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省伊春市带岭高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蜡烛》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886162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江省伊春市带岭高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蜡烛》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龙江省伊春市带岭高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蜡烛》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龙江省伊春市带岭高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蜡烛》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江省伊春市带岭高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蜡烛》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伊春市带岭高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蜡烛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蜡烛【教学目标】1、把握记叙的要素,了解通讯的文体特征,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2、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分析其行动描写,深层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3、揣摩语言,着重品味关键性语句的丰富意蕴及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4、了解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用血肉凝结的深厚情谊,在跃动的烛火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人类光明的未来。学习本文,应激发学生追求和平,消除战争的正义情感和责任感。【教学重点】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探究这篇通讯感人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往事如烟,岁月如流,

2、一切有形的东西已被时间磨蚀得锈迹斑斑,惟有情感,高尚圣洁的情感却长存天宇。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一位南斯拉夫母亲把一生中惟一珍爱的东西-结婚蜡烛,献给了一个苏联青年。这一幕将永远留存在热爱和平的人们的记忆里。今天我们学习西蒙诺夫的战地通讯蜡烛。2、作者简介:西蒙诺夫(1915-1980),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 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共产党。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西蒙诺夫的作品大多描写二战时期的苏联,在战时有很大影响。他曾多次在苏联的各项文学奖项中获奖,可以堪称苏联文学史上的一代宗师!3、背景介绍:二战-苏德战事简介1941年6月,纳粹党控制西欧

3、后,德军侵略苏联,破坏了双方1939年签定的条约。德军长驱直入苏联,围攻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苏联损失惨重,百姓生活困苦。德国以为胜利在即,但俄罗斯人坚决抵抗。俄罗斯寒冷的冬天冻死了很多毫无准备的德国士兵。1943年1月,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败,90 000多名德国士兵成为俘虏。虽然战争仍然持续两年,但这是纳粹党末日的开端。同年,苏联红军迫使德军退回边境,最后把他们逼到柏林。接着在1944年6月,随着同盟军度过地中海,攻入意大利,期待已久的“第二战场”终于开辟。1945年5月,德国投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损失非常惨重。国民受到德军残酷对待,约有几百万平民伤亡。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

4、字。瓦l( ) 精疲力ji( ) f 晓( ) 揣在怀里( ) 颤巍巍( ) 鞠躬( )2、下面两个句子中,填入空白处的最恰当的词语是( )。一枝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 着柔和的光芒。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要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 。A、闪耀 闪烁 B闪耀 闪耀 C、闪烁 闪烁 D闪烁 闪耀3、这篇通讯写了一位饱受 之苦的老妇人, 的动人事迹,赞美了 ,讴歌了 的深厚感情。4、文中对一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找一找,分析一下为何要对这些内容进行反复的描写? 6、课文的最后一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7、文中有没有对老妇人进行语言描写?(文中的老妇人始终未说一句话)那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进行人物刻画的呢?(作者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请同学生们从文中找出有关老妇人的片断,并说说通过这些片段你觉得文中的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老人?8、文章非常感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样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请谈谈你的看法。2 /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