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输容市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894469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输容市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苏输容市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江苏输容市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输容市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输容市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二次备课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三民主义。教学难点:理解三民主义。二、教学设计【情景导入】 【自主学习】(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1.人物简介:孙中山,名 ,号 ,被称为 ,曾化名 ,以后遂以 名世。2早期活动(1)1894年,孙中山上书 ,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2)1894年11月,成立 ,提出“ ”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3)1895年,孙中山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准备在 发动武装起义,失败后, 等人被捕牺牲,孙中山流亡海外,为继续革命作准备。(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1.背景:

2、 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 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的革命军、 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 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2.中国同盟会成立(1)概況: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 、 、 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 成立 。(2)成立的时间: 年。成立地点: 。总理: 。政治纲领,:“ , , , ”。大会决定创办 ,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3)性质:中国同盟会是 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 。(4)意义: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

3、的发展。3.三民主义:孙中山在 发刊词中,将同盟会政治纲领闻发为“ ”“ ”“ ”三大主义,合称“ ”。它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 。【重难点突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先推倒满洲人所立北京之野蛮政府。诛杀满洲人所立之皇帝,以敬万世不复有专制之君主。人人有承担国税之义务。人人当致忠于此新建国家之义务。凡为国人,男女一律平等,无上下贵贱之分。“中华共和国”为自由独立之国。 摘编自革命军材料二(革命军)以通俗浅显,适合当时社会需要,几于人手一编,卒赖其言为驱胡建国之本,功不在孙、黄、章诸公之下。(1) 在材料一中,邹容提出了什么思想?(2) 材料二中说革命军为“建国之本,功不在孙、黄

4、、章诸公之下。”结合材料一 加以简要说明。(3) 材料一的局限性是什么?怎样解释材料二中的“驱胡”之意?你怎样评价?三、课堂小结四、当堂训练1.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已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的签订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的签订和辛亥革命2.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被阐发为A民族主义 B民权主

5、义 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 ( )3. 孙中山指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这体现了三民主义的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扶助农工4.“我们革命之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为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把“社会革命”概括为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5.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是 ( ) A.战斗报 B.红星报 C.民报 D.民权报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

6、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二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12.2)(1) 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并概括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特点。(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康有为和孙中山思想的共同之处。五、教学反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