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合川区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半期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894195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合川区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半期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重庆市合川区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半期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重庆市合川区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半期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重庆市合川区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半期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重庆市合川区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半期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合川区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半期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合川区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半期试题(无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淀区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化 学 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0页,共38道小题,满分8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画图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一并交回。6本试卷化学方程式中的“ ”和“ ”含义相同。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Cl 35.5 Ca 40 Fe 56 Zn 65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

2、化的是A金属拉丝B甲烷燃烧C酒精挥发D冰雪融化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气 B石油 C海水D蒸馏水3下列空气成分中,常用于充入食品包装袋起防腐作用的是A氮气B氧气 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4下列标志表示节约用水的是 A B C D5氢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原子的质子数不同B原子的电子数不同C原子的中子数不同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6 下列物质中,不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 B蔗糖 C花生油 D酒精7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氧分子的是 AO2 B2O2 C2O DO2-8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A硝酸银AgNO3 B碳酸钾KCO3 C氧化镁MgO2 D氯化铁FeCl29下列数据是一些食物的

3、近似pH(常温),其中呈碱性的是pH3.54.52.93.36.36.67.68.0食物A葡萄汁B苹果汁C牛奶D鸡蛋清10下列图示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加热液体 C滴加液体 D过滤11某花圃的花卉缺乏磷元素,应施用的化肥是 A B CCO(NH2)2D12. 电热水壶用久后,内壁附着一层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下列物质中,能用来除去水垢的是 A酱油 B白醋 C食盐水 D水13下列各种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石墨作铅笔芯C用稀盐酸除去铁锈D用铜丝作导线14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4、C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15区别下列各组物质,选用的方法或试剂正确的是 选项物 质方法或试剂A空气、氧气和氮气燃着的木条B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酚酞溶液C稀盐酸和稀硫酸氧化铁D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16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用某些植物的花瓣制酸碱指示剂B用碎鸡蛋壳和食盐水制二氧化碳C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自制汽水D用塑料瓶、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膨松棉、纱布等制作简易净水器17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A滴入试管中,A与B接触后,在试管中的导管口处观察到有气泡冒出。下列液体A和

5、固体B的组合不可能出现上述现象的是 A水和烧碱 B稀硫酸和镁条 C稀盐酸和小苏打 D水和硝酸铵18根据右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A的溶解度大于BBt2时,A、B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t3时,将A、B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掉10g水,析出A的质量大D分别将A、B在t1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会增大19工业用盐中含有的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有毒物质,利用NH4Cl溶液可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 NaNO2 + NH4Cl = NaCl + NH4NO2 NH4NO2 = N2+ 2H2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NH4NO2由三种元素

6、组成B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反应为分解反应C利用NH4Cl 处理NaNO2最终转化为NaCl、N2和H2OD上述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四种20下列各选项与右图所示曲线相符的是 选项横坐标纵坐标A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锌粉的质量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产生气体的质量C向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生成沉淀的质量D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生活现象解释21.(2分)小明妈妈准备露营的食物。(1)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香

7、蕉 B. 面包 C. 鱼肉 D. 牛奶(2)牛奶中还含有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磷、硒、钙、钠、镁、铁、锌、铜、锰、钾等元素,其中能够防止人体骨质疏松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22.(2分)小明爸爸准备了一个急救小药箱。(1)3%的双氧水作为治疗外伤的消毒剂,与伤口、脓液或污物相遇时,人体中的过氧化物酶促使它立即分解生成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斯达舒” 可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其主要成分之一是氢氧化铝。氢氧化铝与胃酸(主要成分为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2分)小明一家与朋友们决定拼车出行。 (1)拼车出行的好处有 (填字母序号)。 A降低出行成本

8、B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C减少使用汽油,节约能源 D降低交通压力,缓解拥堵 (2)出行前,要给汽车加满汽油。汽油的成分之一为辛烷(C8H18),辛烷完全燃烧的产物中对气候变化有影响的是 。 24.(2分)途中他们路过首钢旧址。(1)一座座废弃的高炉已经锈迹斑斑,这是铁长期与 反应的结果。(2)这些废弃的高炉曾经用于炼铁,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炼铁的反应原理 。25(3分)他们到达了露营目的地。(1)大家共同搭建好帐篷。下列用品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做成是 (填字母序号)。 A. 尼龙篷布 B. 钢制撑杆 C. 羊毛毯子(2)小明用便携式微型净水器(如右图)去河中取水备

9、用。净水器的滤芯由多种滤材组成,包括PP棉、颗粒活性炭、压缩活性炭棒等,其中活性炭在净水过程中主要起 作用。(3)河水经过净水器后变得澄清透明,净化后的水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6(2分)在旁边葡萄园里,果农正在配制波尔多液。(1)果农分别向硫酸铜中加入沸水、生石灰中加入冷水,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2)然后将硫酸铜溶液缓慢倒入石灰乳中,边倒边搅拌,即配成波尔多液。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CuSO4 + Ca(OH)2= CaSO4 + 。27(3分)大家开始生火。 (1)有人带来了木柴和报纸,又捡来一些干树枝,这些可燃物中最容易被点燃的是报纸,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分析

10、其原因是 。 (2)用报纸和干树枝引燃木柴时,需将木柴架空,其目的是 。 (3)大家还准备了一些沙土,用于最后灭火,其灭火原理是 。28.(4分)大家开始烧烤食物,进行野餐。 (1)用下列物质腌制鱼肉,其中不属于调味品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A食盐 B酱油 C水(2)将鱼用铝箔包好进行烤制,很快鱼肉烤熟了,在烤制过程中体现了铝箔具有良好的 性。 (3)烤鱼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的体积很小(4)野餐结束后,收集到一些垃圾,可回收利用的是 。A矿泉水瓶 B金属饮料罐 C报纸科普阅读理解29.(5分) 阅读下面科普

11、短文(原文作者:袁越)。二氧化碳是著名的温室气体,它能让太阳光顺利通过,却会阻止地表热量的散失。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太阳的辐射强度只有现在的四分之一,为什么那时的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呢?最新的理论认为,液态的水(比如降雨)能够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再把它变为碳酸盐,沉积到岩石层中。同时,地球的内部很热,沉积在地壳中的碳经常会随着火山喷发而重新变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这就形成了一个碳循环。经过几亿年的时间,这个碳循环逐渐达到了某种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一定的含量。正是由于这些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生命的诞生促成了另一个碳循环。众所周知,生命的基础是光合作用,就是利

12、用太阳提供的能量,把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提取出来,连接成一条长短不一的碳链。这样的碳链被称为“有机碳”,因为它既能作为生命的“建筑材料”,搭建成生命所需的各种有机分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又能“燃烧自己”,产生能量供生命使用。有机碳的燃烧过程又可以称之为“氧化反应”,其产物就是二氧化碳和水。 南极冰钻的结果证明,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过去的1万年里基本保持稳定。但自工业化以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二氧化碳浓度开始逐年上升,同时段内地球大气层的平均温度也发生了变化。(见表一和表二)20101860 1900 1910 1940 1980 年份表二1860 1900 1910 1940 1980 年份表一15.415.014.6地球大气层平均温度()二氧化碳排放量(10亿吨)目前燃烧化石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大气中的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