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二十四季目光与机遇)专题三周三晨读篇(含解析)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886315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二十四季目光与机遇)专题三周三晨读篇(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二十四季目光与机遇)专题三周三晨读篇(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二十四季目光与机遇)专题三周三晨读篇(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二十四季目光与机遇)专题三周三晨读篇(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二十四季目光与机遇)专题三周三晨读篇(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二十四季目光与机遇)专题三周三晨读篇(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二十四季目光与机遇)专题三周三晨读篇(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二十四季目光与机遇)专题三周三晨读篇(含解析)专题三 周三晨读篇 【日积月累】读一读,积累下列成语皮里阳秋【释义】指藏在人们心中的褒贬。【例句】11月19日,北京电视台台长王晓东因病去世,次日郭德纲便在微博上发出一首皮里阳秋的打油诗,同时配了一张红双喜的图片。贫嘴薄舌【释义】指话多而尖酸刻薄,使人厌恶。【例句】那些段子多得数不清,可是难道观致不做了就好了?换这些贫嘴薄舌的人来做试试!你什么也没有做错。牝鸡司晨【释义】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例句】我们对晚清的观察最大的误解之一,就是认为慈禧太后垂帘听政造成“牝鸡司晨”女人当国,然后造成好像独裁。凄风苦雨【释义】形容

2、天气恶劣。后用来比喻境遇悲惨凄凉。【例句】凄风苦雨里,鲁能吞下了一场窝火的失败。照理说,鲁能场面上并没落下风,队员们的拼劲儿也足够,但比赛照旧输了。平分秋色【释义】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例句】FC东京 上个赛季两度交手,双方1胜1负,实力平分秋色,本赛季4月份首次交手的时候,东京不敌广岛,本场比赛必然有意复仇。【古韵寻音】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李煜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译文】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历史,幅员辽阔。宫殿高大雄伟,可与天际相接,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就像罩在烟

3、雾里的女萝。在这种奢侈的生活里,我哪里知道有战争这回事呢?自从做了俘虏,我因为在忧虑伤痛的折磨中过日子而腰肢减瘦、鬓发斑白。最使我记得的是慌张地辞别宗庙的时候,宫廷里的音乐机关/教坊的乐工们还奏起别离的歌曲,这种生离死别的情形,令我悲伤欲绝,只能面对宫女们垂泪而已。【赏析】李煜的词的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此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留恋。故有人说:李煜不是个好皇帝,但是个好的诗人。【感悟

4、经典】 送李凌虚台记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8也。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

5、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译文】居住在南山脚下,自然饮食起居都与山接近。四面的山,没有比终南山更高的。而城市当中靠近山的,没有比扶风城更近的了。在离山最近的地方要看到最高的山即终南山,应该

6、是必然能做到的事。但太守的住处,开始还不知道附近有山。虽然这对事情的好坏没有什么影响,但是按事物的常理却不该这样的,这就是凌虚台修筑的原因用以观山。就在它还没有修建之前,陈太守杵着拐杖穿着布鞋在山下闲游,见到山峰高出树林之上,山峰重重叠叠的样子正如有人在墙外行走而看见的那人发髻的形状一样。陈太守说:“这必然有不同之处。”于是派工匠在山前开凿出一个方池,用挖出的土建造一个高台。台子修到高出屋檐才停。这之后有人到了台上的,都恍恍忽忽不知道台的高度,而以为是山突然活动起伏冒出来的。陈公说:这台叫凌虚台很合适。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下属苏轼,让我写篇文章来记叙这件事。苏轼回复陈公说:“事物的兴盛和衰败,是

7、无法预料的。这里从前是长满荒草的野地,被霜露覆盖的地方,狐狸和毒蛇出没的所在。在那时,哪里知道今天这里会有凌虚台呢?兴盛和衰败交替无穷无尽,那么高台会不会又变成长满荒草的野地,都是不能预料的。我曾试着和陈公一起登台而望,看到其东面就是当年秦穆公的祈年、橐泉两座宫殿遗址,其南面就是汉武帝的长杨、五柞两座宫殿遗址,其北面就是隋朝的仁寿宫也就是唐朝的九成宫遗址。回想它们一时的兴盛,宏伟奇丽,坚固而不可动摇,何止百倍于区区一座高台而已呢?然而几百年之后,想要寻找它们的样子,却连破瓦断墙都不复存在,已经变成了种庄稼的田亩和长满荆棘的废墟了。相比之下这座高台又怎样呢?一座高台尚且不足以长久依靠,更何况人世

8、的得失,本就来去匆匆岂不更难持久?如果有人想要以高台夸耀于世而自我满足,那就错了。世上确实有足以依凭的东西,但是与台的存在与否是没有关系的。”我将这些话告诉陈公后,下来为他写了这篇记。【文苑漫步】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 第一次接触香格里拉这个词还是八十年代中期,在一本简易英语课外读物中,“香格里拉”意即世外桃园。但事实上,香格里拉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地方,它就在中国滇西北一带。纳西话叫香格里;拉,只是后缀,中甸一带康巴藏民称它香巴拉。它开始被世人关注,是缘于一位俄国导演1937年拍的电影被遗忘的王国。影片中这个叫香格里拉的地方,有高原雪山、蓝月亮峡谷、森林牧场牛羊,还有与自然和谐依存的民风。它激起了寻

9、梦的热情,人们这才发现了一个名字:美籍奥地利学者约瑟夫洛克。洛克1884年出生于维也纳,1905年去美国求学。1922年他以植物学教授的身份到云南丽江采集标本。这一方水土立刻迷住了他,从此他把灵魂融入了这方水土,一住就是二十年,从事纳西族民风、民俗、文化、宗教的研究。和以往一些西方探险家不同,洛克对他的考察对象不只是充满好奇,更没有白种人的偏见和野心,而是充满了感情。他有过“与我的纳西族朋友共存亡”的诺言,并带着偏爱称纳西人是“纯朴的大自然之子”。洛克无疑是可敬的。但是香格里拉是一个客观自然的存在,洛克到来之前,纳西就有了自己的学者和文化人。换一个角度讲,正是香格里拉的一方水土,改变了一个西方

10、学者的命运,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洛克,为什么不能说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呢?我看就像他评价他的纳西兄弟一样,称他是“大自然之子”更平等一些,更合适一些。由此,我们得到一种启示: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也同时发现了自己。格里拉发现自己”,这是套用了一个现成句式。拉美的乌拉圭作家加莱亚诺写过一篇散文让美洲发现自己,他是有感于西方世界数百年的偏见而写的。在哥伦布的船队到达美洲之前,那片大陆就自然地存在着,后来者占有了“发现”的专利权。“从此以后,印第安人就一直被判为终身有罪”,遭到灭绝性的杀掠。所以说“1492年,美洲被入侵,而不是被发现”。而美洲的希望则是在它“自己发现自己的时候”。同样,“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

11、”,也是把香格里拉当成主体,而不是被动面对世界的客体。因而,对于香格里拉来说,问题关键就在于,它是不是真是美好的真实存在,这也许是“自己发现自己”的含意。 人们通常把美好的地方都比做世外桃源,可见人类对自己居住的地方抱有怀疑。人们说世外桃源,就是说世上没有,这说法本身就意味着对现实的批判。“世外”,可以理解成人类还没有实现的理想,若说哪里是世外桃源,就是说那里已接近或实现了理想的蓝图,那它其实就是世上的桃源了。一旦回到世上,就是人类的势力范围了。那么世上桃源还可以叫做世外桃源吗?或者说世上可能有真正的世外桃源吗? 如今的香格里拉正是行进在通往理想境界的路上。什么时候,人们的精神世界能够做到和那

12、里的自然风光一样美丽,“恢复人和大自然之间和谐一致的关系”了,什么时候可以说它真是,或接近香格里拉了。 到那时,香格里拉的词义应该发生变化,无论英语还是汉语,都可以把它译做世上桃源。【素材积累】经典素材:1、到庙里推销梳子(到庙里找和尚推销梳子一个空手而归,一个推销掉一部分,一个销掉好几千眼光与机遇)有四个营销员接受任务,到庙里找和尚推销梳子。第一个营销员空手而回,说到了庙里,和尚说没头发不需要梳子,所以一把都没销掉。第二个营销员回来了,销了十多把。他介绍经验说,我告诉和尚,头皮要经常梳梳,不仅止痒,头不痒也要梳,可以活络血脉,有益健康。念经念累了,梳梳头,头脑清醒。这样就销掉一部分梳子。第三

13、个营销员回来,销了百十把。他说,我到庙里去,跟老和尚讲,您看这些香客多虔诚呀,在那里烧香磕头,磕了几个头起来头发就乱了,香灰也落在他们头上。您在每个庙堂的前面放一些梳子,他们磕完头烧完香可以梳梳头,会感到这个庙关心香客,下次还会再来。这一来就销掉百十把。第四个营销员说他销掉好几千把,而且还有订货。他说,我到庙里跟老和尚说,庙里经常接受人家的捐赠,得有回报给人家,买梳子送给他们是最便宜的礼品。您在梳子上写上庙的名字,再写上三个字“积善梳”,说可以保佑对方,这样可以作为礼品储备在那里,谁来了就送,保证庙里香火更旺。这一下就销掉好几千2、一枚戒指(小伙子苦恼迈戒指集市,两个或三个银币珠宝店,58个金

14、币眼光与机遇)一个小伙子非常苦恼:“老师,我觉得自己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大家都说我没用,又蠢又笨。我该怎么办呢?”老师说:“孩子,我很遗憾,现在帮不了你,我得先解决自己的问题。”他停顿了一下,说:“如果你先帮我个忙,我的问题解决了,之后也许我可以帮助你。”“哦如果能帮您的忙,我很荣幸,老师。”年轻人很不自信的回答说。老师把一枚戒指从手指上摘下来,交给小伙子,说:“骑着马到集市去,帮我卖掉这枚戒指,我要还债,要卖一个好价钱,最低不能少于一个金币。”年轻人拿着戒指离开了。一到集市,他就拿出戒指给赶集的人看。人们围上来看,而当年轻人说出了戒指的价格后,有人嘲笑他,有人说他疯了,只有一位老人出于好心向他

15、解释,一枚金币是多么值钱,用来换这样一枚戒指是多么不值。有人想用一个银币和一些不值钱的铜器来换这枚戒指,但年轻人记住老师的叮嘱,拒绝了。年轻人骑着马悻悻而归。他沮丧地对老师说:“对不去,我没有换到您要的一个金币。也许可以换到两个或三个银币。” “年轻人,”老师微笑着说,“首先,我们应该知道这枚戒指的真正价值。你再骑马到珠宝商那里去,告诉他我想卖这枚戒指,问问他给多少钱。但是,不管他说什么,你都不要卖,带着戒指回来。”年轻人来到珠宝商那里,珠宝商在灯光下用放大镜仔细检查戒指后说:“年轻人,告诉你的老师,如果他现在就想卖,我最多给他58个金币。”“58个金币?”小伙子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是啊,

16、我知道,要是再等等,也许可以卖到70个金币。但我不知道老师是不是急着要卖”珠宝商说。年轻人十分激动地跑到老师家,把珠宝商说的话告诉老师。老师听后,说:“孩子,你就像这枚戒指,一件举世无双、价值连城的珠宝。但是,只有真正的内行才能发现你的价值。我们每个人就像这枚戒指,在人生这个大市场里要自我珍视,同时也要努力,让我们遇到的人,就是不是内行,也能发现我们真正的价值。”3、请不要开错窗(一个女孩看窗外邻居埋葬一条小狗打开另一个窗口花香鸟语的玫瑰园)一个女孩趴在自己卧室的窗台上,她看见的是邻居正在埋葬一条小狗.这条小狗好可爱,小女孩平时常和它嬉戏,看到小狗悲惨地死去,小女孩不禁泪流满面,悲痛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便把小女孩带到另一个房间,打开了另一个窗口,从这个窗口望出去,那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