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区深化服务聚民心创先争优促和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955620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华社区深化服务聚民心创先争优促和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华社区深化服务聚民心创先争优促和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华社区深化服务聚民心创先争优促和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华社区深化服务聚民心创先争优促和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华社区深化服务聚民心创先争优促和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华社区深化服务聚民心创先争优促和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华社区深化服务聚民心创先争优促和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化服务聚民心 创先争优促和谐农五师新华社区群众工作汇报材料随着兵团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在城市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承担着街区管理、群众教育、文化卫生、社会化服务等大量的基础性工作,直接面向群众,服务群众,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纽带。加强社区群众工作己成为新时期改进和创新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新华社区按照“情况掌握在社区、问题解决在社区、矛盾化解在社区、工作推动在社区、感情融洽在社区”的要求,积极开展“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暖民心”主题实践活动,始终坚持做群众感情上的贴心人,呼声上的代言人、合法权益上的维护人,社区上下呈现出党群同

2、心、和谐稳定、蓬勃发展的可喜局面。一、畅通渠道听民意,维护稳定促发展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我们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体察民情,把握民意,安定民心。一是着力强化基层民主建设,开好居民议事会。通过居民民主选举居民产生了各小区的楼栋长和单元组长,建立了居民自治小组,完善了居民议事会制度,每季度定期召开居民代表大会,与群众代表进行面对面的座谈交流,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把定期向群众通报情况和随时接待群众咨询形成制度,以此作为接受群众参政议政与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重要渠道。多渠道、多形式的党群、干群 “双向交流”会的召开,使群众意见有地方提,

3、委屈有地方诉,使上情下达,下情上达,进而使上下级之间、党群之间、居民之间架起了相互理解信任的桥梁。二是着力强化民声通道。立足社区工作实际,设置民情意见建议箱、公布民情热线电话,连同派出所等群众常用、急用的电话号码一并印制在便民服务卡上,发放给社区居民群众,构建了党员干部了解民意的“直通车”,实现了在第一时间,原汁原味的倾听居民群众的呼声,并把居民群众反映的意见和问题分类整理,建立民情日记,社区内部能解决的问题归为即办事项,明确人员抓紧落实;需要上级部门或其他单位协调解决的问题归为转办事项,邀请有关部门与居民群众代表座谈,尽快解决,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向居民群众反馈。 三是着力建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

4、面对社区特殊人群多、矛盾纠纷多,处理信访问题难度大的情况,社区不仅建立了信访制度,还设立了信访接待站,公布接访电话,并通过社区门户网站听取居民群众意见;同时,社区广泛调动辖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信访维稳工作,聘请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为信访稳定协调员,各楼院长为小区社情民意联络员,协助社区搜集居民群众中的热点话题、思想动态、普遍要求和不稳定信息,及时向社区反映,在处理信访问题时坚持“四个到位”:对合理的群众诉求解决到位,对不合理的解释到位,对确有思想问题的疏导到位,对确有困难的帮扶到位。社区居民诉求表达机制、教育引导机制的建立,让群众话有地方讲,怨有地方诉,难有地方解,使群众的需求得到及时回应,群众的困

5、难得到及时帮助,群众的权益得到及时维护。二、创新群众工作载体,解难事,办实事服务群众促和谐在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原则,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零距离服务群众,不断增强社区对广大居民群众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发展。一是扎实开展 “三帮、三送”活动。要求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中要带头做奉献,努力落实“三帮、三送”,让居民群众得实惠。第一、帮扶困难家庭送温暖。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与困难家庭结成帮扶对子,经常登门看望,关键时刻送去帮扶金,积极协调解决家庭难题,努力做到帮扶“四到户”,即:政策宣传到户、信息服务到户、先进文化传播到户、送温暖办实事

6、到户。第二,帮助关爱特殊人群送知识。针对社区下岗失业人员,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大培训,先后与劳动部门共同开办了家政服务、微机操作等七期再就业技能培训班,受训人员达200余名,目前已有50多人通过小额贷款,走上了自主创业的发展道路。第三、精神帮扶送文化。建设和谐社区离不开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为此,社区投入一定的资金组建了多支各种文艺团体,定期深入小区放映电影,举办文艺演出、文体比赛,开展“我为和谐社区建设添光彩”座谈会,多层面的广场文化活动,丰富了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居民自觉投身到和谐社区建设中。近年来,社区为480多户家庭发放临时救助金和补贴19万多元,为辖区360多名下岗职工发放了190多

7、万元社保补贴,为50名贫困残疾家庭学生申请到了25000元的阳光家园计划助学金。二是扎实推进社区管理网格化。社区结合工作实际,遵循地域相近、合理布局、便于管理、确保实效的原则,实施网格化事务管理,将300户到400户家庭为一个管理单元,将辖区划分为多个管理服务网格,社区专职干部每人包干1个责任网格,牵头负责网格内的各项服务工作,按时定期进行楼院巡访,主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社区和谐,将服务群众变“坐等”为“上门”。 同时,全面开展政策宣讲、义务联防、民事调解等服务岗位认领活动,社区40多名直管党员根据各自情况,分别认领服务岗位,实现了“定责上岗”,社区党总支发挥社区

8、党员先锋作用,先后打造了“晚霞”义务联防队、流动电影放映队等一批服务品牌,居民群众对社区工作的满意度得到大幅提升。三是切实转变服务方式,提升办事效率。新华社区率先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推出了社会保障、民政事务等服务窗口,推行“一站式”办公、“一厅式”服务,实现了由“封闭式”服务方式向“开放式”服务方式的转变。与此同时,社区制定了居民事务受理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公开制等工作制度,印制低保申领、医保报销等20多项事务办理指南,公开办事流程,方便群众办事,提高了办事效率。社区还积极开展“五零”、“六心”服务和“三亮、三比、三争”活动,即:办事零投诉、质量零差错、办事流程零障碍、规定之外零收费、办事服务零距离;耐心、热心、真心、细心、诚心、虚心;亮身份、亮承诺、亮职责;比学习、比业务、比业绩;争创优质服务、争满意窗口、争创优质品牌。通过一系列创新群众工作方式和载体,新华社区群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这得益于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得益于广大居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我们深知要实现“家事不出门、小事不出居、大事不出区”的工作要求,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我们决心将进一步创新理念、创新举措,努力把群众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更有成效,为建设和谐五师做出新的贡献。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