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专题组合练(六)语言文字运用+古诗词鉴赏+名句名篇默写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884945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专题组合练(六)语言文字运用+古诗词鉴赏+名句名篇默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专题组合练(六)语言文字运用+古诗词鉴赏+名句名篇默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专题组合练(六)语言文字运用+古诗词鉴赏+名句名篇默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专题组合练(六)语言文字运用+古诗词鉴赏+名句名篇默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专题组合练(六)语言文字运用+古诗词鉴赏+名句名篇默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专题组合练(六)语言文字运用+古诗词鉴赏+名句名篇默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专题组合练(六)语言文字运用+古诗词鉴赏+名句名篇默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专用)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专题组合练(六)语言文字运用古诗词鉴赏名句名篇默写(六)语言文字运用古诗词鉴赏名句名篇默写一、语言文字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一直到90年代中期以前,我们都在试图重新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钱穆、钱钟书和陈寅恪的著作和传记成了畅销书;顾准文集顾准日记_于市场,这个中国“市场经济第一人”,坚持学术自由的孤独者形象,_了人们对于知识分子的期许;傅雷家书长达二十余年的畅销,成为了_的“三字经”;浪漫骑士王小波横空出世,给这个日益保守的社会打开了一个叛逆的缺口。A充斥符合金玉良言B风靡印证字字珠玑C风行满足老少咸宜D充塞引发家喻户晓解

2、析“充斥”指多得到处都是,也有“充满”的意思。“风靡”形容事物很风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风行”指盛行、普遍流行,通常是短时期的习惯、用法或式样。“充塞”指塞满、充满。文中描述的对象是书,且与“畅销书”相呼应,排除A、D项。第二处横线若填“印证期许”显然不合适,“满足期许”为固定搭配。“金玉良言”比喻非常宝贵的劝告或教诲。“字字珠玑”比喻说话、文章的词句十分优美。“老少咸宜”指老的小的都适用;“家喻户晓”意为家家户户都清楚知道,即人人皆知。文段中提到“三字经”,所以“老少咸宜”更加符合语境及题意。答案C2下列诗句与“田园寥落干戈后”对仗工整的一项是()A风雨飘摇人分离 B山河破碎骨肉离C骨肉流

3、离道路中 D腥风血雨兵刃下解析A项,“人分离”与“干戈后”不对仗。B项,“骨肉离”与“干戈后”不对仗。D项,“腥风血雨”与“田园寥落”不对仗。答案C3下列填入腊月海棠一诗横线处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尤物真能夺化工,腊前偷泄数枝红。_,强饰春妍嫁北风。A霜花不上胭脂面 B两树繁华占上春C采得百花成蜜后 D暖风轻絮正悠扬解析依据题中的“腊月”,可排除B、D两项;C项中的主语应为“蜜蜂”,与最后一句的主体海棠形象不符,可排除C项。故选A项。答案A4某品牌手机客服中心接收到了消费者反映手机问题的电子邮件,以下是客服人员向消费者回复邮件的部分内容,其中表达最恰当、得体的一项是()A感谢您的来信与支持

4、,给您带来诸多不便,我们深表遗憾。B请别着急,我们会尽快为您提供解决问题的相关资讯和服务。C手机出现问题有我们的责任,也难保没有你错误操作的原因。D今后您在使用手机过程中,如有任何问题我们定会鼎力相助。解析A项,“深表遗憾”不恰当。C项,“也难保没有你错误操作的原因”不得体。D项,“鼎力”为敬辞,用词不当。答案B5下面是三苏祠楹联,上下联各缺两句,请依文意与对联组成原则,选出甲、乙、丙、丁依序最适合填入的选项是()上联:宦迹渺难寻,_,_。下联:天心原有属,_,_。甲、器识文章浩若江河行大地乙、父子兄弟依然风雨共名山丙、只恃得三杰一门前无古后无今丁、任凭他千磨百炼扬不清沉不浊A甲丁乙丙B丙甲丁

5、乙C甲丙乙丁D乙丁甲丙解析从对偶,内容衔接和尾字的平仄来辨别。答案B二、古诗词鉴赏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答:_(2)“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_(3)本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答:_答案(1)“渺茫”从字面上来看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渺,雨雾濛濛,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2)“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广阔的背景

6、下衬托了一片征帆的渺小,征帆漂无定所,表现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同时,揣度行踪,可见诗人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诗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3)前三句为间接抒情,主要写景,饱含感情,含蓄委婉,第四句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胸臆。前三句蓄势(为下句抒情做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绝句石柔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1)抒发深沉的乡思旅愁是古往今来诗歌的常见主题,然而石柔的这一首绝句在写法上却力求新巧,读来情感突出,诗意盎然。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答:_(2)本诗在刻画杨柳的形象上,亦有独到之处,请以开头两句

7、为例,简要赏析。答:_(3)联系诗意,谈谈诗人抒发了什么情感。答:_答案(1)运用比兴,诗人借杨花之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比拟自己辗转仕途,离别家园。化虚为实,把抽象的羁旅愁思融化在具体的形象之中,读来具体可感。运用反衬,“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使离情旅愁得到有力反衬,更显深切感人。(2)动静结合:上句中“弄”字写出了杨柳的动态,下句“满”字描写其静态,而在这静态中包含着过去飞落、 现在飞落、数日内还要继续飞落的整个过程的动态。通感:“轻黄”的“轻”字写出杨花随春风飘荡的轻飘飘的感觉。用触觉来描写视觉感受,突出杨花随风飘荡、不能自主的无奈。(3)诗人借杨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抒发自己

8、离别家园、辗转仕途而生活不得安定的感慨。(或“诗人借残春飘荡的杨花,抒发自己辗转仕途的无奈和乡思”)(重点在旅愁、离情,意思相近即可)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辛弃疾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注】 畹:古代称三十亩为一畹。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屈原是投湖南汨罗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称他为湘累。(1)词中上阕中的意象表明了词人怎样的境遇?答:_(2)该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下阕词句进行分析。答:_答案(1)以兰佩芳菲、蛾眉空好、宝瑟

9、弦断这三个意象来表明虽有高尚品质和过人的才干,却备受南宋朝廷、当权主和派的嫉妒和排挤,长期不被重用,无用武之地,而且知音寥寥,无人理解自己的悲剧性境遇。(2)全词抒发了词人自感虚度年华、政治失意、理想难以实现而又知音难觅的痛楚之情。“冉冉”句感慨年华已逝,虚度此生。“水满”“何处”二句,用汀洲水涨、芳草难觅喻示理想难以实现的可悲处境。结尾二句,再次诉说在人世难寻知音的苦恼,于是只得在大醉之后唤起屈原同唱失意之歌。9阅读下面一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浣溪沙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注】 本词是纳兰性德为怀念早逝的妻子卢

10、氏而作。被酒:醉酒。用李清照、赵明诚夫妻恩爱的典故,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答:_(2)有人评价“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深意无限。请简要赏析。答:_答案(1)刻画了一个形单影只、哀思亡妻的词人形象。先是直接描写,以“西风”中的独自悲伤奠定了一种感伤的基调;后是用景物来烘托渲染,以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将沉落的“残阳”与之呼应,渲染氛围的孤寂凄清,衬托词人形象的孤单、哀愁。(2)这一句写出了词人今日无穷的酸苦。“寻常”即寻常的往事,如今不能再现,只有失去它以后才懂得珍惜。这句看似平常,其中却蕴藏了复杂的感情,有怀念,有追悔,有悲哀,有惆怅,深刻表现了词人的亡妻之痛与伤心无奈。三、名句名篇默写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2)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_。 (庄子逍遥游)(3)_,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4)_,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5)庄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