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语文复习测试:7年级(上)·古诗文

上传人:wei****08 文档编号:133890138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考语文复习测试:7年级(上)·古诗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中考语文复习测试:7年级(上)·古诗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中考语文复习测试:7年级(上)·古诗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中考语文复习测试:7年级(上)·古诗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考语文复习测试:7年级(上)·古诗文(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中考语文复习测试:七年级(上)古诗文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1.观沧海是一首(体裁)诗,作者,字孟德,(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蒿里行等,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2.“乐府”是代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或简称“”。它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种新诗体。说明:本册书中的诗歌部分,加曲线的句子为中考易考名句。后面诗歌相同,不再重复说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首句交代观海的地点,为下文所见所闻做铺垫。“观”字统领全篇。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观海时俯瞰沧海的全景。“澹澹”,水波荡漾

2、的样子。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动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四句描写眼前的实景。前两句写山岛的草木之盛,是近看所见,静态描写;“洪波涌起”是远观的动态描写。这四句话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为下文展开想象埋下了伏笔。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是想象的虚景。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概,这里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了要统一全国的远大志向和开阔胸襟。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两句诗在步出夏门行各章末尾都有,应为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主旨大意】 诗人勾画

3、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时间:5分钟满分:13分)一、诗歌鉴赏。(6分)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了悲凉伤感的意境。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3分)二、名句默写。(7分)3.(2019遵义)水何澹澹,。4.日月之行,;星汉灿烂,。5.观沧

4、海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句子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号,代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合称为“”。2.题目中的“王昌龄”是代边塞诗人,“左迁”的意思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开头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苦的气氛。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面两句抒情做铺垫。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运用拟人手法,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主旨大意】本诗写诗

5、人在暮春时节听到友人被贬的消息后托月寄情,表达了诗人对遭贬谪的友人的同情、关切和思念之情。(时间:8分钟满分:11分)一、诗歌鉴赏。(8分)1.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了离别伤感的愁绪?(2分)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3分)3.“杨花”“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诗人为什么要写“杨花落”“子规啼”?(3分)二、名句默写。(3分)4.,闻道龙标过五溪。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运用拟人手法借月抒怀的名句是:,。次北固山下1.次北固山下作者,代诗人。次北固山下是其名篇,“次”在这里是的意思。2.古代

6、诗歌按照体裁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包括和绝句。律诗有句,分为和两种。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这一句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之中蕴含着“新旧交替”的哲理。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乡书”即家书,家信,运用设问的手法,抒发了淡淡的乡思

7、愁绪。遥应首联,首尾呼应。【主旨大意】 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时间:5分钟满分:8分)一、诗歌鉴赏。(5分)1.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2分)2.请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3分)二、名句默写。(3分)3.(2019青岛)次北固山下中,“,”一句,写出了春天潮水涨满后,江水浩渺,江面似乎与岸齐平的开阔景象。4.(2019随州)我们要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早日把随州建设成“,”的生态家园。(王湾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1.天净沙秋思作者,号东篱,代戏

8、曲作家。天净沙秋思是一首(体裁),“天净沙”是,“秋思”是,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2.元曲,是盛行于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和。散曲,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和散套两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开篇写景,作者选用九种景物,描绘了一幅萧条、清冷、悲凉的晚秋图,为下文的抒情奠定了基调,渲染了气氛。“小桥流水人家”以温馨的画面反衬天涯游子远离家乡的孤苦之情。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断肠人在天涯”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主旨大意】 这首小令描写了凄凉、萧瑟的深秋晚景图,表现了天涯游子浓重的思

9、乡之情和远离家乡的极度悲伤、愁苦之情。(时间:5分钟满分:9分)一、诗歌鉴赏。(5分)1.这首曲中的“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2分)2.(2019太原二中模拟)对天净沙秋思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

10、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二、名句默写。(4分)3.(2019连云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同样是咏秋,刘禹锡秋词中的“”写出了秋天明艳的景致,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5.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与首句“枯藤老树昏鸦”句法结构和情绪渲染一致的句子是:。世说新语二则咏雪1.常识概要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组织编写的一部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2.重点实词(1)与儿女讲论文义()(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3)撒盐空中差可拟()()(4)未若柳絮因风起()()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译文:2.

11、撒盐空中差可拟。译文:陈太丘与友期行重点实词(1)陈太丘与友期行()(2)尊君在不()(3)太丘舍去()()(4)相委而去()(5)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译文:2.尊君在不?译文: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译文:论语十二章1.常识概要(1)论语是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合称为“四书”,作者是,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的言行。(2)孔子,名,字,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家学派创始人,世称“”。2.重点实词(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3)吾日三省吾身()()(4)为人谋而不忠乎()(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6)传不习乎

12、()(7)学而不思则罔()(8)思而不学则殆()(9)人不堪其忧()(10)饭疏食,饮水()()(11)择其善者而从之()(12)子在川上曰()(13)博学而笃志()3.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亦在其中矣()()(3)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切问而近思三十而立()()()()(4)其择其善者而从之乐亦在其中矣()()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2.,其不善者而改之。3.学而不思则罔,。4.子夏曰:“,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5.(2019盐城)子曰:“,可以为师矣。”(十二章)1.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2.论语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里,下面的一组成语中有三个不是出自论语,请你找出来。(只填序号)。温故知新舍生取义愚公移山择善而从任重道远诲人不倦一鼓作气见贤思齐(时间:15分钟满分:28分)一、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13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