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区三江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题(无答案) 川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895261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綦江区三江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题(无答案) 川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重庆市綦江区三江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题(无答案) 川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重庆市綦江区三江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题(无答案) 川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重庆市綦江区三江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题(无答案) 川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重庆市綦江区三江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题(无答案) 川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綦江区三江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题(无答案) 川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綦江区三江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题(无答案) 川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綦江区三江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题一、精挑细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哪一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决议?( )A、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B、以共同纲领为新中国的施政方针 C、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D、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2、标志着除台湾省及一些岛屿外,祖国大陆领土全部解放的历史事件( )A、1949年4月,解放南京 B、1949年1月,三大战役结束C、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3、美国司令官克拉克在回忆录中写到“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

2、定上签字的司令官。”文中所说战争指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侵略越南的战争 C、抗美援朝战争 D、进攻伊拉克的战争4、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 )A、重工业 B 、农业 C 、交通运输业 D 、轻工业5、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的含义是 ( )、土地归国家所有、土地归集体所有、土地归乡镇所有、土地归农民所有6、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 )、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一五”计划的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7、下列各项,与中共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无关的是 ( )、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急于求成、苏联

3、撕毁合同8、某同学拿出一些“1969年发行”或“1971年发行”的毛泽东主席像章给同学们观赏,从这些旧物可以断定是 ( )A、建国初期的 B、抗美援朝时期的 C、文化大革命时期的 D、改革开放以后的9、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原则解决港澳问题,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C、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 D、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0、被视为改革开放开端的事件是 ( )A粉碎“四人帮”,结束国内的动乱局面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C安徽小岗村农民尝试包干到户取得成功D党中央部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步走战略1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是在 (

4、)A、农村 B、沿海地区 C、内地 D、城市12、1984年,为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夺得第一枚金牌的运动员是 ( )A、许海锋 B、李宁 C、容国团 D、郑凤荣13、党和政府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而特别加强的工作是 ( )A实施依法治国战略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C强调以德治国 D改革开放14、我国地理位置最南边的经济特区是 ( )A、汕头 B、珠海 C、深圳 D、海南15、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我国代表权的决议是在: ( )A、1949年 B、1956年 C、1971年 D、1972年 16、新时期以来农业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标志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

5、市C、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D、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17、2000年,中国代表团在悉尼奥运会上共获得几枚金牌? ( )A15 B26 C28 D3118、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是在哪个会议?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C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下列关于“863计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有关863项科技发明的计划 B、由四位老科学家首先提出C、是一项跟踪世界水平、发展高技术的计划D、“863”命名与1986年3月有关20、在筹建新中国时,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处理各民族关系的建议是( )A各少数民族都服从汉族的领导 B各民族一律平等C由

6、汉族同化其他的少数民族,实现民族统一D按照各民族人数多少排定地位次序二、看图学史21、识下列图片,回答问题:图一图二图三(1)1953年,中国提出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是什么?(2)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上的三件大事与上图有关,请简要说出这三件大事。(3)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说明了什么? 三、探究与运用22、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近年来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1)建国后,为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开展了什么运动?有何意义?(2) 我国是什么时间完成了对农业等的社会主义改造?(3)1958年,全国在农村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你对此作何评价?(4)为解决人民生计问题,我国在杂交水稻的研究

7、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你知道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人是谁吗?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你对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有何意见或建议? 23回顾我国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特征是以民主代替专制、以法治代替人治、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利代替以君主为代表的封建贵族特权,以工业化代替传统农业,不断地推进我国现代化。请回答:(1)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和法制化。哪个事件开启了近代化中国政治民主化和经济现代化? 1953年,我国提出了“一化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这里的”一化“是什么?我国已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的标志是什么?(2)什么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

8、建帝制,开创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部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叫什么?它诞生的意义是什么?它规定我国的根本社会制度是什么?这种制度建立起来的标志是什么?(3) 民主法制建设是不断巩固、完善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是在什么时期?这个时期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哪个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又成果突出,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这个时期开始的标志是什么?24“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一首经典歌曲爱我中华反映了各族人民热爱祖国,和平相处的和谐中华。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

9、新时期我国建立了怎样的新型民族关系?(2)西藏和平解放后,在西藏地区实行怎样的制度,以确保西藏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的事务? (3)近两年来拉萨极少数人企图将西藏从祖国分离出去,你怎样看待这些人的行为? (4)我国出台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请为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写一条宣传标语。四材料分析。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2020年新年即将来临之际,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2月31日在北京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新年贺词。材料一:“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

10、长方式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材料二:“我们将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支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扩大内地同香港、澳门的交流合作,坚定地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我们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积极促进两岸的交流合作,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推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业。 ”(1)材料一中提到“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看到这句话,你能想到我们国家

11、有关重视科学发展观的哪一项战略?(2)材料一中提到“着力加快改革开放”请你回答,我们国家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是在中共召开的哪次重要会议之后?(4) 材料二中提到“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都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实现的?(4)材料中提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一对台的方针的前提是什么?26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得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邓小平材料二: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在炼钢原料缺乏的情况下,群众只好把家中的铁器和做饭用的铁锅投进小高炉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三: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变化。时下,先进的中国人,喜欢上温馨的感恩节,爱上圣诞,更是钟情于浪漫的情人节, 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追寻似乎越来越淡,甚至产生了厌倦和无赖的感觉。我们一直引以自豪的“七夕,端午节,中秋节”,还有曾经最令人向往的“春节”似乎越来越淡离于我们视野,如此看来,中国人是不是在渐渐远离我们的传统文化?百度网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总结为什么我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为以后经济建设提供哪些教训?(3)在我国不断扩大开放的同时,请结合材料三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提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