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发展战略)重庆市科技改革与发展思路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3942015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发展战略)重庆市科技改革与发展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0年(发展战略)重庆市科技改革与发展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0年(发展战略)重庆市科技改革与发展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0年(发展战略)重庆市科技改革与发展思路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0年(发展战略)重庆市科技改革与发展思路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发展战略)重庆市科技改革与发展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发展战略)重庆市科技改革与发展思路(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战略)重庆市科技改革和发展思路重庆市科技改革和发展思路和2004年工作要点(讨论稿)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直辖以来,我市科技工作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科教兴渝”战略的实施,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强科技自身实力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技体制改革进壹步深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科技投入稳步增长,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技术交易空前活跃,科技发展的宏观环境进壹步改善。可是,从总体水平见,于全国范围内比,近年我市科技进步总的位次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全社会科技投融资体系建设滞后,2002年全市R&D经费支出占当年GDP的比重只有0.64%,和全国水平差距近半;科技资源总量少,优

2、势学科少,成果储备不足,拔尖人才缺乏;我市经济处于“爬坡过坎”阶段,对科技进步形成“硬约束”;全社会科技资源整合不够,未形成合力;科技综合管理职能的转变不到位等。科技发展的战略和目标于新世纪前二十年,是我市科技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科技需求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巨大变革产生重大的变化。我市科技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战略是: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将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总体目标,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精神指引下,坚持科教兴渝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主线,以增强区域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和经济结合为己任,实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3、。“三步走”的阶段目标分别是:到2007年,夯实科技进步的基础,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全社会R&D支出占GDP的比例达到1.52%,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科技进步情况于全国的总位次由目前的第18位上升到第15位。到2010年,基本建成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有较好的科技进步基础,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成为全国“科技大市”。到2020年,建成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于知识创造、知识技术流动、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创新绩效方面于全国位居前列,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之上,成为全国“科技强市”和长江上游的科技中

4、心。于科技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将进壹步突出四项原则:壹是适度超前的原则,科技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仅要提供支撑,更多地要发挥引领和导航的作用;二是政府引导的原则,加强对“科教兴渝”的战略规划和政策研究,增加对重点技术领域和非营利公共技术领域的科技投入;三是资源共享的原则,从构建重庆区域创新体系的高度,创新观念,整合资源,促进生产要素向创新能力建设聚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和公共科技平台;四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原则,加强特色应用基础研究,突出优势学科、优势技术领域、优势产业的创新能力建设。2004年科技工作的思路和要点壹、工作思路2004年我市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

5、为指导,以区域创新能力建设为中心,按照“三步走”战略和“加强集成,突出重点”的方针,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跨越发展,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完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科技体制和运行机制,进壹步激活、整合科技资源,凝聚科技力量,加大科技投入,营造良好的科技发展宏观环境。工作重点:“深化俩项改革”,即做好科研机构体制改革和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构建三大科技服务平台”,即创新能力设施平台、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实施5+10创新工程”,即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境保护、现代农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五大领域的创新、产业化,于已有23个专项的基础上突出实施10

6、个重大科技专项。二、具体目标全社会R&D支出占GDP的比例递增0.2个百分点之上,争取达到0.8%之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外贸出口的比重达到20%。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重点学科和技术领域,新建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实验室10个,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摩托车、新材料等重点学科、先导产业和优势骨干行业,新建国家级和市级工程技术中心510个,其中新增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23个;专利俩量(申请量、授权量)年增长率达到30%之上,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技术交易额达到50亿元;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科技论文数稳定保持于国

7、内前15位;获得市级之上重大科技成果100项。结合科研机构转制,于巩固激光快速原形和模具制造生产力促进中心(RP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的同时,通过新建、改造、重组,搭建支撑科技服务平台的重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510个。科技进步总体情况于全国的排序升位。三、主要任务(壹)以创新为动力,深化“俩项改革”壹是深化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对已转制科研机构,立足于发展主业、增强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和“造血”机能,引导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的深化改革,根据自身特点,依法进行以XX公司制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改制。有条件的通过机构调整、资产重组,组建高科技企业集团或向中介服务机构转化。完成35个开发类科

8、研院所的产权制度多元化改革试点。研究转制科研院所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方案。支持鼓励中央于渝科研院所加快改革,发挥技术、人才优势,更多地为重庆经济发展服务。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要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合理布局,建立和直辖市相适应的从事社会公益性科研的人员队伍和组织结构。具体实施要按照“分类指导,成熟壹个,实施壹个”的原则,于调整结构、转变机制、分流人员的基础上,分三种模式进行改革:壹部分按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的要求,探索试行理事会管理制;壹部分按非营利性机构运行和管理;壹部分转制为企业。之上各项改革,必须建立灵活有效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探索技术和知识作为生产要

9、素参和分配的实现形式。转制科研机构改制可自主决定职工工资标准和分配办法,建立以岗位效益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可试行对有贡献的职工特别是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运营管理人员给予股权激励。二是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科技计划管理是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牵动各项科技工作和科技部门的职能转变。树立“抓大项目、出大成果、出大人才”的观念,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民经济跨越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加强集成,建立重大项目凝炼机制和以重大科技专项为重点的科技计划新体系。科技计划要向优势行业、优势学科和优势技术领域倾斜,体现科技工作的重点,注重横向的联合和协作,加强和市发改委、经委等部门计划的衔接、互动,且和重庆市科技

10、中长期发展规划相衔接,滚动实施。于经费安排上,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比例要达到2025%,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的投入比例要达到2025%,重大科技专项的投入要达到50%之上。提高科技计划管理效率,服务于基层,推行“阳光操作”。实行科技项目网上申报和重大项目招投标制、课题制,建立公平公正公开和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改进科技评价方法,拟订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和健全专家信誉制度、公示制度和申诉制度。(二)以增强科技为经济服务的能力为目标,构建三大科技服务平台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为主导的三大平台建设,是区域创新的主要载体和手段,也是保持行业、企业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壹是搭建创新能力设施平台,主要包括重点实验

11、室、工程技术中心、孵化器、科技产业园区。和有关部门合作,于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科学规划、分年度建设壹批能力设施平台。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重点学科、重点技术领域新建超声医学、农产品安全评价等10个市级之上重点实验室,于重点学科、重点行业、骨干企业新建中药现代化、镁铝合金等5-10个市级之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博士后流动站)。扶持10个区县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25个之上。进壹步指导大学科技园区、中药材GAP种养殖基地、南繁南鉴基地、现代农业园区等产业园区和中试示范基地的建设。二是搭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主要是分布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的大型科学仪

12、器、科技检索系统、科技数据和图书文献资源、科技网络环境等物质和信息保障系统。近期以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为重点,解决资源共享机制中关键技术攻关和网络平台建设,抓好文献资源数字化、摩托车(汽车)知识产权信息检索中心、以会员制方式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络建设。三是搭建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主要包括信息服务、转移代理、创新孵化三种类型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重庆高交会、技术产权交易所等常设技术市场。重点支持面向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技术服务平台,支持评估鉴证、孵化、技术产权交易、投融资服务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以多种形式促进科技成果物化,畅通科技成果转化各环节。于继续办好重庆高交会的同时

13、,构建网上交易平台。扶持10个区县和壹批行业技术协会建立常设技术市场。加强科技中介服务行业的服务规范和行业自律建设。(三)以重大专项为抓手,实施“5+10”创新工程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境保护、现代农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五大领域已经实施23个专项的基础上,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紧扣我市重点支柱产业、先导产业和科技能力建设,进壹步突出重点,加强集成,突出实施10个重大专项,每年投入40005000万元(约占科三费的50%),滚动实施2至3年。通过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要尽快形成壹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附加值高、竞争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产品和产业,从而探索创新的集群效应、产学研的结合

14、效应、人才的积聚效应、资源的凝聚效应,实现资源集成、效益彰显、机制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的目的。加强对重大专项的全程管理和专项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专项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关联政策。电子信息: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技术攻关,发展特色应用软件产业。重点支持仪器仪表、汽车摩托车等嵌入式软件系统及设备的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进企业资源规划(ERP)、电子商务、现代物流软件等企业信息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加快地理信息、智能交通、城市综合服务等政务综合信息处理系统平台软件的开发和应用。生物医药: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和创新药物、现代中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等的研发及产业化。重点支持生物医药关键技术、

15、新型制剂关键技术、现代中药关键技术、超声医学和数字医学关键技术、组织工程关键技术、基因芯片关键技术以及重大疾病诊疗关键技术等重大项目的攻关。环境保护:突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研究,配合蓝天碧水工程和清洁能源行动的实施,重点支持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烟气脱硫、清洁汽车、环保装备的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加快天然气汽车推广应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开发和产业化进程。支持农村能源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大力推广沼气等清洁能源技术。现代农业:以服务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为主线,重点支持农业科技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食品加工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良种创新工程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四个方面的技术攻关。建立全市

16、农业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加快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农产品贮藏加工重点实验室和农业技术工程中心建设步伐;进壹步完善重庆市农业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农业重点实验室、畜牧业重点实验室和南方小型肉牛良种繁育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制造业信息化为重点,选择40家重点企业继续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针对制造业升级所面临的重大共性和关键技术,重点推广应用模糊控制技术、CAD/CIMS等先进制造和管理技术、激光快速成形技术、数控技术、智能机械人技术等共性技术。重点支持以镁合金、铝合金为代表的高性能轻合金及复合材料、化工新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纳米材料、功能材料、光电子材料等新型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四)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完善科技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以重点行业、企业集团为骨干,转制科研院所和外资研发机构为先导,高成长型民营科技企业为新生的创新投入主体新格局。三支力量研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