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产业营运定位与地域性管理分析

上传人:tang****xu6 文档编号:133948227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3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产业营运定位与地域性管理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精编》产业营运定位与地域性管理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精编》产业营运定位与地域性管理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精编》产业营运定位与地域性管理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精编》产业营运定位与地域性管理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产业营运定位与地域性管理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产业营运定位与地域性管理分析(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产链接的权力与空间-台湾IT产业营运总部之定位与地域性目录一、 前言(一)问题意识与时代脉络 p.02(二)动机目的发问 p.03二、 文献回顾 (一)从权力关系看生产链接为何重要 p.08(二)跨国企业组织的空间型态与其总部机能 p.012(三)台湾厂商于全球信息商品链的定位与其总部机能运作 p.15(四)产业的空间聚集与在地条件 p.18三、 研究设计(一)研究架构、研究取向、与研究产业范畴 p.20(二)研究方法与研究流程 p.22(三)假设与架构 p.24四、 初步成果 p.28五、 检讨与后续研究 p.33六、 引用文献 p.33生产链接的权力与空间: 台湾IT據吳明機(2000)

2、依據電電機工會界定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簡稱IT)產業的內涵,包含電腦硬體業(含半導體、電子零組件、消費性電子業等),軟體/服務業,通訊設備產業,及通訊服務業等。产业营运总部之定位与地域性第一章 、前言(一)问题意识与时代脉络自九年代起,至2002年台湾与大陆正式进入WTO后,台湾在面临中国大陆低成本的制造业代工竞争下,使得台湾的跨国企业开始迅速重组其全球制造分工体系,不论从制造基地和资源调度各方面,促使国内产业竞争与跨国投资的脚步更加激烈。以台湾产业外移的情形而言,虽然自1990年代前后因土地与人力成本高涨,处于劳力密集的生产机能的部门,如:中小型或劳力密集

3、为主的制造部门或代工厂,就开始有大量转向大陆或海外投资的现象;但时至2000年前后,短短不到10年期间,不仅是劳力密集的中小企业,大规模公司甚至是台湾的经济命脉高科技产业,也开始出现大量与大规模转向大陆投资或进行生产,随着计算机技术、因特网与通讯之进步,从起初仅利用当地便宜的劳力、土地,至今转为开发市场与生产基地的移转,因而在2001年即引起国内产业空洞化的现象与疑虑。事实上,早在台湾出现此现象之前,国外针对于跨国企业为何要再组织与再结构其区位的原因早已开始被重视,已有许多研究指出,主要可分为来自于外在环境条件如: 需求減少、國內外市場競爭增加、景氣循環、與生產投入可即性下降、勞動抗力、或軍事

4、原因影響或是组织内部压力如: 銷售過低、生產成本太高、人力資源不足两种因素的影响(Hyer 1972, Pan 1998, Dicken 2002)。也因为如此,为了改善外在环境的吸引力,让大型制造业或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继续将资金、技术、或高层决策组织根留于台湾,随即在2002年修定与提供许多优惠政策与措施,如:2002年推出企业营运总部租税奖励办法、修订促产条例等,期望透过这些对制造业所释出的政策优惠利多,一方面促进产业的景气复苏,另一方面也希望减缓产业出走的现象、或拉长企业外移的时程,以奖励大型或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实际上台湾多数大型IT产业的企业营运总部不需要政策的诱

5、因,早在90年代初期跨界投资的风潮兴起之时,即选择根留台湾,换言之产业并非整体全部外移,而是以产业中不同部门机能,选择适合其发展的地点移动;因此,仍有一些部门未受到大陆低劳动成本的诱因,而选择留在台湾。可见政策优惠,并非是企业对于区位选择的唯一条件与绝对重点,但是企业营运总部的根留问题,却时至2002年才被加以重视,可见这其实意味着台湾的产业在2000年前后一定开使出现了结构上转型或是升级的困境,因而企业营运总部的根留问题才在此时点出现突显其重要性。(二)动机与目的由于台湾电子信息业其产业产值近年来占台湾各产业出口的第一位,且占总出口金额比例超过50,可见此产业对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与影响力。

6、自1995年起,我国在世界主要信息硬件产业国的产值排名,更跃升至全球第三大生产国。1998年虽仍位居全球第三,但是受到当年全球PC低价竞争与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国内产值成长率仅1.9,而总体成长却有11.9(如表一、表二),反映出我国信息产业成长贡献开始大量来自于海外生产。表一1998年世界主要信息硬件产业国产值排名及成长率1998排名国家1998国内产值国内成长率1美国10171482日本9521633台湾192521.94新加坡1866055英国1501546中国大陆1419630表二 我国信息硬件产业海内外产值与成长率 单位:百万美元、199519961997199819992000产值

7、195432503530174337763988147019成长率3428.120.511.918.117.9资料来源:资策会(2000) 信息工业年鉴由此可知产业外移的现象,也同样发生在台湾电子信息业的各部门机能中。综观来看电子信息产业移动的现象,此产业中根留台湾的部门,多为具有高阶控管机能的跨国企业营运总部,或在全世界占有优势地位的电子零组件制造商。这似乎意味着存在于不同的区域间,具有以部门机能来区分的专业化趋势。因此,为什么具有全球运筹与决策功能的电子信息产业企业营运总部,没有随着制造部门外移,此现象引起我对电子信息产业企业营运总部的研究兴趣。由于科技的发达与产业技术不断创新的结果,使得

8、制程倾向越来越复杂的分工与专业化。然而在全球布局的思维下,专业分工的目的,在于整合全球各地的;比较利益,让各策略活动可以充分利用各地资源,形成具有优势的竞争基础。大致上,厂商全球的分工策略,是透过将研发、生产、配送、行销等各部门机能的活动,依据地区资源的最适条件进行全球布局。而此全球运筹与决策系统的核心,便掌控于跨国企业(TNCs)的营运总部(headquarter)。既身为控管的中枢,企业营运总部的设置地点自然必须具备更周全的条件;除了需具有一定规模的基础设施与就业人数等量的来源供应之外,更重要的是能运用当地环境的在地性条件,以支持其服务、管理与研发等质的企业高层核心能力。换言之,跨国企业总

9、部与其设立分支机构的所在地,一方面可反应出跨国公司组织空间的方式,让地方直接地作为跨国企业特定机能的场所,另一方面,也可以间接透过地方其在地性条件,如社会制度,或交易性互依与非交易性互依要素的影响、产业聚集的外部性,以奠定与展现其它厂商间与厂商内部的协调与组织关系(Dicken,1998)。传统上则常用产品周期理论来解释科技产业空间分工与区位选择的现象。但由于信息产品的生产具有制程垂直分工的特性,因而生产过程是一组依照不同生产阶段彼此相互串联的复杂集合; 所以自1970年代起,已有许多学者反对此对于全球劳动分工特性过于简化的关联 (Taylor, 1986; Storper, 1985; St

10、ernberg, 1996)。此外,本研究尚认为产品周期理论不足以解释-特别是针对高科技厂商其企业营运总部之区位,无法处理的主要理由还有二。第一个原因在于生产关系的运作应该更强调的是,透过生产过程中不同关键作用者彼此间相互连结与互动的结果,所以产品周期理论的最大缺点即在于完全忽略了厂商间与厂商内部互动连结关系的本质,并且完全视地域性为被动的容器,忽视地域性可以藉由制度影响或厂商网络之调整与响应的能动性,将位于同一个生产位置的厂商视为均质。另一个理由则在于,实际上信息产品的生产并不是只受到技术单一因素的影响,产品附加价值的来源,除技术要素的考量外更来自于其它的生产机能的串联,例如运筹、服务、供应

11、链信息的整合等,所以不仅对于科技产业的空间分工、甚至对于具有多重机能的企业高层核心能力之营运总部而言,仅单一要素的考量是绝无法满足对其区位的解释。由于生产网络关系是强调社会建构与关系持续作用的本质(Dicken et al. ,2001),因此,本研究特别强调应从生产网络权力关系的角度切入,来考量高科技厂商之间与组织内部的互动与协调关系,强调权力关系就是重视生产网络之不同关键作用者间互动连结的过程,所以透过了解生产关系是如何产生、维持与与转变,进而重视诠释不同地域下受到不同在地条件的提供如何影响厂商间与厂商内部协调与组织连结的过程,才能进一步勾勒出台湾厂商于全球信息产品制造体系中的定位。另一方

12、面,由于生产网络的权力关系是固着于实质的跨界空间上,于地理之意涵从产业的空间组织型态即可被展现出来。虽然加进空间的观点,不少国内外根据经验研究皆显示,高度研发(R&D)倾向与专业化的产业存在着高度聚集的趋势(Hymer, 1972;Pauly, 1997;陈怡君, 1993;曾世杰, 1993),但国内对于了解厂商间为什么要聚集的原因、或是同一产业中的厂商内部如何协调、厂商间连结的互动关系、和厂商在地条件的讨论则不多见。以电子信息业而言,因为其产业重要性,虽然国内的相关产业研究不在少数,但极大部份着重在探讨部门投资、投入产出预测、管理绩效、或组织策略等价值链的量化研究上,却少有从空间观点的探讨

13、。但如果实际从台湾2002年科技百强的营运总部的分布据点看来(图一),台湾信息科技产业的营运总部的确有明显在地聚集的趋势。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为台北市33%,且科技百强中,有六成五的营运总部集中在台北县市;就全体来看,更超过八成的电子信息业营运总部,明显集中于台北至新竹科技走廊範圍包含上述大台北都會區、與經桃園的工業走廊至新竹科學園區一帶,本研究統稱為台北至新竹科技走廊。相较于台北至新竹科技走廊之外其它各县市所占的营运总部据点,则仅呈现零星分布。因此,在这个现象下,除了反应出台湾科技产业确实在空间有专业化聚集的响应趋势外,更重要的是隐藏在聚集地区背后的原因与何在地性条件的提供,足以支持此高密度的

14、科技企业高层核心能力之聚集,是为本文想研究的关键。因此,本研究目的主要从传统研究产业的相关理论的检视出发,说明一般研究从价值链与产品周期理论的观点来看台湾信息产业于全球分工之定位有何不足,并强调应从权力关系的角度,作为了解台湾的信息产业于全球信息业商品链中定位的起点;因而台湾信息产业营运总部受此链接位置的缘故,与国际品牌大厂之营运机能差异为何,用以突显台湾作为后进工业国发展路径之不同;再者又受到何在地条件之提供以支持其机能运作,背后又隐藏哪些交易性互依,或非交易性互依关系以形塑其聚集与在地化的过程,此为研究目的。综合而言,本研究之前提假设是企业组织的权力位置会高度影响企业营运总部的机能,研究发

15、问则为,在全球信息科技产业的空间分工脉络下,检视台湾电子信息业的企业营运总部之:台北縣台北市桃園縣新竹縣苗栗縣新竹市高雄市台南市图一 台湾2002年科技百强的营运总部分布图资料来源: 1.百强排名:数位时代(2002)六月号; 2.营运总部分布:本研究调查与绘制1. 于全球电子信息生产网络链接中,与国际品牌大厂、关键零组件厂、在地承包网络、海外生产网络的权力关系为何?并检视专业代工与自有品牌之台湾厂商于生产链接之定位差异。2. 受到此权力位置的影响,台湾厂商营运总部实际执行哪些运作与机能? 机能所代表的意涵内容,与国际品牌大厂的营运总部机能意义的比较。3. 此机能之维持,又受到台湾什么特定在地条件的提供?其营运总部的在地聚集是由哪些交易性互依,或非交易性互依关系所形塑?有何空间型态特征?藉由上述等问题,期望透过台湾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