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和平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3891973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和平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天津和平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天津和平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天津和平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天津和平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和平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和平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和平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查地理学科试卷第卷 选择题本卷共 15 小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在一些干涸的湖底,沉积物常常会裂开很大的缝隙,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垄脊和沟槽,使地表变得支离破碎。回答下面小题。1. 以下四幅图中的地貌景观符合材料描述的是A. B. C. D. 2. 该种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A. 风力强大的沿海地区B. 降水量季节变化大的地区C. 气候极为干旱的地区D. 地壳强烈隆起抬升的地区【答案】1. B 2. C【解析】【1题详解】据材料中关键词干涸湖底、风沿裂隙吹时、陇脊和沟槽、支离破碎等,可

2、判断其所描述的地貌为雅丹地貌,B正确。A为岱崮地貌,C为流水侵蚀而形成的千沟万壑的形态,D为丹霞地貌,均错误。故选B。【2题详解】雅丹地貌主要受风力侵蚀而形成,材料可知干旱湖底,说明地区气候相对较为干旱,材料有风岩裂隙吹时,说明该地存在定向风,因此推测地貌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干旱的地区,C正确。故选C。截至2018 年末,我国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 1.67 亿,占总人口的 11.9%。下表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的65 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和赡养比数据(赡养比是指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与 2064 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值)。回答下面小题。3. 推测以上四省市中近年来出生率最高的是A. 甲B

3、. 乙C. 丙D. 丁4. 四省市中甲的赡养比最高,最主要是因为A. 严格执行了国家控制人口的政策B. 环境优美吸引大量老年人口迁入C. 劳动年龄人口大量外出务工经商D.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高于其他地区【答案】3. D 4. C【解析】【3题详解】甲乙丙丁四省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甲地最高,说明该省份人口老龄化相对较为严重。而丁省份人口老龄化比例为7.2%,但赡养比为9.9%,说明该地020岁人口相对较多,占比较大,意味着丁省近年来出生率较高,新增人口较多,D正确。故选D。【4题详解】甲省赡养比最高,而且其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说明20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较少,结合人口增长及年龄段比例特征,可

4、推测该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可能迁出,导致该省抚养比较高。严格执行国家人口政策,青少年抚养比应较低,A错误。环境优美,吸引大量老年人口迁入,无法解释青少年抚养比较高的原因,B错误。劳动年龄人口大量外出务工经商,是导致该地老龄化和赡养比均较高的原因,C正确。人口预期寿命与赡养比无关,D错误。故选C。2018年9月15日凌晨2时,超强台风“山竹”在菲律宾东北部沿海登陆,强度有所减弱,进入中国南海之后强度再次加强,16 日夜间在我国广东西南部沿海登陆。回答下面小题。5. 下面四幅图中台风气压变化过程与材料描述相符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6. 该台风 15 日凌晨至 17 日凌晨的移动方向大致为

5、A. 自西南向东北B. 自东北向西南C. 自东南向西北D. 自西北向东南【答案】5. B 6. C【解析】【5题详解】台风为低压中心,据材料可知,台风在菲律宾东部沿海登陆强度有所减弱,可推测其气压升高。进入南海之后强度再次加强,可推测其气压又降低,而在我国广东西南部沿海登陆后由于地面摩擦力大及失去水汽补充,台风逐渐瓦解,因此气压中心气压升高,符合以上过程的应为乙,B正确。故选B。6题详解】据材料台风可知15日凌晨位于菲律宾东北,16日夜间位于我国广东西南部沿海,因此1517日移动方向大致应为东南向西北移动,C正确。故选C。下图为某市中心城区路网分布及某类商业网点的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7. 该

6、类商业网点应为A. 汽车 4S 店B. 便利店C. 大型超市D. 免税店8. 关于该城市的推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 该市为平原地区的中心城市B. 该市为沿河分布的中型城市C. 该市为河谷地区的工业城市D. 该市为丘陵地区的旅游城市【答案】7. B 8. A【解析】【7题详解】汽车4s店主要分布于城市外围交通便捷之处,且密度没有图中商业网点高,A错误。便利店往往分布于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且密度较大,B正确。大型超市往往分布于交通便利之处,但密度没有图中商业网点高,C错误。免税店一般分布于机场或大型城市周边,且密度没有商业网高,D错误。故选B。【8题详解】据图可发现该地道路密集,且商业网点密度大,

7、说明该地地势相对较为平坦且人口众多,人流物流量较大,A正确。若沿河分布其城市地域结构应为条带状,B错误。若该市为河谷的工业城市则其城市地域应呈现条带状分布,且商业网点密度不会如此之高,C错误。若该地位于丘陵地区,则不会形成图中团块状城市结构,D错误。故选A。【点睛】地形与城市空间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若位于平原地区则一般城市空间结构呈现团块状,而若有河流流经城市沿河流发展,则其空间形态将转变为条带状。除沿河流发展之外沿河谷发展的城市形态也往往是条带状的。而若在山区丘陵地区,则城市空间形态一般为组团状,区域和区域之间往往存在明显的分隔。下左图为中国黄土核心分布区域图,区域内黄土颗粒从西北向东南

8、逐渐减小。右图为黄土核心区某地土层剖面, 剖面显示,在地质历史时期,黄土与古土壌相间发育,古土壌中腐殖质含量显著高于黄土。黄土剖面能够推测地质 历史时期东亚季风的强弱,重建古气候模型。回答下面小题。9. 推测与黄土的物质组成成分比较一致的是A. 黄土高原上山脉的基岩B. 西北的沙漠C. 青藏高原的高寒荒漠土D. 南方的红壤10. 结合地层剖面图对当地古地理环境的推断最合理的是A. 黄土形成时期当地植被更加茂密B. 黄土形成时期当地气候持续温暖C. 古土壤发育时期冬季风更加强盛D. 古土壤发育时期流水作用较强烈【答案】9. B 10. D【解析】【9题详解】据图可发现黄土多分布于东南方向,而沙漠

9、则多分布于西北方向,材料中描述黄土颗粒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可推测该地受西北季风的影响,黄土与风沙自西北搬运至基岩山地处,受地形阻挡逐渐沉积,形成黄土高原,B正确。故选B。【10题详解】由该地深度可发现,古土壤与黄土分层分布。黄土形成时期,当地植被更加茂密,则腐殖质含量应较高与材料不符,A错误。黄土形成时期当地气候持续温暖,则植被将更加茂密,与其不符,B错误。古土壤发育时期冬季风更加强盛,则受冬季风的影响,风力侵蚀作用更加强烈,则反应为当地植被受破坏较为严重,腐殖质含量不应高于黄土层,C错误。古土壤发育时期气候相对较为温暖,因此植被更为茂密,腐殖质含量高于黄土,也正是由于如此,导致流水作用相对

10、较为强烈,D正确。故选D。2018 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为我国实施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完成下面小题。11. 城乡转型发展进程中,传统二元城乡关系体系下,乡村地区持续衰落,“乡村病”问题突出。下列属于“乡村病”的是A. 生产要素地域差异化B. 乡村人口明显老弱化C. 农村住宅日益奢华化D. 大气环境污染严重化12. 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总体目标。该目标体现的地理内涵是A. 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B. 推动乡村城镇化实现城乡协调发展C. 以人为本合理规划建设宜居乡村D. 因地制宜

11、开发资源促进产业发展【答案】11. B 12. A【解析】【11题详解】生产要素地域差异化本是城乡之间的差异,A错误。由于城市经济更发达,因此众多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经商导致,乡村人口明显老弱化,是乡村病的重要表现,B正确。农村住宅日益奢华化,并非乡村地区持续衰落的表现,C错误。相比于乡村,城市的大气环境污染更严重,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据材料“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可推测,该目标体现了地理内涵为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其中“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为经济发展,“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为社会发展,生态宜居为生态发展,A正确。故选A。2010 年中国制造业产值首次超

12、越美国,自此以后一直稳居世界首位,优势不断加大。建国 70 年来中国实现了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后期的历史性跨越。在此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工业基地规模和主导因素具有明显的差异。读中国工业基地形成与演化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13. 中国工业基地发展叙述正确的是A. 小型工业基地通常布局在大城市的边缘B. 中型轻工业基地发展高度依赖自然资源C. 科学技术成为所有大型工业基地发展主导因素D. 工业基地建设影响因素随规模扩大而变得复杂14. 下列措施有利于工业基地向大型化演变的是A. 促进产业升级转型B. 提升第二产业比重C. 扩大工业城市人口规模D. 大量建设工业新区新城【答案】13. D 14. A

13、【解析】【13题详解】据材料分析,小型工业基地主导因素为原材料和能源,因此其往往分布于原料丰富的区域,如矿区周边,A错误。中型轻工业基地发展主要依赖劳动力市场和基础设施,B错误。科学技术并非成为所有大型工业基地发展的主导因素,如装备制造、原材料工业往往也依赖资金支持,C错误。工业基地的建设因素会随着规模的扩大而变得更加复杂,多种因素均会参与到工业基地建设中,D正确。故选D。【14题详解】据材料可推测工业基地向大型化演变,主要依靠全球化科学技术、政策信息和资本的提升,因此A正确。故选A。15.日出前和日落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阳光被高层大气的空气分子和尘埃所散射,而使天空呈现的微弱光亮,一直持续到

14、太阳低于地平线 18以下后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曙光(日出前)或暮光(日落后)。若某地曙光与暮光相连,则称为“白夜”。回答下题。关于白夜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 极点附近地区白夜持续半年时间B. 每天白夜最长可持续 1 个多小时C. 纬度高于 48.5地区均可出现D. 我国境内不可能出现白夜现象【答案】C【解析】【详解】极点附近地区极昼和极夜现象均为半年左右,而在极夜现象发生时,太阳低于地平线18度以内的时间应不足半年,故白夜小于半年时间,A错误。地球每自转15度,时间相隔约一小时,太阳低于地平线18度以后消失,可推测曙光或暮光持续的时间为一小时多,因此白夜的时间最长可持续两个多小时,B错误。若要出现

15、白夜即曙光与目光相连可知夜弧长度应在36度以内,因此在夏至日时在我国若纬度高于48.5度的地区,均有可能出现白夜现象,C正确。我国最高纬度约为北纬53度,高于48.5度,因此可见白夜现象,D错误。故选C。第卷 综合题本卷共 3 题,共 55 分。16.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多次改道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二千五百年间,黄河大改道 6 次,局部改道几十次(如下图)。(1)概括黄河河道变迁的特点,并分析原因。(2)简述黄河历史上多次泛滥、改道对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影响。(3)新中国成立后,黄河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改道,分析原因。【答案】(1)改道次数多;涉及范围广(在山东丘陵南北两侧)。黄河流程长,流域面积广,水位季节变化大,含沙量高, 易泛滥冲毁河岸堤坝。流域下游地区除山东丘陵外地势普遍低平。(2)黄河改道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改变,进而影响区域的人口、聚落及人类活动的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例如;黄河泛滥、改道造成饥荒和社会动荡,人口外迁,改变人口的分布格局。黄河泛滥、改道带来的灾害和水资源分布的变化使古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