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参考新人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953514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参考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参考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参考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参考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参考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参考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参考新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参考新人教版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课标解读1.内容标准内容要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的造字特征。认知提示:知道甲骨文是中国汉字的来源。解读: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形成时期,直接影响着其后的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青铜制造业是当时文明的典型代表。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国史上从传说走向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代,甲骨文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夏商周时期的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了中国古代文明极其

2、强大的生命力。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观察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二、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2.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本课主要学习三目内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

3、骨文记事、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第一目与第二、第三目之间是并列关系,分别介绍青铜器与甲骨文;第二与第三目之间也是并列关系,分别介绍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三目内容反映了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辉煌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构成了本课的主干知识。青铜制造业是当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等特点。司母戊鼎是高超的青铜器制作工艺的代表。甲骨文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是已经发现的中国古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

4、要阶段。由此可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3.本课突破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之一。教材从青铜器的用途、功能、制作工艺三个方面叙述。青铜器的用途、功能这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现有的器皿,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对夏商周时期器皿的探究兴趣,结合课文中的相关史事,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功能,认识到青铜器作为礼器,其数量反映了当时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差异。青铜器的制作工艺这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直观的手段,如多媒体投影图片、视频资料、实物等,可以以司母戊鼎为例,指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图片,使学生初步了解青铜器的特点及其冶炼过程,认识青铜器制作的高超工艺。这部分内容

5、学习完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归纳夏商周时期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进一步加深对这一时期中国灿烂文明的理解。【甲骨文】教材中以“甲骨文记事”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两个目来叙述有关甲骨文的内容,教师可以将二者合并为“甲骨文”一个内容。这个部分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内容,其中“甲骨文的造字特点”是难点。甲骨文记事这一部分,教材讲述了甲骨文的发现、地位和影响。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甲骨文字例,指导学生辨识,以激发学生对甲骨文的探究兴趣。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中的相关史事,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甲骨文发现经过。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两点:一是甲骨文因文字刻画或书写在龟甲和兽骨上而得名;二是甲骨文首次发现是在清朝,其记载的是商朝、西周社

6、会的内容。教师要强调两点:一是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二是经过研究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的造字特点这一部分,教师可以结合现代汉字结构和课文中的甲骨文字形举例,与学生共同探究,引导学生认识到甲骨文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使学生明确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三、教学建议和案例1.紧密联系社会资源,设计精彩的导入语和过渡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案例1导入语和过渡语的设计导入课题的设计:教师播放2008奥运会开幕式精彩片段,内容是中国文化的

7、展示,尤其是活字印刷术和汉字演变过程的展示场面。(播放结束)师导入: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中华璀璨文化汉字的发展和演变历程,这是我们伟大祖先的智慧结晶。世界各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我国的汉字在世界语言文字上独树一帜。它结构复杂,被誉为方块字。它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文字,在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中,汉语是其中的一种。那么,你想知道我们今天的汉字是怎么来的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让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内容。过渡到青铜器部分的设计:青铜器是商朝古老文化的卓越代表,刚才老师首先简单介绍的文字,同样可以铸刻在青铜器上。二者融为一体,珠联璧合,

8、熠熠生辉,中国悠久的文明史也将永远地铸刻在这里。接下来老师要带同学们去青铜器博物馆参观,谁愿意做博物馆的小解说员?过渡到甲骨文部分的设计:本节课一开始我们观看的奥运会开幕式场面,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是一场成功的奥运会开幕式设计,得到了海内外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就在奥运会开幕式直播的同一时刻,全世界各地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形式共同见证了这一盛况。那么,在古代,人类发生的事件是如何记录的呢?2.引导学生充分体验历史,将抽象的知识进行形象化的学习案例2司母戊鼎为了使学生对司母戊鼎有一个形象认识,教师可设计一个现场实验环节,事先准备一个体重秤,将学生的体重数逐一相加,计算司母戊鼎

9、相当于多少名学生的体重之和。为使气氛活跃,具体现场可参照开心辞典及主持人的风格。如:主持人提问1 :浇铸司母戊鼎需要800多千克的铜液,如果以每一坩埚一次熔铜12.5千克计算,至少需要多少个坩埚同时进行熔化?主持人提问2 :每个坩埚需要三四个人,要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共需要多少人同时行动、共同协作?(学生自己通过计算,较为形象地了解铸造司母戊鼎的规模,加强对其地位“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的形象认识)3.加强对重大历史现象的理解,培养宏观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案例3对教材内容的总结分别学习完青铜器、甲骨文的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总结语,既简要概括所学的知识,又运用宏观的视野加深学生对重大

10、历史现象的理解。商朝青铜器的冶炼和制造,创造了举世瞩目的青铜文化。四羊方尊、司母戊鼎代表了当时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成就。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国力的盛衰,商朝的青铜器成就反映了商朝雄厚的国力和灿烂辉煌的文明。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甲骨文是刻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由于它记录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重大活动,因此,这些文字是研究我国上古历史的宝贵资料。4.创设合理情境,适当拓展,使情感自然生成案例4汉字在讲述“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时,教师可创设情境,适当拓展,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对汉字的热爱上来,热爱汉字,才会热爱甲骨文。情景创设:我国幅员辽阔

11、,各地方言不同、语音不通,南方人讲的话北方人很难听得懂,北方人说的话南方人有可能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当这些话语成为形声表意的方块字时,却人人都能心领神会,彼此沟通。教师提问:通过阅读以上材料,大家有什么感想?组内学生交流讨论,各组争先发言。教师总结:(1)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它是我们祖先智慧的创造和结晶。汉字不仅是一种表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连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2)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我们所使用的汉字在这方面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3)当时与甲骨文同时并存的人类的古老文字早已灭绝了,只有甲骨文演变成了汉字,并对朝鲜、越南、日本的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汉字形声表意,

12、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维持和连结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希望同学们热爱我们的汉字,并认真写好汉字。四、板书设计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青铜器1. 广泛的用途功能2. 高超的制作工艺3. 典型代表:司母戊鼎二、甲骨文1. 发现:(1)材料:龟甲、兽骨(2)时期:清朝2. 影响:(1)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3. 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五、问题解答课后活动1. 仔细观察下面的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议一议,它们的用途可能是什么?酒器、炊具、礼器2. 你能辨认出下列的甲骨文是什么字吗?试试看。A. 人 B. 水 C. 猪六、课堂活动与学

13、业评价建议1.学生活动建议新课讲完后,可以布置一个文物卡片制作活动。课前预习时布置学生搜集一些青铜器图片及资料,新课结束后让学生分组制作青铜器简介卡片,内容包括青铜器名、出土朝代、功能用途三大项。2.学业评价建议评价目标:学生动手制作资料卡片,进一步认识青铜器,理解青铜器高度的文明,同时培养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评价方法:自评与互评相结合。评价过程:课前将学生分成组,由学生自己安排活动任务,获取有关信息。活动开始后,学生可以分组活动,完成资料卡片制作。每个小组完成任务后先自评,然后小组之间互评,最后教师在小组自评和互评的基础上,根据各组的表现,按照优秀、良好、合格三个标准对各小组进行评价。

14、评价总结:评价要侧重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看学生制作的卡片是否按照要求准确、简要地处理信息,评价学生对有效信息的处理能力。一个是卡片设计能力,看学生在整体版面结构设计上是否突出重点,美观清晰,评价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评价应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的闪光点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注意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七、教学资源1.资料与注释青铜器用青铜制造的器物。青铜,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的合金,古代又称金或吉金。中国古代所称的“青铜时代”是指从夏商周直至秦汉这段时期,时间跨度为2000年左右。这一时期大量使用青铜工具及青铜礼器,同时也是青铜器从发展、成熟乃至鼎盛的辉煌期。青铜

15、器以其独特的造型、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向人们揭示了先秦时期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源流,因此被史学家们称为“一部活生生的史书”。青铜器的合金比例材料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参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周礼考工记【解读】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它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也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的合金。青铜发明后,立刻盛行起来,从此人类历史也就进入新的阶段青铜时代。合金,就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经过高温使它们熔合在一起而成为另一种金属,并具备了新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能。合金在铸造方面是属于再创造,而青铜就是合金的首创。中国古代青铜器合金成分的比例,称为六齐,最早见于周礼考工记。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金指的是纯铜,它标明了六类青铜器的铜和锡熔合比例。专家们曾对商周时代的青铜器进行了定量分析。钟鼎类器物的合金比例与周礼考工记所记载一致,商周时代的乐器达到了较高强度的韧性,声音洪亮、悦耳,色彩辉煌,应该说与合金的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