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上传人:xg****9 文档编号:133962068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知识技能(1)学习本课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推却、轻易”等词语造句。(2)紧扣课文语言,感知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感受人物形象。(3)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二、过程与方法(1)联系上下文,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认识文中的人物。(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及复述,加深认识人物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觉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2)激发学生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三、重难点、关键:1、扣住课文

2、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发情趣,导入新课。1、创设情景: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2、交流资料:(1)你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2)你读过三国演义吗?你知道其中的哪些故事?你喜欢其中的哪些人物?教师总结:(课件出示)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小说以汉末三国历史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止于东吴灭亡,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广泛的社会生活。在三国演义这本书里,诸葛亮是被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来歌颂的,作者对他是崇敬和赞美的,特别对他的智慧,更是着力进行渲染。3、板书课题:今

3、天咱们就来学习一个和诸葛亮有关的故事草船借箭二、检查预习1、简介故事背景(先让学生交流资料,然后教师出示课件总结)。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2、认读生字词语。妒忌都督曹操推却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诸葛亮为什么要“借箭”?2诸葛亮向谁“借箭”?四、细读课文,梳理脉络。1、指名读

4、课文,完成问题。(1) 课文的哪几段落分别写了诸葛亮“借箭”的原因?(2) 哪几自然段写了诸葛亮“借箭”的经过?(3) “借箭”的结果是怎样的?2、读后汇报。五、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1、默读课文思考:(1)周瑜为什么要害诸葛亮,课文中哪里看出周瑜要害诸葛亮?(2)哪些词句证明诸葛亮知道周瑜要害他?明明知道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3)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2、分小组交流,讨论。3、汇报交流。周瑜为什么要害诸葛亮?齐读“周瑜见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妒忌”。(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课文哪些地方证明周瑜要陷害他?(读书上有关句子,并讲出理由)(周瑜要诸葛

5、亮3天造10万枝箭在当时是不可能的,这是周瑜假公济私,图谋置诸葛亮于死地。)(“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这是周瑜明知故问。)当周瑜听说诸葛亮3天能造好箭,还立下军令状,他的心里为什么很高兴?(在当时,3天肯定造不出10万枝箭,既已立下军令状,完不成是要杀头的。)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说3天造好10万枝?(诸葛亮胸有成竹,顾全大局)理解诸葛亮为顾全联吴抗曹的大局,不计个人得失。4、小结:学了这部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挺有才干,顾全大局;而周瑜却挺妒忌诸葛亮,心胸十分狭窄,阴险狡诈。5、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的对话部分,要读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

6、杀机;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六、学习课文第十自然段。1、师: 3天前,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心里很高兴。3天后,周瑜带了500名将士来到江边干什么? (是抓诸葛亮的)2、结果周瑜在江边看到了什么?最后周瑜怎样?钦佩诸葛亮) 书上从哪儿看出? (长叹不如)3、长叹什么? (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教师范读周瑜长叹说的话,学生自由学读,齐读。4、课文的“借箭”部分就写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同学们下去认真自学,下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七、布置作业。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抄写生字词.目标设计思考:一直在从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上来研究这篇文章的特点,我想到了这样几个方面

7、:第一,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本来,周瑜是要用造箭这件事情加害诸葛亮,但是了解了“经过”,长叹一声,我不如他。为什么这是长叹?是因为这些事情都是诸葛亮一步一步算计好的,使得周瑜的如意算盘落了空。但是,周瑜在此之前,却一点都不知道“诸葛亮关于造箭另外的算计”,自然是“自叹不如”了。于是,我们得思考:作者这里用什么方式来表现诸葛亮的突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对比的方式一个嫉妒他、本来也很聪明本以为可以加害于他的对手的赞叹!一个原本认为自己很聪明可以施妙计害人的大都督的态度转变!(这方法主要是提升了“诸葛亮神机妙算令人敬仰钦佩的程度”)第二,作者

8、借周瑜的话来对诸葛亮的特点加以概括和赞叹:“神机妙算!”这个词语的意思。机、算,都是思考判断决策智谋智慧。我们一般都会说“诸葛亮足智多谋”,但是,“神机妙算”相比而言程度要比“足智多谋”深,深在“神”和“妙”上面,这两个字,都没办法表现具体的程度,是表现“方法策略智谋”高级到了常人难以所及,只有神仙才能想的的出来。文章当中,周瑜、鲁肃、曹操,都不是平常人物。但是,诸葛亮的计谋、策略、思考,这些不平常的人物都没想到,都是到了事情结束才“恍然大悟感叹不已!”那么,我们来看看,在作者笔下,周瑜和鲁肃,他们分别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哪些内容是最后才知道的?这就是神妙所在。作者通过“他们开始不知道,后来

9、才知道”的情节,来表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第三,他们不知道诸葛亮所知道的,所想的,这是对比,对比突出了诸葛亮的特点;而诸葛亮的神妙所在还不仅如此,更在于作者写“诸葛亮知道对手的任何心思”,而且判断的非常准确,应对策略非常合适,从而令读者由衷佩服诸葛亮。作者按照这样的思路,来表现诸葛亮的特点。这个思路是成功的。成功在文章设置了一个有一个我们读者读起来生疑的环节,随着阅读,一问一个有一个得到解决;成功在,作者用一些关键的语句来让我们疑问,又通过那些让我们细细去读去品味的任务行为语言来解答这个疑问。于是,我想,我们教学这篇课文的表达学习的着眼点,我们进行教学的思路,或许不难确定了。教学目标设计思

10、考:思考之一:阅读教学我们要做什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养育学生的精神、培育智慧,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表达,再赏析语言文字表达精妙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是阅读教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目标设计的指导思想。就本文的教学来讲,我们可以做些什么?高段,课程标准做了如下要求:针对本课教学,课程标准在高段(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求,有如下几点需要提请注意: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 情 色 彩,体会其表达效果。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

11、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就草船借箭一文的教学来看,我们可以做些什么?第三条规定,在本文落实,我细读文本,觉得应该在“神机妙算”这个

12、词语,学生不但应该读懂意思,而且应该结合上下文,结合本文故事发生的背景(包括小说第四十五回内容和第四十六回本选文前面的情节(周瑜要加害诸葛亮及其加害原因),结合本文主旨表达来深刻体会“神机妙算”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从而不但理解这个词语表达表达事物的一般意思特征,而且,借此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态度。第四条规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作者要表达的诸葛亮的智慧(神机妙算的特点),和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内心态度倾向一种赞美、一种敬仰。这是要引导学生体会出来的,要引导学生结合故事情节的整体,需要结合文中描写诸葛亮在“涉及本人生命利害”的大事面前,“举重若轻”的表现来体会;“表达顺序”,

13、不简单的是“事情发展顺序”这样一个概念,而是本文的顺序特点整个事情都是在诸葛亮的掌控之下,有他自己操纵,没有一点“意外”的向前发展,而别人,都在诸葛亮的掌控之中,“为诸葛亮完成任务”服务,至少没能干扰诸葛亮。这是本文的顺序特点,从“小说表达的角度”,这是作者安排文章结构顺序的一个独特之处。这是需要引导学生体会的,而体会这个特点,就能够很好地帮助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诸葛亮的“在大利害面前举重若轻的人格、神机妙算的智慧”。第四条中初步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这篇文章中,表达顺序的落实,采用了“处处设悬念,一步一步做交代”的方式,“悬念”的提出,不仅我们读者认为惊讶困惑,文中那么多“高明”人物也蒙在

14、其中,这是悬念与内容的关系,因此,对比的表达方式就很突出了,这是有利于我们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表达方法”,可以算作一条目标吧。第四条:在交流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交流,这一条落实起来针对性也会很强,因为处处设伏,因为周瑜与诸葛亮的关系,学生都会提出疑问、个性化思考,这当然要针对“生成”来做了。第五条目标,“了解梗概,简单描述,说出好恶,”等,可以通过“读通文字之后进行概括”,读完之后对文章的任务和表达方法进行评价来完成。这一条目标,我们就将其确定为概括文章主要情节(内容)吧。我个人看法,要让学生能够说清楚如下内容。周瑜要加害诸葛亮,让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立下军令

15、状并说只要三天。三天过后,诸葛亮带着二十条插满草把的船只驶向曹营,在哪里叫军士擂鼓呐喊,摆出要攻打曹营的架势。曹操不敢下水出击,命令兵士万箭齐发,射向船上草把。诸葛亮用这样的方式完成了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我以为,学生只要能够概括出本故事中人物做事的如上主要特征,就算了解了梗概,把握了主要情节。思考之二、识字、释词,朗读怎么办?识字,到了高年级,更多要求学生自主识字,教师针对存在问题,抓重点给予个别指导;本文的词语,有一些属于比较生僻但是不难懂的,比如“延迟”“嫉妒”、“军令状”,这些词语含义并不深刻,只要读懂了词语的意思就不再影响阅读,因此,在自己预习的基础上,抓住共性的问题指点一下就可以。关于朗读,我想,这个目标的确定,如果有时间完成的话,可以重点指导学生读出“诸葛亮”在“大利害面前举重若轻的态度和说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