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6届高三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八第23课时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与科技.ppt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962782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2016届高三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八第23课时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与科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优化方案】2016届高三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八第23课时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与科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优化方案】2016届高三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八第23课时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与科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优化方案】2016届高三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八第23课时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与科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优化方案】2016届高三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八第23课时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与科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化方案】2016届高三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八第23课时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与科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方案】2016届高三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八第23课时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与科技.ppt(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3课时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 社会生活 思想文化与科技 专题八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考纲要求 1 20世纪50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交通 通信工具的进步 大众传媒的发展3 毛泽东思想 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方针 教育事业的发展 专题八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考点一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生活 考点二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生活 1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 国民经济的恢复 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 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建立在没收 基础上的

2、国营企业和新建国营企业迅速发展 土地改革 官僚资本 2 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3年 内容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特点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并举 3 一五 计划 成就 建立起飞机制造 汽车制造 重型机器制造等重工业部门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 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意义 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工业化 长春 4 三大改造 形式a 农业 组织农民加入 走集体化道路 b 手工业 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 资本主义工商业 实行赎买政策 掀起全行业

3、 的高潮 意义 年底 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 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农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1956 2 曲折发展的十年 1956 1966年 1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 初期的成功探索a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 论十大关系 的报告 实际上提出了开辟一条与苏联不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b 中共八大 1956年在北京召开 大会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 的变化 制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即尽快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论十大关系 主要矛盾 重大失误a 产生原因 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刚刚

4、起步 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在理论和思想上没有深刻的认识 在探索建设的道路上 党产生了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发展速度的思想 b 主要表现 1958年 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先后在全国迅速展开 c 严重危害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使得以高指标 瞎指挥 浮夸风和 共产风 为主要标志的 左 倾错误泛滥起来 对社会生产力造成极大破坏 大跃进 调整国民经济 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 左 倾错误 对国民经济实施 调整 充实 提高 的八字方针 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2 十年建设的成就 工业方面 建成武汉 包头等钢铁基地 形成冶金 采矿 电站和石化等工业设备制造及

5、飞机 汽车 工程机械制造等十几个基础行业 交通方面 新修铁路约八千公里 除西藏以外的各省 自治区都有了铁路 福建 宁夏 新疆第一次通了火车 能源方面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石油已经全部自给 结束了中国人靠 洋油 过日子的时代 巩固 青海 3 文革 时期的国民经济 1966 1976年 1 文化大革命 对经济的破坏 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经济工作和交通运输等一片混乱 2 文革 时期经济建设成就 1971 1973年 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整顿 使国民经济有所恢复 1975年 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进行全面整顿 使国民经济复苏和发展 周恩来 邓小平 4 改革开放前社会生活的变迁 1 物质

6、生活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 服饰受到政治的深刻影响 流行 服装 文革 时期流行军装 2 社会习俗 新中国成立后 婚姻自由受到法律保护 大部分地区由土葬向火葬转变 3 交通运输 1969年北京地铁开始运营 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 4 大众传媒 1958年5月1日 电视台试播 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苏式 北京 误区警示 1 1949 1956年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的社会形态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2 土地改革运动确立的是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 而不是集体公有制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使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公有制 知识拓展 三面红旗 三面红

7、旗 指的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都是当时中共中央 左 倾错误的表现 其实质都是违反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轻巧识记 1956 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图解历史 1 过渡时期总路线 2 三大改造 易错辨析 大跃进 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区别 大跃进 属于社会生产力发展范畴 错误的根源在于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变革生产关系的范畴 根源在于生产关系变革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大跃进 运动片面扩大生产规模 追求生产的高速度 高指标 瞎指挥 浮夸风泛滥 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追求 一大二公 不顾生产力实际水平变革生产关系 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8、的基本原理 3 文革 的影响 给我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 由于 文化大革命 的影响 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 反而拉大了差距 从而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文化大革命 从反面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极其沉痛的教训 易错警示 注意区分 文革 与 文革 时期 文革 是一场内乱 应该从根本上否定 而 文革 时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这些成就是党和人民对错误进行抵制的结果 不是 文革 的成就 名师点拨 新中国成立后的服饰带有政治色彩的原因 1 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奉行 一边倒 的外交方针 苏式服装成为时尚选择 2 文化大革命 时期 左 倾错误发展 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蓝 绿

9、 黑 白成为服装的主要颜色 式样 颜色比较单调 主题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与三大改造 史料研读 史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 能造茶壶茶碗 能种粮食 还能磨成面粉 还能造纸 但是 一辆汽车 一架飞机 一辆坦克 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选集 史料二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 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 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 1952年12月22日 史料三苏联过去所走过的道路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榜样 我国实现现代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正是根据苏联的经验从建立重工业开始

10、 毛泽东 史料四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工作很艰巨很繁重 也就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按照我国的实际情况 完成这个过渡时期的总任务 除了恢复时期的3年以外 大概还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 即大概需要3个五年计划 李富春 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 1955年7月5日 问题 据史料一 二 三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史料四是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 解读 史论拓展 一五 计划的特点1 一五 计划确定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 并优先发展重工业 强调处理好重工业 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2 一五 计划将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东北地区 3 一五 计划以工业

11、化为目标 包括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 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4 一五 计划工业化建设是立足中国国情 实事求是 具有渐进性与长期性 主题二 大跃进 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 影响 史料研读 史料一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 要比去年翻一番 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 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 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 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立即行动起来 完成把钢产量翻一番的伟大任务 人民日报 1958年9月1日 史料二会议以后 全国农村一哄而起 大办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的特点叫 一大二公 实际上就是搞 一平二调 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 统一

12、分配 实行部分的供给制 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之间 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 同时 社员的自留地 家畜 果树等 也都被收归社有 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 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 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摘自胡绳主编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问题 史料一表明 大跃进 运动的核心是什么 反映了 大跃进 怎样的特点 其影响如何 史料二反映了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有何特点及影响 解读 史论拓展 大跃进 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不同及 大跃进 的消极影响1 大跃进 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不同 1 大跃进 片面地扩大生产规模 追求生产的高速度 高指标 瞎指挥 浮夸风泛滥 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13、属于生产力领域 2 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追求 一大二公 不顾生产力实际水平变革生产关系 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 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属于生产关系领域 2 大跃进 的消极影响 1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各地用土办法炼铁 炼钢 毁掉不少山林 造成森林覆盖率低 水土流失严重 自然环境恶化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2 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高指标 瞎指挥 浮夸风 共产风 盛行 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给我国社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3 对人民思想的影响 在 大跃进 的社会环境下 人们急于求成 急躁冒进 浮躁 浮夸风 假话盛行 主题三1956 1976年社会主义探索过

14、程中的失误及教训 要点拓展 1 失误 1 1958年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 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 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 轻率地发动了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严重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的发展阶段 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3 文革 时期 经济建设中的 左 倾错误恶性膨胀 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 是国民经济的大劫难 2 教训 1 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不可照搬别国模式 2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的关系 反对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3 生产关

15、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不可以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阶段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必须认清国内社会主要矛盾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 史料探究 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反思 解读 史料一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 错误和成绩 比之以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 现在恐怕不能到处这样套 有一部分地区还可以这样讲 在那些地方虽然也有缺点和错误 可能只是一个指头 而成绩是九个指头 刘少奇 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 史料一主要表明1960年夏天开始 中共中央已认识到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形势 开始对 大跃进 运动进行反思 并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

16、左 倾错误 史料二总的来说 就是对外封闭 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 忽视发展生产力 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邓小平选集 2 史料二主要说明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探索中失误的反思 一是忽视发展社会生产力 对外封闭 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 二是制定政策没有立足中国的国情 超越历史发展阶段 史观连线 多元史观认识计划经济体制 史观理论 计划经济体制曾流行于苏联和新中国成立的头二十年 是完全不同于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它在苏联和新中国历史上都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 但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我们不能完全否定计划经济体制 应该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客观地评价这种体制存在的价值及其弊端 同时 还要学会运用各种新史观 重新审视这种经济发展模式 从而对这种模式形成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并进一步为今天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好的借鉴 史观运用 1 革命史观 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 在这种体制下 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强的计划性 从而可以避免社会生产的无序状态和盲目竞争 不会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发生由生产的相对过剩而导致的经济危机 2 现代化史观 开辟了中国现代化的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