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7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上传人:wei****08 文档编号:133890858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2017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陕西省2017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陕西省2017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省2017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2017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卷类型:A宝鸡中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历 史命题人: 审题人:说明:1.本试题分I、II两卷,笫I卷的答案要按照A、B卷的要求涂到答案卡上,第I 卷不交;2.全卷共二个大理53小题,满分100分,100分钟完卷。第I卷(共60分)、选择题(共50个小题,毎个小题1.2分,共60分)。1.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A.有利于扩大西用统治范围 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C.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 D.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2.“唐制,任免唐吏,须经吏部:出纳帝命,则为门下省之职。皇帝俗用.何人

2、,须照此程序办事。中宗时,权宠用事,常用皇帝直接颁下敕书,斜封付中书,任命官吏。时人称所授之官为斜封官,这表明A.君主权力被削弱 B.用人机制较完善 C.宦官专权己出现 D.行政规则受干扰3.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哀落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4.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价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时说:“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下列各项对“此田制”的理解正确的是A.隋唐时期为保证政府财政收入而开始实行B.它规定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

3、由政府平均分配C.它有利于对无主荒地的开垦和农业的恢复与发展D.它有利于消除土地兼并现象5.宋代限制各国朝贡使团的规模,下令“擅载外国入贡者”,否则将处以“徒二年,财务没官”的惩罚;同时鼓励海商招徕蕃商来华贸易,“蕃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 这说明宋代A.逐步放弃朝贡贸易的体制 B.加强了海外贸易的管理和征税C.调整重农抑商为官商分利 D.对海外贸易采取了务实的政策6.据史记记载,泰“立石刻,颂秦徳,明得意”,称颂秦始皇仁、义、圣、德,“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亊,合同父子”,使“尊卑贵贱,不逾次行”。这反映出秦朝A.重视人伦秩序和社会教化 B.注重维护官僚政治体制C.借法家思想建

4、立君主专制 D.以仁义道德来遏制人欲7.下图是近年出土的西汉海昏侯(汉武帝之孙刘贺,史称汉废帝)墓葬中的两枚印章。 除此之外,还出土了数量惊人的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坊织品、陶瓷器等珍贵文物,以及大量竹简、木牍。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图10A.从图上文物字体可见篆体依然是当时的主流通行字体B.从墓葬的规格可见当时王国问题对中央集权威胁巨大C.该墓葬出土的精美器皿大多出自官营手工业工匠之手D.该墓葬的竹简木牍有可能记载着儒家和佛教思想精髓8.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C.太平天国

5、, 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9.美国百森(18751967年 就中国近况谈到:“西方普遍认为这场起义取得的胜利是暂时的,我认为这不正确。革命从一开始便进展顺利,起义军展现出了良好的战略判断力。这是一场现代化的战争。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受到了很好保护亊实上,各国一直在等待借口进行干涉,以此造成中国人最惧怕的亊情,即瓜分中国。”文中的“起义”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10.开平煤矿在甲午战争前每天产煤不过七八百吨,1894年曰产量己超过一千吨,而1898 年年产量增至七十三万吨。大大超过了战前水平,其他洋务企业类似此情况者尚多。由此可见

6、A.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中国己经赶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浪潮C.洋务企业在甲午战争后仍然持续发展D.清政府被迫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11.下表是“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年代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18493281779692342501001885307140392351714977081001911481016204416944451529696100该表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晚清政府税收逐年提升 B.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C.经济结构犮生巨大变动 D.民族工业取得初步发展12.著名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

7、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 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故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故争的共同之处是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13.“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曾国藩 讨粵匪檄)这从侧面反映了A.列强侵略论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 B.太平天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C. 曾国藩兴办洋务以实现富国强兵 D.太平天国农

8、民的愚昧无知和落后14.1866年郭嵩焘称:“夫将欲使中国火轮船与洋人争胜,徒恃官置之一二船无当也。使商民皆得置造火轮洋人之利,能与洋人分利,即能与争胜无疑矣。”这一认识A.表明洋务思想有新发展 B.反映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C.加快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15.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A.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余地 B.革命党人迫求民主共和的精神C.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 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16.20世纪初,广东中部地区很多女性在织绣厂工作,其中上千名女孩组成了个协会专门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和丈夫

9、过新式的生活,有回娘家看望母亲的合法权利。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传统的家庭格局逐渐改变 B.女性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C.女性成为社会生产的主力 D.工业文明推动了观念进步17.建国后某一时期,作为统一战线的政治组织人民政协继续起着调整阶级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A.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起来 B.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C.政协成为各党派联合执政的机构 D.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己发生改变18.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于2014年6月25曰至28曰赴台湾访问,这是1949年以来大陆对台亊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首度踏上宝岛的土地。放在65年的时间长度、放在海峡两岸“战争与和平”悲欢与离合的历史厚度

10、去观照,此访意义相当重大,堪称“两岸关系好转的一大步”。这说明A.两岸的政治对话已获得实质性突破 B.“一国两制”己受到台湾高层领导的认可 C.“九二共识”得到再次确认和全面体现D.拓展交流渠道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19.1949年,华北出现旱灾,粮食、棉花供应困难,司徒雷登希望美国经济合作总署的物资能运到中国。此外,他认为提供大批借款和进行贸易对中国工业化也有帮助。中国外交人员告诉他,美国在断绝与国民党的关系上没有正式表示,实现这些事情并非易事。此事件表明当时A.美国改变了扶蒋的政策 B.美国企图用经济封锁要挟新中国C.中国已经确立“一边倒”的外交战略 D.新中国对美交往的原则基本形成20

11、.1963年,毛泽东提出发展“两个中间地带”即“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文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毛泽东提出这一外交政策的背录是A.中法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B.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变化C.美苏争霸态势趋于缓和 D.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21.本世纪初,加强了我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合作,成为我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十分熏要的历史成果是A.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 B.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经济活动C.发展与东南亚联盟的友好关系 D.成立多方共贏的上海合作组织22.1958年,美国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

12、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髙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況不符23.中共中央在一份关于农村工作的文件中规定:生产队范围内的土地,都归生产队所有;生产队集体所有的牲畜、家具,公社和大队都不能抽调;有些生产大队,现在仍然作为基本核算单位,只要群众同意,就应该积极办好。这文件的主要精神A.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B.落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有利于当时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D.改变了

13、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24.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 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促进全国革命高涨的最重要因素。”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强调农民阶级是革命主力军 B.纠正了王明、博古“左”倾错误C.推动国民革命运动最后胜利 D.阐释中国革命道路的独特性25.1992年邓小平讲“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风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伹要坚决地试。”其背录是A.“文革”刚刚结束,“左”倾思想仍然占统治地位B.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

14、革开放全面展开C.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D.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6.公元前415年初,雅典公民大会就是否出兵远征西西进行表决,在大多数赞成少数反对的情况下通过了出兵决议,结果大败而回,帝国从此由盛而衰,这说明A.雅典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B.希腊民主制在雅典的宪美体现C.直接民主易导致群体非理性决策 D.决议有利于雅典向海外扩张27.“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因此“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情形在雅典是不存在的。这说明A.雅典的社会结构有效制约了权力的滥用 B.雅典选举制度没有等级差别和贵贱之分C.人人平等是雅典社会民主和自由的基础 D.轮番而治有利于雅典社会的正义与公平28.谢冬慧在罗马法的借鉴价值中指出,公元12世纪始,罗马法又为时人所发掘、整理和研究,再现昔日的辉煌,史称“罗马法复兴”。由于特殊的历史需要,罗马法覆而不灭。导致罗马法复兴的“特殊的历史需要主要是指A.建立人文主义世界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