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四季学会定位)专题一周一晨读篇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885850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四季学会定位)专题一周一晨读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四季学会定位)专题一周一晨读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四季学会定位)专题一周一晨读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四季学会定位)专题一周一晨读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四季学会定位)专题一周一晨读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四季学会定位)专题一周一晨读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四季学会定位)专题一周一晨读篇专题一 周一晨读篇第十四季:学会定位 【话题阐释】学会定位成功的道路千条万条,而属于你的只有一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你应该选择哪一行?试想一下,如果让毕加索写小说,让马克吐温去作画,他们还会被人们尊为大师吗?这里涉及到一个定的位问题,简单的说,就是找准自己的位置 【日积月累】读一读,积累下列成语浮云蔽日【释义】原比喻奸佞之徒蒙蔽君主。后泛指小人当道,社会一片黑暗。【例句】诗人写登台所见,感叹大自然的永恒存在,感叹社会人事的迅速变迁,并由这一历史兴衰之感,引出对浮云蔽日、国事日非的忧虑。桴鼓相应【释义】用鼓槌打鼓,鼓就响起来。比喻相互应和

2、,配合得很紧密。【例句】这个时代可能存在不少问题,但向前行进是主流,是大势,作家应与自己所处时代肝胆相照,桴鼓相应,只有这样,我们的写作才有意义。俯首帖耳【释义】像狗见了主人那样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例句】少数领导干部习惯于自己说了算,“用人一言堂,花钱一支笔”,俨然一副封建老板、江湖大哥的派头,下属不得不对其言听计从,俯首帖耳。附庸风雅【释义】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例句】他是位极纯粹的学者,他一生最关心的还是治学。他的集珍之旅不是为了附庸风雅,更非为了射利获益。附赘悬疣【释义】比喻多余无用的东西。【例句】简政就是要按照合理的职能要求

3、来优化机构,剔除部门设置上的附赘悬疣,放权就是进行审批制度的优化改革,指向是为市场和社会释放空间和能量 【古韵寻音】巽公院五咏苦竹桥柳宗元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译文】高高的桥与幽幽的小路相连,它曲曲折折穿过稀疏的竹林。竹子从笋箨中迸发苦节,青皮环抱空虚的竹心。俯身看桥下细细的溪流,抬头听山间萧萧的竹韵。烟雾蒸腾中阳光西下,山里的鸟儿在嘲哳乱鸣。料想苦竹不可能作为渡口的竹伐,正好给我们的休憩提供了绿荫。【赏析】本诗更象一首咏物诗,它描写的是苦竹间的桥,而且表面上是写桥,实则重点是写竹,桥只不过是陪

4、衬而已。苦竹,楚地湘南极普通的一种竹子,而且连名称都带有贬意。诗人独具慧眼,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了诗意,将自己身世遭遇与不起眼的苦竹有机联系起来,寓意于有“苦竹”“虚心”的竹。 【感悟经典】 孔子世家赞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译文】太史公说:诗经-小雅-车辖中有这样的句子:“高山吗,人人都仰望着,大路吗,个个都可通行。”虽然不能人人都能登上那高山绝顶

5、,踏上那大路坦途,但心总是向往着它。我读着孔子的书,便想见他的为人。到了鲁国,参观孔子的庙堂、孔子用过的车子、穿过的衣服以及祭祀器具,见到众儒生按时在他家里演习礼仪,我恭敬地徘徊留连,不肯离去。自古以来,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太多了,一般都在当时荣显,死后也就完了。孔子是普通的百姓,传了十余代,学者仍然尊崇他。从天子、王侯起,中国讲说“六艺”的人,都以孔子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孔子,可以说是最了不起的圣人了。 【文苑漫步】别人的城市,我们的家庞白 不知道别人是什么感觉,在城市中穿行,我很容易想起这样一句话:这是别人的城市。 每每审视自己与城市的关系的时候,这个句子总不由自主地跳入我的脑海。我也不知道

6、为什么不能在内心深处把自己融进城市,把城市看成是自己的。事实上我 也曾这样努力过。脚下这座城市,我也生活了将近二十年,比在老家生活的时间还长,但至今对这座城市却常感陌生。真有点莫名其妙。我很佩服,也很羡慕一种人。那种人有这样的本事:好像处处都是他们熟悉的自小长大的地方,每处地方他们都能迅速融入其中,在其中交朋结友,郊游,逛街,工作,生活,如鱼得水。只是偶尔因语言的差别才会突然记起他们 不u是本地人,除此之外,他们甚至比本地人还本地人。在城市中生活却没有融入城市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我常百思不得其解。每每夜深 人静或在别人的城市里行走时,儿时那些残旧的老屋、清澈的小溪、坎坷的青草坡、淳朴的笑容、

7、温热而熟悉的乡音扑面而来。为什么入梦的不是暧昧的霓虹灯、川流不息的车辆、焦虑和激动的人群呢?人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难道城市也因熟悉而让自己漠然了?可能是吧,但也 不尽然,否则又如何解释颤动内心那根柔软相思之弦的,常是老家那些景物,而非这个城市或那个城市的灯红酒绿呢?也许用“距离产生美”来解释更能让自己满意,也更合情合理一点。 归根结底,可能还是因为就像人不可能有两次生命一样有两个故乡吧。而故乡正是给了我们 生命的地方,那是来自血源的、无法忘怀的记忆。这样的记忆,会让我们的灵魂一生都散发着与生俱来的那种甜甜的、忧伤的、淡淡的味道,总在不经意之间告诉我们:你从何而来!这样的感觉就像一根线牵

8、着飘飞的风筝,无论飞得多远,总与捏线的手息息相连,一刻不离。在城市中生活,其实早巳把家放置在别人的城市里,成为别人城市里的故乡人了。从乡村到城市,并将在城市里长久地生活下去,这与故乡一样似乎也成为无法改变的选择和事实。而在这样的选择和事实中,透过钢筋水泥构筑的窗口,让目光擦过云烟眺望,云烟背后是故乡啊!这样的动作我们重复了多少年。就算如此,多少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能说不习惯城市的生活吗?当然不能,否则就是矫情了。在城市里求学,工作,结婚更多的时候,我们心安理得地渴望着城市里的物质生活,奔走和拼搏,寻找和追寻着往往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那么,这时如果让我们忘却那么多年在城市里的生活痕迹,重新回到儿时

9、生活的地方去,可能吗? 我们大声、勇敢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的家!城市里有我们留下的太多东西。约会时的那棵树,工作的那张办公桌,购物的商店,每天回去的宿舍,夜夜睡觉的床,天天待在一起的亲人,那么多熟悉或陌生的朋友和同事,还有逐渐养成的生活习惯,一切的一切,早已融进了我们的血液,时时刻刻流动着。这是别人的城市,却有我们的家。就这样,我们在城市里生活着,就这样,我们在城市里想着自己的故乡。城市是别人的城市吗?故乡是我们的故乡吗?我不知道。也不想分得那么清楚。只知道就算是在别人的城 市里生活和在梦里的故乡中穿梭,仍有一种感觉有点甜,有点酸,有点惆怅,仍有一些暖暖的东西在内心深处像老家门前的小溪悄悄地

10、流着,冲刷和温暖着被生活磨砺得略显麻木或受伤了的心灵,让人舒服,让人感动。 【作文立意】定位,小而言之,是一个人对自身的价值定位问题,关系着个人的未来发展;中而言之,是一个企业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定位的问题,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大而言之,是一个民族甚至整个人类对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进行定位,这关系到一个民族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面对世界,人类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其他生物和我们生存的地球。可以说,定位无处不在。如果定位失准,结果将会怎样。别人定位失准,我们会以怎样的眼神和心态来看他。比如说对年网上热炒的“芙蓉姐姐”现象,你有何高见。另一方面,如果有一天,你对自己定位过高,以至盲目自信,别人会怎样看自

11、己,会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而如果对自己定位过低,以至过于自卑,别人又会怎样看待自己,又会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应从哪些角度来进行定位。无论是个人,还是一个民族,我们处在何时、何地,在与何人交往,这本身就是定位。学地理,确定我们处在何地;学历史,确定我们处在何时;学时政,了解我们与何人为邻。读书是定位的手段,思索也是定位的手段,与别人交流也是定位的手段 【周记天空】阅读下面材料,写一段感悟。1、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啊,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现代人为了出名,可谓各种办法无所不用其极。有借助网络这一媒体红遍天下的“芙蓉姐姐”,有为了出名用身体写作的美女作家,也有想借出书出名而少年。名是不是非要这样出啊,他们的身上到底缺乏些什么呢?不妨写一写你的见解。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