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公开DOC·毕业论文

上传人:zhuma****mei1 文档编号:133960405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公开DOC·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公开DOC·毕业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中国和外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而因文化差异及其导致的误会和冲突也愈演愈烈。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外,教师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语用能力和语言能力同等重要。关键词:跨文化意识;英语教学;文化差异;语用能力一、引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外交流的水平和规模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外语学习的重要性也变得空前提高,尤其是英语。随着其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英语很大程度上起着国际语言的作用。这也促使了英语的学习和教学在国内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探讨,尤其是英语这门语言在实际

2、生活中的具体应用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然而,我们却发现在国内存在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即很多学生对英语语法十分精通,词汇量也较为丰富,但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却显得一筹莫展,语用错误十分严重。这就要求英语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观念和实践中必须要做出转变,注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有效地消除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误会和语用冲突。那么,到底是哪些原因阻碍了学生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流呢?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呢?二、阻碍学生进行成功跨文化交流的一些原因我们知道,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障碍,比如语言问题,心理障碍,历史形成的偏见与成见。这一切都可能引起误解,造成交际

3、交流的失败。然而,最为主要的障碍还是文化问题(吕美卿,潘茜,1997)。可见,只有了解和理解了不同文化因素的差异,并且具有成功地与其他文化成员进行交流的真诚愿望,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克服这种差异造成的交流障碍。然而,在现实的跨文化交际中中国学生却经常犯一些语用错误,有时甚至导致交流无法顺利进行。那么,到底哪些因素给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带来了疑惑呢?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和部分学生的反馈,认为有如下原因导致了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困难:(一)语言特点的客观差异导致了交流障碍。我们知道我们的母语中文属于一种高语境语言,在交流过程中话语的意义与语境关系十分紧密,说话人所表达的很多真实含义一般都内化于特定的

4、语境之中。比如我们去朋友家做客,主人给我们提供茶水时我们都会出于礼貌说”不渴”之类的客套话。其实,在我们所属的语境中无论是说话人还是听话人都能够很清楚“不渴”所隐含的真正涵义,该字面意思很有可能和真实意思相反。而英语属于低语境语言,话语的意义与语境联系不大,其交流方式因此也是直来直去,开门见山,而把绕圈子讲话看成是一种思路不清或者缺乏诚意(李婷,2002)。如在上述的事例中,我们把外国朋友的“no”按照中国的传统理解为一种客气的话,必然会在交际中带来误解甚至不愉快。(二)因没有真实的语言环境而导致的交流障碍。在中国,英语并不是日常用语。学生们使用英语很大程度上只限于课堂,而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

5、在中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老师和学生把太多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语法和词汇上,而忽视了语用的学习,尤其是日常的一些交际用语交流习惯的学习。那么这一点必然导致学生经常把一些中式思维或中式的交流习惯带入到日常的跨文化交流中,因此而导致语用失误。如在说英语国家,人们打招呼时只是根据具体情况简单地说good morning,class!/good morning,miss white.不会像在中国的英语课堂上用的good morning,teacher!,更不会用“去哪?(where are you going?)”“吃了吗?(have you had your breakfast?)”来作为问候别人的方

6、式。在中国无论是说话者还是听话者都不会真正的在意对方是否“去哪?”或“吃了吗?”双方都清楚这些表达方式只不过是一些打招呼的日常用语而已。但如果在和一个英国人或美国人的交流过程中带入这些中式的问候习惯,那么对方真的会从字面意思去理解,误以为说话人真正的想知道其是否“吃了”或“去哪”。这些事例足以说明,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让学生知道英语中不同情景中称呼和打招呼的方式,让其学习和正确运用一些英语问候语以及仔细比较英汉两种语言中问候语的差别。同时,教师有责任向学生讲述和渗透如何选择恰当的话题同外国人进行交流,以及怎样才能使谈话顺利进行下去,达到成功交流的目的(袁昌寰,2001)。(三)我国传统的

7、英语教材编写中存在忽视语用问题。我国传统的教材编写中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翻译能力,语法能力等,而很少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只是片面的追求高升学率绿高四六级通过率,上头要考什么下面就教什么学什么,到头来学生只是掌握一些孤立的语法知识,但不知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正确或恰当运用。因此在说和写过程中,经常看见学生把大量的中式思维和表达参杂进来。这一点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传统的英语教材编写中忽视跨文化的实际操作体验造成的。学生们不知道一些地道的表达方式和用语,不清楚一些英语词汇,短语或成语的文化内涵。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之所以比较薄弱

8、,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教学中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对目的语文化教学和学习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所致(钟华,樊葳葳,2000)。有(上接第290页)语言学家认为,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社会文化知识是构成语用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学习语言就必须学习文化(李婷,2002)。然而,在现实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老师只是注重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而忽视了语言形式的社会意义,忽视了语言在实际场合的运用,这也就割裂了语言和文化的密切联系。久而久之,真正能够运用地道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大学生会变得越来越少。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呢?在此,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一)英语教学工作者应该转变教学观念,语

9、言教学应该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传统的大学英语教育重心一直放在传授语言知识上,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重要性,对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从而影响了其外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既要引导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又要训练学生的语用能力,把这种学习训练与文化教学二者结合起来。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授语法或词汇的同时,最好能够穿插一些相关的语境文化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情景教学,采取让学生表演小品或对话的方式,促使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并解决一些语用问题,从而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二)在外语的教授过程中,教师在重视语言形

10、式正确性的同时,还应该讲授语言的实际使用规则。教师可建议学生看一些原版的英文书籍,了解一些地道的表达方式和习惯,尽量避免“中文思维+英文形式”的中式英语或中式交流习惯在书面表达或口语交流中出现(刘书英,张光明,2002)。另外,教师还可选择一些介绍目的语文化的课文或报刊片段,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词汇量,并在教学中营造一种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三)作为教育的主管部门来说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提出具体要求。一方面可以要求在大学英语的基础阶段添加一些有关说英语国家文化的文化选修课程,以此来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其跨文化交流意识。另

11、一方面要在教材的编排过程中添加一些章节来介绍目的语国家的交际习俗,礼仪,人际关系,价值观念等。并以此为背景,在大纲原有词汇中增补一些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常用的交流词汇,词组或表达方式。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敢于开口,增强其跨文化交际的信心。(四)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在课外积极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效果。教师可选择去国外学习或进修,亲自体验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氛围,亲自感受其语言及文化差异。四、结语随着交通与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地球村”已经越来越小,人类各个民族国家的文化交流互动其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拓展(林娟娟,2006)。

12、由于语言是人类在长期的劳动生活文化创造中产生的,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产生发展和变迁的过程中,它自然会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制约与影响。因此,教师在讲授英语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英语相关文化的介绍和讲解。文化信息是英语教学内容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我们还必须意识到语法错误和语用错误都会使交流失败。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语用能力提升到和语言能力同等重要的位置来。参考文献:1林娟娟.跨文化教学策略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4):31-34.2刘书英,张光明.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外语交际能力j.外语研究,2002,(6):64-66.3吕美卿,潘茜.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j.浙江师大学报,1997,(3):71-73.4李婷.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英语教学j.海南大学学报,2002,(1):113-115.5袁昌寰.英语教学与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01,(8):43-46.6钟华,樊葳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外语界,2000,(2):14-16.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