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河北区2020届高三“停课不停学”期间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3891956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河北区2020届高三“停课不停学”期间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天津河北区2020届高三“停课不停学”期间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天津河北区2020届高三“停课不停学”期间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天津河北区2020届高三“停课不停学”期间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天津河北区2020届高三“停课不停学”期间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河北区2020届高三“停课不停学”期间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河北区2020届高三“停课不停学”期间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区2020届高三年级“停课不停学”期间线上测试历史本试卷共100分。考试用时45分钟。第I卷1.县大约产生于春秋中叶的楚国,当时楚灭其北邻若干小国后置县,并设县尹、县公进行统治。县尹、县公,由贵族担任,国君可随时对其任免调遣。这反映出春秋时期A. 官僚政治体制正式确立B. 社会结构发生重大转变C. 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D. 贵族世袭特权已被取缔【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当时楚灭其北邻若干小国后置县,并设县尹、县公进行统治”可知,春秋中叶的楚国开始改变原来的地方制度分封制,设县尹、县公进行统治,县尹、县公,由贵族担任,国君可随时对其任免调遣,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C正确;据所学可知,秦

2、朝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A错误;“社会结构”指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材料没有涉及“社会结构”的变化,B错误;材料只是涉及楚国的局部地区,不能推断春秋时期其他国家的情况,D说法错误。2.隋唐时期,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十分流行,到宋朝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人们的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时人将这些变化概括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宋朝A. 市民阶层地位上升B. 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C. 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 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宋代婚姻择偶标准以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注重门

3、第,这主要和宋朝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原来的婚姻观念有关,D正确;市民阶层在中国古代社会地位较低,A排除;社会阶层流动无法解释材料中对经济地位重视的说法,B排除;理学主要强调的是“存天理,灭人欲”,与材料中对经济地位重视的说法相矛盾,C排除。故选D。3.明代中后期,某些地方的士绅力图以自我治理的方式,取代僵化无力的“保甲制”,维护地方的稳定与繁荣;内阁也出现了权力“宰相化”的要求。这可以说明,当时A. 专制主义日益强化B. 八股取士官员水平低下C. 地方出现分离倾向D. 国家治理机制需要调整【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士绅试图改革地方“保甲制”,中央内阁权力“宰相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4、明代政治机构的这种演变体现了国家治理机制需要调整以适应时代发展,D正确;内阁权力的“宰相化”会冲击专制主义,A排除;材料未涉及选官制度,B排除;地方士绅的做法体现的是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与地方分离倾向无关,C排除。故选D。4.明代中期太仓州嘉定县外冈镇,“土瘠则秋收必薄,故躬耕之家,无论丰稔,必资纺织以供衣食每夜静,机杼之声,达于户外。”“城中居民亦然。”这反映出A. 小农经济的衰退B. 家庭手工业适应市场需求C. 农村市镇兴起D. 区域性手工生产分工明显【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当时江南之家多要靠家庭纺织增加收入,而不是单纯依靠农耕,说明家庭生产经营发生变化,B正确;明清时期中国

5、农耕经济高度繁荣,A排除;材料未涉及农村市镇兴起,C排除;材料未涉及手工业的区域分工,D排除。故选B。5.下面是“宋元时期江南纺织技术与机具的发展状况表”。表中现象类别状况脚踏缫车宋代逐步取代了手摇缫车大纺车人力摇动、畜力或水力大纺车(水转大纺车)提花织机多综多蹑和束综提花相结合的大型提花机A. 造成小农家庭纺织业走向了解体B. 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C. 证实了经济重心不断南移过程D. 导致新生产方式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宋元时期的纺织技术不断进步,有利于更多的纺织品进入市场,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B正确;小农经济走向解体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A排除;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

6、C排除;明中叶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与材料时间不符,D排除。故选B。6.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在杭州、泉州设置市舶都转运司,“官自具船”,选人到海外进行贸易,所得利润中,“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这表明元初A. 政府重视海外贸易B. 商人所受剥削严重C. 官员注重发展商业D. 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元朝时期政府不仅有专门的贸易机构,还提供船舶鼓励海外贸易,说明政府重视海外贸易,A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官、商在对外贸易中的利益分配,未涉及政府对商人的盘剥,B排除;材料是元朝政府的行为,并非是官员的个人行为,C排除;当时的经济结构仍然是小农经济为主,D排除。

7、故选A。7.如图为汉武帝初年和汉宣帝末年法家或法吏与儒家或儒者出身的公卿所占可考公卿总数比重的情况示意图。这种变化反映了汉代A. 法、儒以外学派的消灭B. 察举制度的日益完善C. 外儒内法的统治方式D. 社会主流文化的转型【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数据可知,汉武帝初年法家或法吏出身公卿的比重较大,而到汉宣帝时期儒家或者儒者出身的公卿比重显著上升。这主要和汉武帝采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有关,体现的是社会主流文化的转型,D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察举制的标准是孝廉,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材料与外儒内法的统治方式无关,强调的是儒家思想官

8、吏选拔的影响,C选项排除。8.“以前的地位显赫的国家官员现在变成了轮流坐庄的贵族,因而就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了。另外,国家公务由这么多公民承担,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是一段十分有益的人生经历。因此,同其他古代国家相比,雅典拥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这意在说明雅典A. 国家官员不再履行管理职责B. 民主政治提高了公民素质C. 国家事务应由贵族最终决定D. 公民教育有利于处理公务【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强调的是公民承担国家公务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素质,B选项符合题意。国家官员不履行管理职责的说法明显错误,A选项排除。梭伦改革时期通过财产等级制度就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国家事务最终由公民大会决定,C选项

9、排除。材料未涉及公民教育与处理公务之间的关系,D选项排除。9.某西方学者这样评论罗马法:“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下列对“理性”的最准确理解是A. 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以前的习惯法B. 罗马法能及时适应新的发展要求C. 罗马法形成了较完备的法律体系D. 罗马法主要保护了统治阶级利益【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是由习惯法发展而来的,所以说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之前的习惯法,故A项错误;罗马法是随着罗马统治地域的不断扩大,对法典进行不断地编撰、充实,因此材料中的理性指的是罗马法能够适应新的要求而

10、不断发展,故B项正确;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但是法典的完备性与材料中所述的理性不存在关联,故C项错误;D项是说的是罗马法的局限性,罗马法与现代法制相比较,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性和时代的局限性,但是局限性的叙述和材料中的描述不存在关系,故此项排除。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名师点睛】罗马与罗马法的来历:1、罗马是古希腊文明的正统继承者和西方古典文明新的开拓者。罗马崛起于亚平宁半岛的台伯河畔,以蕞尔小邦征服意大利,最后建立了雄霸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2、罗马人以灵活务实的态度逐步摸索出一整套治理国家的经验,制定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丰

11、富和发展西方古代政治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10. 孟德斯鸠曾说:“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以后,每一个城市便表现了它自己的特色既然人们不过是由于一种特殊的法律上的规定才成为罗马公民的因此人们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在孟德斯鸠看来,更多意大利人成为罗马公民A. 加剧了罗马社会矛盾B. 扩大了罗马统治基础C. 有利于罗马帝国统一D. 导致罗马失去凝聚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每一个城市便表现了它自己的特色”“人们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可见在孟德斯鸠看来,更多意大利人成为罗马公民导致罗马失去凝聚力,故选

12、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11.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A. 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B. 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C. 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D. 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答案】C【解析】“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等谚语是16世纪德国社会流行的,这反映出宗教改革前德国民众对基督教会腐败的痛恨,但人们还是信仰上帝的,故A项错误,C项正确;欧洲首次思想解放是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故B项错误;法国启蒙运动是在18世纪,故D项错误。12.梁启超在谈到哥伦布

13、发现新大陆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哥伦布之后,有无数哥伦布;郑和下西洋之后,竟无第二个郑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经济形态的不同B. 外交理念的差异C. 中国缺乏航海家D. 航海目的的迥异【答案】A【解析】【详解】哥伦布航海和郑和航海的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形态的不同,西方商品经济具有扩张性,中国的小农经济具有内敛性,A正确;西方航海不属于外交,B排除;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故选A。13.亚当斯密认为,分工能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其原因是:第一,分工能使劳动者的熟练程度得到提高;第二,分工使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可以节省与生产有关的直接劳动时间;第三,分工使专门从事

14、某项工作的人较容易改良工具和发明机械。斯密的理论A. 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扩大生产的需要B. 促进了专业技术工人经济地位的提高C. 反映航海条例对英国经济的影响D. 从根本上否定了英国传统重商主义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内容“分工能使劳动生产率提高”描述体现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以“分工”来提高“生产率”,从而增加单位时间内产品的总量,因而适应了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扩大生产商品的需要,A正确;材料与技术工人经济地位改善无关,B排除;航海条例主要打击的是荷兰的海上贸易,C排除;自由主义的提出是取代重商主义的标志,D排除。故选A。14.“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业和商业的利

15、益却几乎全无代表!”英国的这种情形被根本改变是在A.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B.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C.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D. 十七世纪八十年代【答案】B【解析】【详解】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打破了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B正确,ACD排除。故选B。15.美国1787年宪法中包括了联邦制度、三权分立等内容,却没有明文规定人民的基本人权,这部分内容直到1791年修正案才补上。这说明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A. 坚定地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B. 存在着种族歧视的观念C. 致力于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权D. 受启蒙运动的影响较少【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成立之初是一个松散的邦联,无法解决诸多问题,面临政治体制的危机,因此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制定一部完备的宪法,成为美国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所以美国1787年宪法中仅包括了联邦制度、三权分立等内容,却没有明文规定人民的基本人权。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坚定地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与没有明文规定人民的基本人权无关;B选项错误,1787年宪法没有明文规定人民的基本人权,这里的人民包括欧洲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