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概要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3965624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编》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编》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编》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编》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概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据福建省政府介绍,该规划提出“两点、一线、四轴”的城市群空间布局结构。“两点”指福州大都市区和厦泉漳大都市区,“一线”指沿海城镇密集地带,“四轴”指“南(平)三(明)龙(岩)发展轴”“福(州)武(夷山)发展轴”“中部(三明至泉州、莆田)发展轴”和“厦(门)龙(岩)发展轴”。 该规划就经济产业发展、社会文化发展、生态建设、城乡统筹发展个方面提出发展目标。 经济产业发展方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力争福建省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在一些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年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万元。 社会文化发展方面,

2、构建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和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教育、卫生、体育等领域的发展,促进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入全国前列;建设文化强省,使得福建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生态建设方面,构建协调发展的生态效益型经济体系、永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自然和谐的城镇人居环境体系、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体系和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体系,把海峡西岸城市群建设成为经济高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国家示范城市群。 城乡统筹发展方面,优化城乡布局,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城乡空间体系。积极推进城市联盟,促进跨行政区的产业协作配套和重大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加

3、强生态协同保护,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实现区域共同繁荣;加快推进城市化,年全省城市化水平达到以上。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复意见中指出,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意见的重大举措,对促进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提升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完善国家区域发展格局,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和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 海西城市群总体上正向着加速城镇化、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绘制沿海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规划提出构建海峡城市群的战略构想:落实国家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福建省比较优势,优化整合内部空间格局,联动周边省区,推进两岸合作交流,逐

4、步形成两岸一体化发展的国际性城市群“海峡城市群”,构筑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区域”。 规划就经济产业发展、社会文化发展、生态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等四个方面提出发展目标。 经济产业发展方面,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我国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要力争福建省201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在一些领域走在全国前列,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4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万元。 社会文化发展方面,要构建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和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教育、卫生、体育等领域的发展,促进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入全国前列;要

5、建设文化强省,使得福建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生态 建设方面,要构建协调发展的生态效益型经济体系、永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自然和谐的城镇人居环境体系、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体系和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体系,把海峡西岸城市群建设成为经济高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国家示范城市群。 城乡统筹发展方面,要优化城乡布局,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城乡空间体系。积极推进城市联盟,促进跨行政区的产业协作配套和重大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加强生态协同保护,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实现区域共同繁荣;加快推进城市化,2020年全省城市化

6、水平达到62%以上。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依据 海峡西岸经济区“延伸两翼、对接两洲,拓展一线、,纵深推进、连片发展,和谐平安、服务全局”的基本态势要求,从顺应空间演化的规律出发,提出 “两点、一线、四轴”的城市群空间布局结构。“两点”指福州大都市区和厦泉漳大都市区,“一线”指沿海城镇密集地带,“四轴”指“南(平)三(明)龙(岩)发展轴”、“福(州)武(夷山)发展轴”、“中部(三明至泉州、莆田)发展轴”和“厦(门)龙(岩)发展轴”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确定 优化城市群布局的空间发展部署。强化中心城市建设,构建都市区发展格局,引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以福州省会中心城市和厦门特区为突破点,以

7、湾区为重点,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支撑沿海一线的发展;妥善处理土地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引导人口和产业集中发展;完善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引导城市分工与协作,构建闽东北和闽西南城镇发展协调区,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内部协作,推进与周边省区的对接。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建设水平,营造区域空间发展特色。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求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复规划要求,要加强区内分工协作和城乡统筹,带动海峡西岸经济区整体发展;加强区域综合交通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区域一体、协调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力度,提高资源节约利用的能力。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按照 城乡规划

8、法,将规划的要求落实到各层次城乡规划中,完善城乡规划体系。要加快新一轮福建省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抓紧组织编制规划确定的沿海湾区、重要流域地区等重点地区的城镇发展布局规划;要编制区域供水、排水、供气、垃圾处理、轨道交通等专项规划,推进区域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要在各城市、县的总体规划中落实规划确定的各级城镇发展要求,开展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试点,提出优化农民居民点的布局要求,保证全省空间规划有序发展。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落实 规划提出的空间管制区域,进一步明确管制要求。要切实加强对重要交通通道和设施、生态廊道、重要保护岸线、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需要保护和控制空间的规划管理。要

9、建立健全省一级区域性规划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各层次规划管理事权,完善规划沟通和协调的途径。要继续推广和完善城市联盟,不断创新跨区域自主协调机制,促进区域合作和协调发展。要加强城乡规划的集中统一管理。各类开发区必须纳入城市统一规划和管理。要围绕提升中心城市职能,加快各类开发区规划和建设。 落实规划确定的海峡西岸城市群跨省区协调的原则和要求,加强与浙江省、江西省和广东省在推进跨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统筹规划布局和协同建设,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合作。本报讯(记者郑琳谢丹)昨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省政府联合举办的专家审查会,通过了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至此,我省历史上首次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

10、编制工作基本完成。 根据该规划,我省将在厦门和泉州交界处新建一个复合型枢纽机场,并打造成为国家重要枢纽机场。此外,我省将在平潭、莆田等地预留海峡隧道的接口。 据悉,规划由福建省和建设部联合制定,历时近两年才完成。它是未来12年海西城市群的发展指引,规划范围包括我省和与我省密切相关的浙南、粤东以及赣东北、赣南等地区。 新建厦泉机场扩建长乐机场 规划指出,要优化东南沿海机场的布局,形成海西城市群的国际航空枢纽,带动厦泉漳城市协调发展。要整合厦门和泉州航空运输资源,在厦门和泉州交界的沿海地区新建东南区域复合型枢纽机场,打造成为国家重要枢纽机场、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门户枢纽机场和国际货运口岸机场。建设机

11、场新城,推动厦门和泉州的空间整合以及与金门的空间合作。 在新机场启动前,继续发挥现有厦门机场和晋江机场的服务作用。 此外,要实施长乐机场扩建工程,将其建设成为国家干线机场和两岸三通门户机场。扩建武夷山旅游机场,续建三明沙县机场,完善龙岩冠豸山、宁德霞浦机场,预留莆田机场、漳州南部机场的建设条件。 4大因素使新机场落户东南 据悉,目前,我省有机场5处,从机场设计规模、现有客流和未来发展趋势来看,闽东南一带的航空供需矛盾日趋显著。厦门机场和泉州机场即将饱和,而现有机场的扩建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东南区域亟待扩建或新建机场。 规划指出,未来区域新机场可以承担如下角色:我国重要的枢纽机场;东南沿海地区重

12、要的门户枢纽机场;大陆对台的重要机场,以及东南沿海地区重要货运机场和国际货运口岸机场。 鉴于东南区域机场的枢纽定位,以及机场的发展带动和空间塑造作用,规划提出未来机场应选择在厦门和泉州交界靠近海边的位置,如大蹬、小蹬岛等。 这样选址主要考虑到4大因素: 一,机场的布局应就近于客源密集地区,实现对乘客的较好服务;二,针对东南地区城市现状连绵和空间合作迫切的特点,机场的空间选择应有利于区域空间的整合;三,建于机场对台服务的重要作用,未来区域机场的选址应便于与对台口岸(厦门和平码头和泉州石井码头)衔接;四,考虑到机场净空的影响和土地资源的宝贵性,机场应避免大量占用土地。 我省九市未来定位出炉 福厦为

13、海西重要中心城市 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还明确了我省九市未来发展定位,具体如下: 福州:海峡西岸重要的中心城市;我国重要的对台产业合作基地;福建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泉州:全国重要的石化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海西城市群企业创新中心和文化旅游强市。 厦门:海峡西岸重要的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对台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基地;现代港口风景旅游城市。 莆田:我国重要的对台宗教文化交流基地、工艺品加工基地、木材进出口及加工基地;海峡西岸重要的制造业、能源和滨海旅游基地。 宁德:海峡西岸重要的对台水产品贸易基地;生态休闲度假基地和绿色食品供应基地;闽浙产业合作基地。 漳州:我国对台农业合作基地;海峡西岸重要的海滨旅游休闲基地、闽粤产业合作基地、绿色农业和优质食品供应基地。 龙岩:闽粤赣交界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客家文化和红色旅游基地。 三明:闽赣交界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福建省重要的绿色农业产业基地和生态旅游胜地。 南平:国际性旅游观光基地;闽浙赣交界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福建省重要的机电产业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