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泉市城区阳泉市第二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33897862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阳泉市城区阳泉市第二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西省阳泉市城区阳泉市第二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西省阳泉市城区阳泉市第二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西省阳泉市城区阳泉市第二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西省阳泉市城区阳泉市第二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阳泉市城区阳泉市第二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阳泉市城区阳泉市第二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50分)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政见各异,但其理论目标都在论证“治道”。这说明诸子学派( )A. 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 B. 共有相似的政治诉求 C. 主张对社会革故鼎新 D. 高度重视社会伦理道德2、孟子对孔子的思想做了进一步的阐发:天命为性,性赖于心,“心弗取不出”,这就必然归结到“教使然”。这体现出孟子主张( )A. 重视教化 B. 心由性生 C. 心外无物 D. 人性本善3、春秋战国开始,有这么一个思想发展的基本趋向,就是从王权儒学转向皇权儒学,这一思想转向最终由“中华帝国制度的总设计师”完成。该“总设计师”首倡( )A以德治民、爱惜民力 B用“仁

2、义”“王道”施政C法、术、势结合统治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董仲舒在对汉武帝策问中说:“天者,群物之祖也,故遍覆包函而无所殊,建日月风雨以和之,经阴阳寒暑以成之。故圣人法天而立道。”他的主要目的是( ) A. 宣传“天人感应”思想 B. 为儒学提供自然法则支持 C. 强化对君主的约束 D. 宣扬春秋“大一统”思想5、黄玉顺先生在咏董仲舒中写道:“天人合一见天志,天人感应威人主。抑人扬天似尚同,奉天法古可建功。”由此可见,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学说客观上的进步作用是( )A. 有利于神话皇帝的权威 B.有利于抑制君主的暴政C. 有利于思想文化的专制 D.有利于儒家文化的传播 6、元代王实

3、甫西厢记里描写崔莺莺遇到张生时回头偷看一眼,而明末金圣叹改编西厢记时,便删掉了崔莺莺这一动作。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王实甫未受儒家思想影响 B.明代理学影响的深入C.明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D.王实甫倡导个性解放7、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之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以下观点,与其上述思想明显不同的是( )A.“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B.“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C.“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D.“尧舜与途人一,圣人与凡人一”8、“夫道者,路也,不止一途;性者,心所生也,亦非止一种已也。”对李贽此语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追求个性与人

4、格独立 B.体现了资产阶级要求C.受到读书人普遍赞誉 D.基本否定了程朱理学9、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学术发展史上,顾炎武是一位开近代学术之先河的巨匠。从他开始,中国的学问开始摆脱官方意识形态的束缚,逐步走上相对独立发展的道路。对此,以下解读最准确的是( )A. 反对理学家脱离实际,提出和践行“经世致用”B.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并猛烈抨击之C.批判理学的伦理观,否定孔子的“圣人”地位D.发展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提出了进步的历史观10、九章算术的编纂者认为,“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这说

5、明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特点是( ) A注重实验 B理论探究 C适可而止 D注重实用11、“中土医书,方论浩繁。每论一病,必浮举阴阳五行,缠绕不休;每用一药,必为色香形味,分配脏腑。更或高谈脉理,妄事神巫。”这说明中医( )A具有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B诊断和治疗带有迷信色彩 C不受重视,医生地位低下D发展受到阻扰,作用较少12、文学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反映了人们渴望世外桃源的理想和追求,而西游记则塑造了敢于反抗斗争的孙悟空形象。两者都反映当时( )A.封建社会的由盛转衰 B.市民阶层的追求和价值取向C.封建统治的黑暗腐朽 D.封建等级观念受到极大冲击13、明朝中后期,传统的经典读物越来

6、越少,以戏曲、小说和日用类书籍为主的通俗读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大部分图书都有很多注释和注音。这一变化折射出( ) A. 商品经济助推大众文化传播 B. 士人价值追求发生改变 C. 刻印技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D. 通俗文化成为主流文化14、永乐九年(1411)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 )A. 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 B. 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 C. 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D. 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基础15、德国哲学家黑

7、格尔认为智者是希腊人的“启蒙者”,是以“智慧、科学、音乐、数学等教人”的教师,对智者哲学中积极部分给予肯定。这主要是针对智者学派( )A向城邦公民传授参政知识 B肯定人的价值和否定了神的意志C将研究对象由神转变为人 D鼓励雅典公民要积极参政16、古希腊的雕塑掷铁饼者持枪的战士刮汗污的运动家等,他们都高大雄健英姿勃发,充满了自信和热情。据此可知,古希腊( )A注重艺术教育提升公民素养 B开创人类体育竞技运动先河C雕塑水平成就突出领先世界 D追求完美的体格和人格精神17、有人谈到欣赏蒙娜丽莎的观感曾有这样的感受,认为蒙娜丽莎“薄情冷淡而又引人动情,美丽动人而又有点不可接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8、 A画所表现的是对宗教题材的“人”的歌颂B是激进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政治观的反映C刻画了现实生活中劳动人民的少妇的美丽D表现了人文主义学者对艺术欣赏的新情趣18、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新教伦理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新教还宣扬禁欲主义,主张节俭。这些新教思想() A. 打破了教会的精神垄断 B. 继承了天主教因行称义学说 C. 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D. 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9、“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

9、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这段材料说明启蒙思想家( )A. 摆脱了宗教思想的影响 B. 受到自然科学发展的启示 C. 揭示出社会发展的规律 D. 力图融合自然与社会法则20、美国作家房龙所著宽容一书中写道:“伏尔泰打开了所有的灯,请来了庞大的乐队,邀请公众参加,然后令他的敌人原形毕露。结果,敌人无计可施。”伏尔泰打开的灯是( ) A肯定人性,追求幸福 B追求自由,呼唤正义C理性至上,人非工具 D开明专制,否定宗教21、马克垚认为,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过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它极大的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启蒙运动的兴起就和它密切相关。这主要是因为牛顿革命( )A.彻底地摧

10、毁了神学思想 B.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模型C.推动了工业文明的到来 D.揭示了宇宙的普遍规律22、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B达尔文 C牛顿 D爱因斯坦23、达尔文的进化论对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此相符的是()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基础 优胜劣汰思想影响着被压迫民族的斗争 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世界观 为中国戊戌变法提供了思想武器AB CD24、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一百周年而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

11、,由37个国家参展。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挖耳勺和小脚绣花鞋。这说明( ) A西方人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 B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 C中国还没有跨过近代科学的门槛 D中国生产工艺落后 25、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在全球化第三阶段,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市场形成 B交通工具革新 C信息技术应用 D美苏冷战结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50分)26、(16分)儒家思想是传

12、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及世界影响深远。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儒家是希望通过“以德服人”的“王道”来实现其“内圣外王”理想的,但其思想并不为战国时君所重,倒是与儒家相异趣的法家大行其道,并且正是推行“以力兼人”之“霸道”而被儒者视若虎狼的秦国统一了天下。一一儒家经学思潮及其所反映的时代精神材料二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

13、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材料三 日本传统文化能够承接外来文化的刺激及压力,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日本的儒家学派,即朱子学。在伦理道德方面,承认人的物质欲望和需要,但主张个人利益的目的与归宿在于社会公益,这显然与儒家在承认“富与贵是人之所俗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的前提下,最终强调“天下为公”之思想一脉相承。在政治思想方面,主张“天赋人权”理论,但主张民权服从国权,强调儒学一贯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保留忠君报国之思想”。与此同时,保留儒家忠孝观念,使得日本近代化过程中,避免了东西方文化体系碰撞时人的原有价值观念体系崩溃、民族成员心灵分裂等一系列不良后果。近来年,日本经济界与学术界构筑了“日本式经营”的学说,其中列举的许多因素都具有儒家文化的特征。儒家文化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材料一中,儒家“王道”思想和法家“霸道”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儒学思想在当时不被重视,而法家思想却大行其道?(8分)(2)据材料二,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4分)(3)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是如何得以继承的。(4分)27、(18分)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