而在以吟唱呼唤、重现他的诗意,诗,从诞生之日起,便与唱紧紧相连。三闾骚坛的诗人,一代代地读诗写诗唱诗,那既是怀念屈原,也是他们自身生命的需要。来自俗世的吟唱者,肉身沉重,尘埃满身,没有翅膀,无法飞翔,只好以吟唱代替飞翔。他们的吟诵,率真的粗砺一如裸露的山野,无饰的挚

13、拙恰似未耕的田园,有无名山花之清纯,有在山之水的凛冽。坐在身边的朋友悄悄问我,能不能也朗诵一首自己的诗作。久不为诗,我只在去乐平里的路上,用手机记下过一些思绪。头天在县城吃过的粽子状若小喇叭,凝视良久,总以为它在吹奏什么,讲诉什么。解开紧紧缠裹着粽子的道道绳索,一如解开屈原身上的左徒官服,方可见屈原作为一个大地诗人的真身,向世界奉献他几经慈煮早已热透的核核之心,顿时诗意汹涌,蜜汁涟漪流溢,九州为之庆幸。不如此,我们将痛失九歌天问,失去那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而乐平里的乡亲、农人,则在千年之后,得以继续为大地招魂,为意思招魂,为生命招魂。朗诵间隙,我与从台上走下来的乡亲悄声聊天,问他们的写作,他

14、们的吟唱。刚才参与招魂吟唱的三位乡人,没有一个职业诗人。在乐平里,在秭归,诗性的日子已成常态。诗,伴随着他们的日常,伴随着他们的油盐柴米欢乐悲辛。离开秭归的路上,我记述下这一切,一首仿楚辞的习作适时而生。三十五年辗转,我终于在聆听了那场楚吟后,完成了身与心的同时返回,肉与灵的共同抵达。(有删改)8.本文题目中的楚吟意蕴丰厚,请结合全文概括楚吟的含义。(3分)9.第段重点阐释了稀归这个地名,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10.赏析第段画线句,(4分)11.文章浓墨重彩地刻画了祭奠屈原的三闾骚坛诗会,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4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移居二首(其二)东晋陶渊

15、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1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2,力耕不吾欺。【注】此理:这种生活乐趣。将:岂,纪:经营料理。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从作者所处的年代看,本诗不是一首律诗。B.相思则披衣句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C.言笑无厌时句写与家人谈笑从无厌倦。D.无为忽去兹表达作者对此生活的喜爱。13.以下对本诗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2分)A.慷概豪迈 B.清丽朦胧C.平淡自然 D.清淡空灵14.结合整首作品,评析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两句的作用。(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9分)张俭,宛平人。性端悫,不事外饰,统和十四年,举进士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