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八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课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习题新人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884693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八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课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习题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八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课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习题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八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课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习题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八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课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习题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八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课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习题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八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课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习题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八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课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习题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专用)2017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八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课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习题新人教版第2课时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一、选择题1下列行为符合低碳生活的是()A尽量多买新衣服B尽量多喝饮料少喝水C尽量多开小车出行D尽量选购简易包装食品解析选购简易包装食品,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符合低碳生活要求。答案D2读某区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图中环境问题的存在,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参与性原则A B C D解析可持续发展包括了发展、公平、环境和权利四大基本内涵,图示现象就是为了片面地追求经济的发展,严重破坏资源违

2、背了持续性原则;单纯追求人类所谓的“生存与发展”,忽略了鱼类等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严重地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答案B生态建设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3图中四类城市发展模式,最不可取的是()A B C D4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协调好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这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共同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 D经济性原则解析模式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获取社会经济的发展,该模式是最不可取的。生态城市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答案3.D4.C右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

3、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56题。5维持这一“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的关键是()A江河 B森林 C村寨 D梯田6哈尼族人的村寨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为了避免洪涝灾害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为了观赏梯田美景解析第5题,该生态系统位于地势起伏较大的南方地区,森林在这一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如果森林被破坏,将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此处的农田、村寨、河流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第6题,将村寨布局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可以获得较清洁的水源,免得水源受农业生产的污染。答案5.B6.C下图为

4、某地生态农业示意图。读图,回答79题。7图中分别表示()A沼气池、畜牧场、耕作业B沼气池、耕作业、畜牧场C耕作业、畜牧场、沼气池D畜牧场、沼气池、耕作业8最适宜发展这种生态农业模式的地区是()A东北平原 B青藏高原C内蒙古草原 D南方低山丘陵区9图中所示生态农业体现出()A自然环境的整体性B市场需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C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D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循环利用解析第7题,沼气池的沼渣可以养鱼;鱼塘的塘泥可以作为肥料提供给耕作业;畜牧场的粪便可以发展沼气;畜牧业和耕作业的产品都可以作为食品厂的原料。第8题,发展沼气池在温度高的地区较为适宜;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热条件好,既可以发展畜牧业、渔业,

5、也可以发展耕作业,所以最为适宜。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能量和物质经过了多层次循环利用。答案7.A8.D9.D读某企业清洁生产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完成1011题。10字母M表示的环节是()A产品包装运输 B产品使用回收C环境 D原材料加工11在清洁生产中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的主要标准是()A从原材料开采环节评估B从产品生产过程评估C从产品废弃物处置情况评估D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评估解析第10题,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逻辑顺序来判断,N表示环境,P表示原材料加工,M表示产品包装运输,Q表示产品使用回收。第11题,注意在清洁生产过程中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是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评估,强调

6、全过程,而不是传统的只把焦点放在产品使用后的废弃物的处理上。答案10.A11.D下图示意德国柏林某生活小区的雨水利用系统。据此完成1213题。12.该系统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绿地水土流失加剧B城市内涝发生率大大减少C地表径流水位变率减小D城市大气湿度显著增加13该系统最适宜推广的城市是()A北京 B兰州C新加坡 D开罗解析第12题,该城市的雨水被大量截留利用,地表径流损耗减少,水位稳定。绿地水土流失与雨水冲刷有关;城市内涝与暴雨、城市排水系统有关;大气湿度增大与水体面积增加有关。第13题,该系统体现水资源缺乏,城市化水平高,用水量大,地表水较少,雨水资源丰富。最符合这一条件的是新加

7、坡。答案12.C13.C二、非选择题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生态循环农业,就是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所从事的“三高农业(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它不单纯地着眼于当年的产量与经济效益,而是追求三个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使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材料二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探索“沼稻鳅”共作模式,推广利用沼渣、沼液种植技术和稻鳅共作种植模式,带动农(渔)民增收致富。下图示意“沼气稻田泥鳅”农业生产模式。(1)简述范县发展“沼气稻田泥鳅”农业生产模式的生态意义。(2)河南省一些沿黄地区,水源丰富,但土地盐碱化问题相对突出。分析在此基础上该省沿黄地区

8、推广“沼气稻田泥鳅”农业生产模式的可行性。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可知该农业生产模式属于生态循环农业,其意义要从生态、经济、环境方面考虑。第(2)题,沿黄地区发展该模式的条件,可从该地的水源条件、稻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角度分析。答案(1)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有效减少农田污染;水稻等农产品绿色、无污染;沼气为当地农民提供清洁能源。(任答3点即可)(2)沿黄地区水源丰富,利于水稻种植;通过种植水稻,能够以水洗去盐碱,治理土地盐碱化;开拓市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15甘肃省循环经济示范区是我国首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该循环经济示范区在2015年建成,形成了覆盖甘肃全省的七大循环

9、经济专业基地。结合下面两图,回答问题。(1)依据图中的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方向,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_、_。(2)在河西新能源基地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开发_新能源,并指出这些能源的共同特点。(3)在张掖地区制种产业和酿酒葡萄种植发展过程中易导致的生态问题是_,为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4)结合图乙,分析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循环经济是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内涵的_可持续发展、_可持续发展、_可持续发展。解析第(1)题,依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有色冶炼可能产生环境污染,葡萄、药材种植可能产生生态破坏。第(2)题,河西走廊地区位于甘肃西北部,该地区气候干旱,风力大,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他们具有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特点。第(3)题,在张掖地区发展制种产业和酿酒葡萄种植,需开垦荒地及大量引水灌溉,会引起下游河段水量减少,可导致生态破坏,出现土地荒漠化问题。为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要控制产业规模,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当地植被,防治土地荒漠化。第(4)题,结合图乙从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分析。答案(1)环境污染生态破坏(2)风能、太阳能清洁、无污染、可再生。(3)土地荒漠化合理控制产业规模,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流域内合理规划用水。(答案合理即可)(4)生态经济社会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