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2020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894194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滕州市2020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山东省滕州市2020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山东省滕州市2020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山东省滕州市2020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山东省滕州市2020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滕州市2020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滕州市2020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 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模式:五主四环节教学模式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等基础知识。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客观地叙述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同时实事求是地总结其成就与失误。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它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认真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苏

2、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教学流程: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曾以巨大的牺牲力挽狂澜,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一个曾经对世界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超级大国,苏联在20世纪探索了一条国家发展的新道路。这一前所未有的社会实践,究竟是如何进行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俄是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板书: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弹性”改革列宁时代的探索课件展示导读提纲: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P7-P8第一目内容,思考解决以下问题时间:约3分钟1、列宁在经济领域是如何探索的?取得了什么成效?2、列宁在政

3、治上的探索措施是什么?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提炼答案并积极表现,踊跃回答(说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落实知识点,学会从宏观上的把握史实)师:学生回答后,点拨、强调:经济上:实行新经济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政治上:成立“苏联”生思考:新经济政策实施时间、原因、内容师总结: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其原因要上溯到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的国内战争,它们对俄国经济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不仅如此,(解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随着形势的发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的情况,农民开始不满,阶级敌人利用农民的不满,在一些地区组织叛乱。为此,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分析

4、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新经济政策的性质不是社会主义的,而是在一定限度内发展的资本主义,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它的实施极大的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 1927年国民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说明:帮助学生整体、全面认识新经济政策。)过渡:苏俄在经济步入正轨之后,在政治上也进行了探索,我们继续学习生思考:苏联建立时间、全称、加盟共和国师指导:利用P8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示意图,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地图,感知苏联辽阔的疆域和组成,并找到最初的4个加盟共和国(谐音识记法:“屋外有只白

5、鹅”),了解后来其数目扩大到了15个。(说明: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知识点的能力。)师补充:课件出示苏联国旗、国徽、播放国歌,并指导学生注意区别这几个历史名词:“沙俄”、“苏俄”和“苏联”沙俄(1547年1917年)苏俄(1917年1922年)苏联(1922年1991年)(说明:帮助学生明确历史概念,整体了解俄国历史发展进程)过渡:正如列宁的名字的意义一样:列宁时代,国家的政策,特别是经济政策具有相当的弹性。遗憾的是1924年,列宁逝世,这对苏联、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随后,苏联进入斯大林时代,以他为首的联共(布)将如何继续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探索呢? (课件展示图片:列宁

6、、斯大林)(二)“刚性”管理斯大林时代探索课件展示导读提纲: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P8-P10第二目内容,小组内合作探究完成以下问题时间:约3分钟1、斯大林在经济上是如何探索的?取得了什么成效?2、斯大林在政治上的探索措施是什么?有何影响?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圈点勾画知识点,并与组内同学进行探索、交流、讨论,后积极回答。 (说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师:引导学生依次回答以上问题,并适时点评、强调、点拨。 经济上:措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行农业集体化 成效: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政治上:措施: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7、影响: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说明:问题对学生的宏观概括能力和知识的整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可在学生学习前稍加点拨和引导)生思考: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 (说明:进一步细化知识点,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的学习方法)生思考:前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内容和成效(生答略)师点拨:课件出示:材料:孤零零的苏联看起来似乎不堪一击。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1/8,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对此,斯大林指出: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

8、可以蹂躏我们。图片:斯大林格勒的拖拉机厂(说明:使学生明确前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的客观性和成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师总结:由于苏联人民的艰苦奋斗,在两个五年计划建设期间,苏联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用十几年的时间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走完的道路。这个奇迹般的速度,来自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有效运作,也来自苏联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利用。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苏联人民的自信心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地位,而且也为以后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生:简单了解农业集体化的情况师总结:到1937年,全国基本完成农业

9、集体化,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3,耕地面积达99,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课件出示图片第聂伯河上的大坝、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但是在集体化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课件出示材料: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说明:帮助学生认识农业集体化的弊端: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农业产量停滞不前。为下面

10、学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做好知识铺垫)生思考:在新中国建设初期,我国有没有实施过以上类似的政策?(说明:培养学生中外历史的纵横对比能力)生思考:分析1936年新宪法制定的影响和宪法性质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P9小字内容,了解什么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帮助学生分析:经济上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上是个人的高度集权)过渡:面对苏联如此巨大的成就,我们的小平同志却说了这样一段话(课件展示):“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继续学习下面的问题:(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斯大林模

11、式课件出示导读提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9-P10最后一段内容,小组内合作探究完成以下问题时间:约2分钟1、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2、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呢?3、斯大林模式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说明:通过讨论、交流、探究与合作,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分析史实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也利于对“政策的执行要立足于本国国情”的理解。)师:在学生回答后,借助课件依次总结相应内容。第一个问题部分学生很可能照本宣科,师可根据情况略举实例解释说明。延伸补充:斯大林模式最终成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12、第二个问题可引导学生从弊端出发,提出针对性的教训,并提醒学生做好笔记;第三个问题,鼓励学生“以史为鉴”,畅所欲言,并适时点评,补充、总结,并进行情感教育。三、课堂小结本课讲述的是苏俄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政权,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他们的探索精神是值得每个国家学习的。同时,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要从中吸取教训,借鉴经验,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四、巩固检测测试题目一(课件展示)1、1923年,小明的爷爷要往莫斯科寄包裹,他在收件人地址栏中应该写的国名是( )A沙皇俄国 B苏维埃俄国 C苏联 D俄罗斯2、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力量和资金用于( )A.农业 B轻

13、工业 C能源和交通运输业 D重工业3、1936年苏联新宪法宣布苏联是( ) A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B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C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D民主社会主义国家4、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 ()A斯大林成为苏联领袖 B工业化基本实现C农业集体化基本完成 D苏联新宪法颁布5、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请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2)列宁说这话时,苏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6、总结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

14、建设出现的两次转折。测试题目二助学部分习题板书设计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反思: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编排,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从“列宁”和“斯大林”名字的意义及他们实施的政策特征出发进行了基本的整合:分别是(一)“弹性”改革列宁时代的探索、(二)“刚性”管理斯大林时代探索、(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斯大林模式。使本课内容一目了然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对本课的宏观认识。本课整体设计是按我校“五主四环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借助图片、文字材料等形式将知识形象化、简单化。引导学生遵循从宏观到微观的原则认知历史。同时,鼓励学生积极进行个性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通过巩固检测题和助学加强课堂落实,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不足之处:可能本课内容和补充的训练题目太多,所以学生在做助学时没能当堂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