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一滴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967039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的一滴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神的一滴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神的一滴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神的一滴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神的一滴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的一滴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的一滴教学设计.doc(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神的一滴(一课时)类别:中学语文 编号:一、教材分析:神的一滴选自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语文)基础模块第四册第四单元“悠远的情思”这一版块。本单元是散文鉴赏单元,继萧红和郁达夫的作品后,美国作家梭罗的代表作品瓦尔登湖中的片段呈现在我们面前,以别样的风情引领我们去领略异国的风光,感受不同时代里同样的痛惜之情。散文是一种抒写心灵的文学形式,每一字,每一句,都蕴含着作者浓郁的感情,或清新,或厚重,或灵动,或深远,情与景的相互融合无痕可寻,是精美散文的突出特点。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散文这种文学形式已经不再陌生,那种虚实相生、疏密有致的文字特点也已经有所了解,对本文的学习难在体会作者在那个时代那种背景

2、中的情绪思想,感悟到散文主题在今天的意义。二、教学设计理念:这篇散文篇幅不长,却在短短的文字里蕴含了深刻的时代忧患及作者的美好期望。写景即是写情,好的散文不会直白地抒写胸臆,作者更愿意把情感内化在一点一滴的景色描写中,这就需要阅读者静下心来,沉浸到作者的文字里去,用感同身受的情感换位法去体会字里行间的思想及情感,用今天的事例去印证作者当时的思考及痛惜,在和作者的共鸣中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品词赏句,理解写景中穿插叙事、议论和抒情的特点。 2.学习文中的语言,感受作者寓深刻思想于描写叙述中的手法。(二)教学重点 1.通过品味词句,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愉悦之

3、情,以及在自然遭到工业破坏后的痛惜之情。 2.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情感,领会作者崇尚简朴自然生活的思想及对人们正确领悟人生真谛的期望。(三)教学难点 1.从词句中理解作者在写景中穿插叙事、议论和抒情的手法。2.体味作者对瓦尔登湖的情感。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看到这个题目,我们肯定会产生一个疑问,“神的一滴”?“一滴”什么呢?是一滴眼泪还是一滴水?我们读完课文后,能不能把这个题目补充完整呢?设疑引趣,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直接由题目引起学生思考积累引导学生继续思考题目:何谓“神”?神,会意字。从示申。“申”是天空中闪电形,古人以为闪电变化莫测,威力无穷

4、,故称之为神。传说中的天神,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或主宰者。古籍说文曰:“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大戴礼记曾子天圆:“阳之精气曰神。”在知识积累中加深对题目的理解对“神”的意思探寻可以打开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工作解题1. 简介课文出处,由学生对题目的浓厚兴趣顺利进入对瓦尔登湖的介绍,出具课件图片2. 简介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信息,强调作者28岁的时候在瓦尔登湖边一个人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的时间及当时的工业大发展。 在多张瓦尔登湖美丽图片的展示中,让学生感受到瓦尔登湖的美丽在直观感受中让学生生出对自然的喜爱之情,为下文与作者情感形成共鸣打下基础配乐朗读2.教师进行朗读

5、;3.组织学生配乐朗读,并思考文章的感情基调。配乐朗读,思考文章感情基调。教师演示朗读可以让学生明确文章的感情基调,在自己进行朗读时有所依据,起到正确引导的效果,而音乐可以让学生的在朗读时产生愉悦感及表演感,增强朗读的效果。诵读欣赏诵读提示:全文的前半部分需要读出作者徜徉在自然美景中的闲适与惬意,在朗读描写瓦尔登湖的句子时要能读出诗意之美。 用诗意之美来反衬后半部分瓦尔登湖遭到破坏后的恶景,在情感的转折中体会作者对瓦尔登湖依旧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欣喜。 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体会作者情感。反复诵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更能让学生对文章的内蕴逐步有所体会。整体感知思考:文章

6、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可以概括出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吗? 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写美丽明亮而又生机勃勃的湖面。第二部分(第2-3段) :通过对比,描绘了瓦尔登湖过去的美好景象和现代人对瓦尔登湖破坏的惨状。第三部分(4-6段):瓦尔登湖虽然遭到了人为的破坏,但是它仍然保持了自己的纯洁和美丽,也表明了崇尚自然、追求“诗意”生活的理想。小组讨论,组组互动。通过合作探究对文章结构进行感知,这一环节的进行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文章的脉络,对文章产生整体印象。初步感知(一)研读第一部分1、 学生朗读第一段2、 理解描写瓦尔登湖时运用的修辞手法。重点抓住“眼睛”、“睫毛”、“眉毛”这样的喻体来体会修辞的作用与效果。

7、(这一段运用奇异生动的比喻,将瓦尔登湖人格化,既描绘了瓦尔登湖清澈、明亮、纯洁的特征,又引起读者无限美好的想象。)3、 体会这段描写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一段描写奠定了全文对于湖光山色礼赞的感情基调,作者对瓦尔登湖的赞叹与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自由发言、讨论,让学生通过对修辞手法的分析,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思想。教师点评。这一环节旨在通过对散文中常见修辞手法比喻的分析,体会到作者对瓦尔登湖的情感。自由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相互促进中进行学习。初步感知(二)研读第二部分1、 学生自由朗读这一部分2、 找出第二段与第三段描写中的对比(1) 让学生找出第二段中瓦尔登湖没被破坏前的景色

8、描写,重点理解作者对瓦尔登湖的感情。(“浓密而高大的松树和橡树、”“盘成一弯凉亭”、“山太峻峭”、“圆形剧场”、“山林舞台剧”这些描写让我们看到了瓦尔登湖周围秀美的自然风光,这种纯净恬美的景象能让人身心放松,享受到难以言说的舒适与安宁,作者沉浸其中,不忍离开。)(2) 找出作者对瓦尔登湖的议论句子,体会作者情感(“似梦非梦”、“慵懒”、“宁愿把一天中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我挥霍着它们”,这些语句都表明了作者对这种纯美景色的无比依恋与热爱。)(3) 找出遭到破坏后的瓦尔登湖的描写读一读,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缪斯女神如果沉默了,是情有可原的”、“恶魔似的铁马”、“震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肮

9、脏”、“混浊”、“吞噬”这些充满贬义的词语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工业生产破坏自然环境的愤怒与痛恨。)(自由发言,互相点评,互为补充。这一部分的情感对比非常强烈,学生在自由朗读及讨论中可以从鲜明的词语色彩中体会到作者前后不同的情感变化。初步感知(三)研读第三部分:1、 学生分组自由诵读这一部分2、 找出第四段里最能表现这段中心的句子(“它仍然顽强地生存着”)讨论:瓦尔登湖在遭受到人类的破坏后是如何顽强地生存着的?(“正和从前一样”、“还是。充满着神秘和活力的林中湖泊”、“蓬勃华丽地生长着”、“水漉漉的欢乐”、“创造者的喜悦”这些描写都生动地方展现了瓦尔登湖虽然遭到破坏,依然生机勃勃,用旺盛的生命力诠

10、释着自然的强大力量。)3、 学生齐读第五段,重复诵读文中的诗句4、 理解“大勇者”的含义(瓦尔登湖顽强的生命力,不惧工业污染与破坏,依旧保持着蓬勃的生机,如勇士般屹立)5、 讨论“我几乎要惊呼”中作者为什么要“惊呼”(作者亲眼看到了瓦尔登湖遭受到的人为破坏,他难以想象瓦尔登湖竟然能够如此顽强地保持了原本的清澈与活力,自然的顽强与生机让作者惊叹。)6、 讨论:如何理解文章中的那首诗?(诗节将上文以诗的方式进行了浓缩,并将作者的情感取向勾勒得更加明晰:瓦尔登湖的美并不是生活中的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精神引导,将人们引上澄明之境;瓦尔登湖和欣赏它的人们之间是平等的,他们相互交融,成为

11、一体。)7、 学生齐读第六段8、 思考:“对它,就算只是一瞥,也已经可以洗净现代繁华大街上的污浊和引擎上的油腻”这句的含义(自然的纯美与清澈可以让人性中功利的心理得到洗涤,可以让人忘却资本社会里急躁的唯利的丑恶现实,让人的身心回归自然,得到安宁与慰藉。)自由发言,互相点评,互为补充。这一部分的感知是对文章字句的初步理解,在作者的议论与抒情中感受到瓦尔登湖如同一位勇士一般充满了顽强的斗争精神,正是通过上文对瓦尔登湖遭到破坏后的景象的研读,在这里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瓦尔登湖在破坏中依旧保持清澈本性的可贵。深入理 解学生分组,教师给出讨论任务:1、 如何理解第一段中“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

12、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里的湖像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出自然的天性来。这里的“天性”也就是人的本性。进入工业文明以后,人的本性被压抑、扭曲,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当人返回大自然时,仿佛回到了人类的原始状态,能发现人最初的本性。但这种发现在每个人身上表现各不相同,由于社会的熏陶感染、改造影响,有些人较多地失去了人类可贵的本性,有些人则较多地保存了这种本性。)2、 找出文中直接议论的句子,分析这些议论的作用(“这是和恒河之水一样圣洁的水”表现瓦尔登湖在作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由此推广到作者对整个大自然的歌颂。“这湖当然是一个大勇者的作品,其中毫无一丝一毫的虚伪!”这段议论充分表明了作者的思想观念、理想信

13、念及创作激情产生的源泉正是自然的这份力量和精神。“我的缪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情有可原的-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鸟儿歌唱?”表达了作者对工业文明的厌恶与批判。3、 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一段所说的这湖可以称为“神的一滴”?(这一段将瓦尔登湖在现代生活中的灵魂荡涤效果上升到无比崇高的地位。瓦尔登湖就像一双明亮的眼睛,以它的纯洁、深邃和它永久的神秘和活力,让人类重新认识和发现自己真实的天性。所以,在作者眼里,它是神圣、庄严的一滴。十分贴切地概括了整篇文字所反复渲染的瓦尔登湖的特性,画龙点睛,意味悠长。)小组讨论,教师点评,概括小结。散文重在抒发性灵,让内心的声音通过随意的文字传达给读者,对这些重要句子的

14、反复研读,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心态,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脉动和思考体悟。课堂拓展课件放映被工业污染的自然环境,将一些地方未遭污染前的景象和污染后的景象对比呈现,让学生在触目惊心中感受到现代工业文明对自然的深重破坏,让学生探讨身边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环保意见。 小组成员热烈讨论,各组之间也可以交换意见通过这一环节将文章的学习引入到现实生活中,使文章更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同时让学生有所思考,与作者产生类似的情感体验,在探讨中增强环保意识,加深对自然环境保护的认识。作业1.完成伴你学本课练习。2.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关于身边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3.小组完成“保护家园,珍惜地球”的手抄报

15、。进行习作展示及手抄报评比。巩固本课所学知识,进行拓展习作,让课内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六、教学反思:神的一滴这篇关于自然及人性的思考的散文,对中职学生来说,要想准确理解文章内涵,把握作者情感,理解文章主旨,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文章中的一些句子,带着一定程度的哲理,比较难于理解。以下是我的本课教学反思:1、在备课环节里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备好学生。但是中职学校的学生,其文化基础及理解能力都比较薄弱,更为关键的是缺少学习的热情,没有动力自主进行学习,课堂上习惯于接受老师的灌输,缺少自己的积极思考与热烈交流,对很多需要在思想碰撞中才能感悟才能领会的内容,有一种疏懒的心态,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2、学生平时生活中对环境问题较少关注,环保意识较差,对自然的珍惜与感悟还无法形成一个良好的状态,对作者的情感比较难以产生共鸣,影响教学进程的顺利推进。3、这类课的教学应该多带学生实地考察一些遭到破坏的河流或者山体,多给学生呈现因为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