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名词解释综合

上传人:粗**** 文档编号:133923797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名词解释综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名词解释综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名词解释综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新名词解释综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名词解释综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名词解释综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名词解释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指在 真实的教育环境中 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 操作程序 综合运用多种与技术 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 式 德育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 价值观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 正确的政治观念 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个人本位论 指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 而不是从社会出发 社会本位论 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 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 终身教育 由法国的保罗朗格朗在1956 年在 终身教育导论 中提出 人们在 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 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 包括 的各个

2、阶段和各种方式 既有学校教育 又有 既有正规教育 也有非正规教育 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学制 是 学校教育制度 的简称 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 规定着各 级各类学校的性质 任务 培养目标 入学条件 修业年限 管理体制以及各级 各类学校的关系等 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主题部分 人的身心发展 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解释的全部人生过程中 不断地发生的变化过程 特别是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教育途径 促进受教育者获得发展的渠道 方式的总称 从教师的角度而言 教 育途径是教师施加教育影响于学生的渠道与方式 从学生的角度而言 教育途径 是

3、学生获得发展的渠道与方式 美育 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 发展他们鉴赏美 创造美的能力 培养他们的 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学校教育结构 学校教育结构是指学校教育的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和组合 方式 任何学校教育系统都包含一定的组成部分 而他们的层次和类别以某种方 式组合起来 并形成一定的关系 就是学校教育结构 社区教育 在社区中 开发 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 开展 旨在提高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 促进成员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活动 课程计划 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 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 也是制定分科课程标准 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它由四部

4、分构成 课程计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及基本内容 分支型 学制 代学制是由两种结构所构成的 一种是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 另一种是横向划分的学校系统 前者叫做双轨学制 后者叫做单轨学制 双轨学 制以西欧各国为代表 单轨学制以美为为代表 介于上述两种学制之间的学制结 构 属中间型 叫做分支学制 分支型学制是前苏联创造的一种学制形式 在十 月革命前帝俄时代实施的是传统的欧洲双轨学制 十月革命后 建立了单轨的社 会主义统一学校系统 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 又部分恢复了帝俄时代文科中学的 某些传统和职业学校单设的做法 由此形成了动工有单轨学制特点 又有双轨学 制的某些因素的分支型学制 这种学制上通

5、 高等学校 下达 初等学校 左 中等专业学校 右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互连 有其优点 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教育表现出强烈的等级性 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刻板性 思想统治的道统性 教育过程的专制性以及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性 教育目的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和所 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望 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 的变化 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为所属各级各类教 育人才培养确立的总体要求 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 我国 的教育目的是促进德育 智育 美育 体育有机融合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使学 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

6、会主义建设者的接班人 教育合力 指学校 家庭 社会三方面教育在方向上统一要求 时空上密切衔接 作用上形成互补 协调一致 形成合力 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 义务教育 是根据法律规定 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 国家 社会 家庭 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 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潜在课程 是指在课程方案和学校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教育实践和结果 但属 于学校教育经常而有效的组成部分 可以看成是隐含的 非计划的 不明确或未 被认识到的课程 教育目标分类学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划分为认知领域 情感领 域和操作领域 共同构成教育目标体系 课程 广

7、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狭义的指某一 门学科 教科书 是教师和学生个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包括教科书 讲义 讲授提 纲 参考书 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在以外进行的活动 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的途径 是的 必要补充 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教育 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需要 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 有 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 陶冶品德 发展智力和体 力的一种活动 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适应一定社会 或一定阶级 需要和促进 社会发展的人 教育起源论 教育的起源主要有三种 1 生物起源论 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本

8、性 该理论最明显的错误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 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2 心理 起源论 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该理论的错误在于把有意识 的和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排除于教育之外 走向极端 3 劳动起源说 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 它强调了教育的社会性 突出人的教育 与动物的本能有意识性的本质区别 教育思想 是指人们对人类特有的教育活动现象的一种理解和认识 这种理解和 认识常常以某种方式加以组织并表达出来 其主旨是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 教育者 是教育构成的要素之一 它是指影响受教育者的知识 技能 思想 品 德等方面发展变化的人 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教育体制 教育机构与

9、教育规范的结合体 统一体 它是由教育的机构与教育的 规范体系所组成 教育科学 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是 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教育要素 教育的构成三要素是教育者 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 三者相互影响 相互联系 共同促进了教育的过程 教育规律 同规律一样 教育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 教育内部 诸因素之间 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 内在的必然的本质性联系 以及事物 教育 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就是同其他社会现象或教育现象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固 有矛盾 或彼此间的内在联系 全面发展的教育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使儿 童 少年在 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培养有理想 有 文化 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教育学 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受教育者 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学习 接受教育的人 是教育的对象 既包括在 学校中学习的儿童 青少年 也包括接受各种形式成人教育的学生 他们是学习 的主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