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一中2020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3892044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宝坻一中2020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天津市宝坻一中2020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天津市宝坻一中2020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天津市宝坻一中2020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天津市宝坻一中2020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宝坻一中2020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宝坻一中2020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宝坻一中2020届高三化学第二次适应性测试题(限时6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P-31 Ga-701.中国传统诗词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分析不正确是( )。A.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B.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性质稳定,可通过物理方法得到C.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的燃放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 “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缭乱走空园”,“柳絮”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答案】A【解析】【详解】A.“紫烟”是水产生的雾气,它是水蒸发产生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是

2、一种液化现象,不是碘升华,故A错误;B.自然界中金单质的密度比较大,且化学性质稳定,可通过物理方法得到,故B正确;C.“爆竹”中含黑火药,燃放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柳絮”的主要成分和棉花的相同,都是纤维素,故D正确。答案选A。.【点睛】本题体现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难度不大,注意知识的迁移应用、化学基础知识的积累是解题的关键。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解熔融金属氯化物制备Na、Mg、AlB. 配制溶液时需加入稀硝酸防止水解C. “一带一路”中的丝绸的主要成分是天然纤维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 牙齿的矿物质Ca5(PO4)3OH+

3、F-Ca5(PO4)3F+OH-,故使用含氟牙膏可以防止龋齿的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A. AlCl3是共价化合物,不能通过电解熔融AlCl3制备Al,故A错误;B. Fe2+能被稀硝酸氧化为Fe3+,故B错误; C.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是天然纤维素,故C错误;D. 由平衡Ca5(PO4)3OH+F-Ca5(PO4)3F+OH-可知,增大F-浓度,平衡正向移动,生成更难溶的氟磷灰石,氟磷灰石比羟基磷灰石更能抵抗酸的侵蚀,故使用含氟牙膏可以防止龋齿的形成,故D正确。故选D。3.我国学者研制了一种纳米反应器,用于催化草酸二甲酯(DMO)和氢气反应获得EG。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

4、正确的是( )。A. Cu纳米颗粒将氢气解离成氢原子B. 反应过程中生成了MG和甲醇C. DMO分子中只有碳氧单键发生了断裂D. EG和甲醇不是同系物【答案】C【解析】【详解】A由图可知,氢气转化为H原子,Cu纳米颗粒作催化剂,故A正确;BDMO中CO、C=O均断裂,则反应过程中生成了EG和甲醇,故B正确; CDMO为草酸二甲酯,EG为乙二醇,则CO、C=O均断裂,故C错误;DEG与甲醇中OH数目不同,二者不是同系物,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C。4.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 向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2Fe2Cl2=2Fe32ClB. 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5、CO32-2CO2H2O=2HCO3-C. 向碘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双氧水:3H2O2I=IO3-3H2OD. 向CuSO4溶液中通入H2S:H2SCu2+=CuS2H+【答案】D【解析】【详解】A. 向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溴离子和亚铁离子都被氧化,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4Br+2Fe2+3Cl2 = 2Fe3+2Br2+6Cl,故A错误;B. 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反应生成碳酸氢钠,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CO2H2O = 2HCO3,故B错误;C. 向碘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双氧水,反应生成碘单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 H2O2 2I= I2+2H2O,故C错误;

6、D. 向CuSO4溶液中通入H2S,生成CuS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SCu2+=CuS2H+,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D。5.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或作反应物制氧气B. 进行中和热的测定C. 蒸干溶液制备D. 模拟工业制氨气并检验产物【答案】A【解析】【详解】A. Na2O2与水反应,H2O2在二氧化锰催化条件下都能制取氧气,二者都是固体与液体常温条件下反应,故A正确;B. 进行中和热的测定需要用到环形玻璃搅拌棒,缺少仪器,故B错误;C. 蒸干CuSO4溶液,因结晶硫酸铜受热会脱水,使得到的CuSO45H2O固体不纯,故C错误;D. 工业制氨气是在

7、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的,此处无高压条件,且检验氨气应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故D错误。故选A。6.下列化学原理正确的是( )A. 沸点:HFHClHBrHIB. 一定条件下可以自发进行,则C. 常温下,溶液加水,水电离的保持不变D. 标况下,1mol分别与足量Na和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比为【答案】B【解析】【详解】A. HF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最高,HCl、HBr、HI的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沸点升高,所以沸点:HFHIHBrHCl,故A错误;B. 反应4NO2(g)+O2(g)2N2O5(g)可以自发进行,则H-TS0,由于该反应气体分子数减小,S0,则,故B正确

8、;C. CH3COO-水解促进水的电离,CH3COONa溶液加水则CH3COO-浓度减小,对水的电离促进作用减小,水电离的c(H+) c(OH-)减小,故C错误;D. 酚羟基和羧基都能和Na反应生成H2,而NaHCO3只能与羧基反应生成CO2,所以1mol分别与足量Na和NaHCO3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比为1:1,故D错误。答案选B。7.邻甲基苯甲酸主要用于农药、医药及有机化工原料的合成,其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该物质能与溴水生成白色沉淀B. 该物质含苯环的同分异构体中能水解且含有甲基的共5种C. 1mol该物质最多能与4molH2生加成反应D. 该物质中所有原子

9、共平面【答案】B【解析】【详解】A邻甲基苯甲酸中不含酚羟基,不能与溴水生成白色沉淀,故A错误;B能水解说明含有酯基,甲酸酯基与甲基处于邻、间、对位有3种,再加上苯甲酸甲酯和乙酸苯酯一共5种,故B正确;C该物质中只有苯环与氢气加成,则1mol该物质最多能与3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C错误;D甲基碳属于饱和碳原子,其与周围四个原子构成空间四面体结构,不能全部共面,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B。【点睛】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是有苯环、碳碳双键、碳碳三键、醛基、酮,注意酯基和羧基不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8.对下列实验现象或操作解释错误的是( )现象或操作解释AKI 淀粉溶液中滴入氯水变蓝,再通入SO2,

10、蓝色褪去SO2具有还原性B配制SnCl2溶液时,先将SnCl2溶于适量稀盐酸,再用蒸馏水稀释,最后在试剂瓶中加入少量的锡粒抑制Sn2+ 水解, 并防止Sn2+被氧化为Sn4+C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D向含有ZnS和Na2S的悬浊液中滴加CuSO4溶液,生成黑色沉淀Ksp(CuS) Ksp(ZnS)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A选项,KI 淀粉溶液中滴入氯水变蓝,再通入SO2,蓝色褪去,二氧化硫和单质碘反应生成硫酸和氢碘酸,SO2具有还原性,故A正确;B选项,配制SnCl2溶液时,先将SnCl2溶于适量稀盐

11、酸,再用蒸馏水稀释,最后在试剂瓶中加入少量的锡粒,加盐酸目的抑制Sn2+水解,并防止Sn2+被氧化为Sn4+,故B正确;C选项,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原溶液中可能有亚硫酸根,因此不能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故C正确;D选项,向含有ZnS和Na2S的悬浊液中滴加CuSO4溶液,生成黑色沉淀,此时溶液中含有硫化钠,硫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化铜,因此不能说Ksp(CuS) Ksp(CuS),反应后溶液中锌离子浓度大,则abe为滴定ZnCl2溶液的曲线,故A错误;B某温度下,分别向10mL浓度均为0.1 molL1的CuCl2和ZnCl2溶液中滴加0.1 molL1的

12、Na2S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硫化铜和硫化锌,铜离子浓度和锌离子浓度减小,水解产生的c(H+)降低,溶液pH增大,硫化钠溶液呈碱性,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硫化钠溶液,溶液pH增大,溶液pH:abe,故B正确;CCuCl2在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c(Cl)= 2c(Cu2+) + 2cCu(OH)2,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化铜的浓度,c(Cl)2c(Cu2+)+c(H+),故C正确;Dc点时铜离子全部沉淀,此时加入的Na2S的物质的量等于原溶液中CuCl2的物质的量,所以生成CuS沉淀后,c(Cu2+)=c(S2),则Ksp(CuS)=1017.71017.7=1035.

13、4,d点加入20mL0.1 molL1Na2S溶液,溶液中硫离子浓度,c(Cu2+)=31034.4molL1,-lgc(Cu2+)=34.4-lg3= 34.4-0.5= 33.9,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A。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气体单质中,一定有键,可能有键B. PCl3分子是非极性分子C. 邻羟基苯甲醛的熔、沸点比对羟基苯甲醛的熔、沸点高D. ClO4-的VSEPR模型与离子的空间立体构型一致【答案】D【解析】【详解】A. 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没有键,A选项错误;B. PCl3分子中心原子P为sp3杂化,有一对孤对电子,所以分子构型为三角锥形,是极性分子,B选项错误;C. 邻羟基苯甲醛的羟基和醛基形成分子内氢键,而对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间氢键,所以邻羟基苯甲醛的熔、沸点比对羟基苯甲醛的熔、沸点低,C选项错误;D. ClO4-的价层电子对数为(7+1)2=4,所以ClO4- VSEPR模型为正四面体;中心原子Cl没有孤对电子,配位原子均为O,所以其空间立体构型也为正四面体,D选项正确;答案选D。【点睛】分子间氢键加强了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使物质熔、沸点升高,而分子内氢键不能加强分子之间的作用力。11.Zn(CN)42-在水溶液中可与HCHO发生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