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8.22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33964456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3.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8.22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通史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8.22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通史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8.22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通史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8.22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通史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8.22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8.22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8.22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新人教版(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2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主干回顾 一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化 中山装 旗袍 多样化 吃西餐 温饱问题 中西合璧 安居工程 断发易 服 革命 剪辫易服 特别提醒 1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示意图 2 近代社会习俗变革的特点 1 摒弃尊卑观念 树立平等意识 如社交礼仪和称谓的变革 2 摒弃社会陋习 倡导文明简约 如男子剪辫 妇女放足 婚姻自主 3 摒弃宗法思想 增强女权意识 如提倡妇女解放 从家庭走向社会 4 改变传统生活 追求时尚奢侈 如富裕人家吃西餐 穿西服 住洋房 坐汽车等 二 交通 通讯工具的进步1 交通工具的进步 1 铁路 19世纪80年代初 清政府修成唐胥铁路 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

2、生 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 成为中国铁路历史上的里程碑 新中国成立后 先后建成宝成 等铁路 到 九五 期末 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居亚洲第一位 世界第四位 兰新 2 公路 20世纪初 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 新中国成立后 建起汽车制造厂和比较密集的 汽车 公路 网 3 水运 19世纪70年代初 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 是中国水上交通业 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获得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后受铁路 公路和民航业的影响较大 近代化 4 航空 1909年 制成第一架飞机 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1920年 中国首条空中航线 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 中国 拉开了序幕 新中国成立初期 民航发展有限 改革

3、开放后 中国逐步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冯如 民航 特别提醒 4 近代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影响 1 推动了近代工矿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 2 加强了沿海与内地 城市与乡村的联系 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 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 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 4 促进了中国由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型 2 通讯工具的进步 1 有线电报 19世纪70年代 福建巡抚在 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2 无线电报 20世纪初 上海装置了 台湾 无线电台 3 电话 19世纪80年代 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新中国成立后 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 到2003年末 中国拥有的电话数量跃居

4、世界第一位 4 互联网 近年来 人们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 特别提醒 3 近代中国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特点 1 开端艰难 起步晚 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2 发展缓慢 受到封建顽固势力阻挠和帝国主义势力的排挤 3 先个别试办 然后政府推广 4 分布不均衡 沿海 沿江尤其是通商口岸地区发达 三 大众传媒的变迁1 报刊业走向繁荣 近代 1 19世纪中期前后 外国人在华办报 有 中国丛报 等 2 维新派 革命派 激进派利用报刊宣传新思想 万国公报 3 20世纪前期 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 解放日报 等报刊 同国民党控制的 中央日报 等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现代 4 新中国成立后有 红旗 等党报党刊 还

5、有 光明日报 文汇报 等 内容比较丰富 5 改革开放后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新华日报 人民日报 特别提醒 6 对大众传媒的认识 1 报纸 影视与互联网影响的侧重点不同 报刊主要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与思想观念 影视主要影响人们的文化生活 互联网则全方位 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 学习 生活与交往方式 2 各种传播媒介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相互不能完全取代 但传统的媒介纷纷通过网络来获得读者和观众 凸现了互联网这一媒介的独特优势 2 影视事业的发展 1 电影 1905年 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 首映成功 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新中国成立初 和革命战争题材的电影纷纷被搬上银幕 改革开放后 中国电影走向

6、一个辉煌的新时代 定军山 工农生活 2 电视 1958年 开始试播 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 节目日渐丰富 北京电视台 3 互联网的兴起 1 年 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2 特点 信息传播速度快 表现力和感染力强 被称为 3 影响 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 改变了人们的生产 娱乐方式 1994 第四媒介 特别提醒 5 互联网的利弊 1 利 促使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工作方式突破了空间限制 提高了效率 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 社交方式也发生变化 引发教育和学习的革命 使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加完善 远程教育成为可能 使人们对生产 生活 社会交往的形式等多方面的认识发生变化 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

7、方式 2 弊 不良的网站也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它使青少年迷恋网络 荒废学业 误入歧途 不利于正常的社会交往 史论要旨 1 鸦片战争后 西方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逐渐传入中国 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习俗开始由传统向近代转变 2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呈现出既追新慕异 去土存洋 又新旧并存 中西合璧的特征 3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色彩 4 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形势和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 史料探究 1 中国现代服饰的变化材料 2013 重庆文综改编 文化大革命 时期 国防绿 海军蓝 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 那时期 穿一身 国防绿 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 肩

8、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 20世纪80年代 色彩鲜艳 款式时髦的服装逐 步在大众中流行 毛皮大衣 羽绒服 西服 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 民众受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较大 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 摘编自陈志华 朱华 中国服饰史 探究1 根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 归纳中国民众服饰变化的特点 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提示 特点 样式 色彩由单一到多元 政治色彩日益淡化 日益彰显个性 更多地体现西方元素 因素 改革开放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民众思想观念变化 外来文化影响 2 近代中国报刊业的发展材料西方列强的入侵 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

9、剧变 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 清廷之腐败 国亡之无日 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 然手无权柄可探 遂致力于办报 藉报纸传播其主张 以言论觉天下 陈玉申 晚清报业史 探究2 依据材料 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提示 原因 列强入侵 民族危亡 清廷腐败 政治黑暗 或内忧外患 危机日重 目的 舆论宣传 唤醒民众 革新图存 名家评史 观点 社会生活的演变既是一百年来政治变迁 经济转型 外来影响等作用下的产物 又是政治 经济 文化 教育等领域变革的表征 社会生活的演变反过来对于政治 经济 文化等的发展又产生了深远影响 推动各个领域里的改革更加深入进行 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直接影响到政治改

10、革进程 使政治环境趋于宽松 政治生活走向民主化 民众政治参与意识增强 生活方式的变革 在思想领域里引起连锁反应 使人们思想解放 观念更新 思维更加活跃 同时带动了生产的发展 商品的流通 土地的开发 资源的利用 以及外贸的增长 使经济领域充满活力 有利于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 严昌洪 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解读 1 作者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分析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与政治 经济 思想 教育等领域变革之间的相互关系 认为社会生活的变迁受制于政治变迁 经济转型 思想解放和教育变革 同时反作用于社会政治 经济 思想与教育 2 作者全面解读了社会生活的表现 以全球史观分析社会生活变迁的历史动因 以现代化

11、史观分析社会变迁的重大意义 一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 原因和影响1 特点 1 涉及领域广泛 涉及人们的衣 食 住 习俗 交通 通讯 大众传媒等方面 2 变革进程差异 服饰变革较快 断发运动迅速而彻底 不缠足运动和铁路事业起步早 但进程缓慢 婚丧等习俗变革更为艰难 3 地区水平不均 东部沿海通商口岸 城市变化很快 农村变化极为缓慢 2 原因 1 欧风美雨 的诱导 列强侵华的同时 将以工业文明 科学文化和生活方式为核心的近代文明移植到中国 2 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为社会生活的变迁提供物质基础 3 政府政策的影响 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 发展工商业 民国政府颁布改革社会生活的政令 4 各种运动的

12、推动 如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 直接促进社会生活的变迁 3 影响 1 政治上 有利于推动反封建斗争 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 经济上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步 3 文化上 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 使中国文化既保留传统精髓 又日趋科学合理 考题印证 2015 全国卷II T41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50 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上表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 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解题思路 答案 示例 趋势 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 原因 实行改革开放 社会 经济发展迅速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休闲娱乐

13、需求增加 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 政府更加注重民生 示例 只作阅卷参考 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考向揭秘 1 已考角度 维新派倡导易服的原因 婚姻礼俗变迁的表现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具体表现 2 预测角度 1 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服饰或婚姻等方面的某一新现象为切入点 考查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或反映的历史问题 2 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服饰或婚姻等方面的变化过程为切入点 综合考查变化的特点 原因或影响 二 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及影响1 原因 1 外部因素 西方报业产业的发展和文化的扩张 2 经济原因 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渴求各种经济信息 3 政治环境 近代中国的政局动荡

14、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等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引发人们对政局的关注 4 思想因素 近代前期民主思想的传播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需要 2 影响 1 传播西方文明 促进思想解放 鸦片战争后 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和中国人创办的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 这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 2 制造舆论 唤醒民众 戊戌变法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以及五四运动时期 报刊成为宣传改良 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 3 娱乐大众 传播新知 以休闲娱乐为特征的通俗性报刊 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 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专业性报刊 促进了新知识的传播 考题印证 2013 浙江文综 T18 据 中

15、国近代报刊史 时务报 初创时 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 半年后增至7000份 一年后达到13000份 最多时销达17000份 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 这一现象说明 A 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B 时务报 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C 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D 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 解题思路 解析 选C 时务报 不属于通俗性报刊 故A错误 开国人办报先例的是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 昭文新报 故B错误 材料所述在短短一年左右的时间内 时务报 发行量迅速增长 反映出维新派在利用报纸这一新式媒介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有效地开启了民智 故C正确 时务报 的畅销说明 国人所办的报纸 在当时

16、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但其销量最多时也仅17000份 D 极大 的表述夸大了该报的影响 故D错误 考向揭秘 1 已考角度 电影拷贝与电影事业的发展 社会变革对报刊事业发展的影响 报刊作为传媒的特点等 2 预测角度 1 以中国近现代铁路或通讯方面的变化过程为切入点 综合考查变化的特点或原因 影响 2 以现实生活中交通或通讯方面的新变化为切入点 考查近代以来交通或通讯变化的史实与特点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本单元有三条基本线索 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 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前 1840 1894年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开始变动 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洋务运动兴起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中国经济开始向近代转型 2 中国社会生活开始发生变化 服装 饮食 住宅 社会风俗的变化 水运 铁路与报刊业兴起 2 甲午中日战争 五四运动前 1894 1919年 1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并出现短暂春天 2 社会生活的近代化步伐加快 交通事业有一定的发展 公路 民航业相继诞生 3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前 1919 1949年 1 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直至陷入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