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七人口、城市和交通提升练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884351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七人口、城市和交通提升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七人口、城市和交通提升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七人口、城市和交通提升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七人口、城市和交通提升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七人口、城市和交通提升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七人口、城市和交通提升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七人口、城市和交通提升练(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通用)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七人口、城市和交通提升练专题七人口、城市和交通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3新课标,78)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 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1 300万。据此完成12题。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德国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总人口增长速度减慢,人口自然

2、增长率略有增大,A、C项错误;总人口增长速度大于0,所以总人口增加,B项错误;人口净迁入量为国际净迁移率和国内净迁移率相加再乘以总人口,图中显示国际净迁移率为正略有下降,而国内净迁移率为负且下降较大,所以人口净迁入量减少,D项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该城市80年代和90年代国际迁入量都比较大,而国内迁移率为负,且90年代比80年代大幅下降,说明90年代该市国内迁出量较大;90年代美国西部和南部经济发展迅速,东北部城市环境质量较差,导致年轻人口由于经济就业因素和老年人口由于环境因素,由东北部迁往西部和南部地区,故A项正确;而德国、日本和俄罗斯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不符合题意,故B、C、D项错误。答案

3、1.D2.A(2013新课标,12)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34题。320052010年()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4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解析第3题,由统计图坐标读出各省的迁入、迁出人口比重的高低,苏、津、粤、浙、京、沪等省市迁入人口比重高,迁出人口比重低,皖、赣、黔、川等省迁入人口比重

4、低,迁出人口比重高。从而比较得出机械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而两省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差不大,C项正确。迁出、迁入人口数量还与各省人口总量有关,A、B项错。本题没有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信息,但考虑到安徽和天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可推断出安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要远高于天津,D项错。解题关键在于正确读图,看清坐标是相对量而不是绝对量。第4题,我国20052010年人口迁移以乡村向城市迁移为主,故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提高,迁出地区由于乡村人口迁出,人口总量减少,城市化水平有所提高。文字材料信息显示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延缓迁入地区的老龄化进程,加剧迁出地区的老龄化水平。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答案3

5、.C4.B2016年1月,江苏省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建设在江苏省得到热议。委员们建议江北新区应加快形成以新材料、生物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读江北新区位置图,回答57题。5江北新区发展的区位优势有()A空间大,土地价格较低B邻近南京主城区,联系便利C位于主导风的上风向,环境优美D邻近安徽省,扩大南京辐射范围6江北新区建成后可以()A降低南京市城区的房价B缓解南京市区的人口压力C作为南京的高级住宅区D方便南京各区之间的联系7江北新区产业布局合理的是()A西部地区重点发展重化工业B东部地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滨江地区重点发展航运物流、港口贸易D丘陵地

6、区发展生态旅游、粮食生产解析第5题,江北新区位于南京市长江的北边,面积大,且之前经济欠发达,土地价格较低。受长江阻隔,江北新区与南京主城区联系不便。选A。第6题,江北新区的建成可以缓解市区人口和工业的压力,市区人口和工业可向本区迁移。选B。第7题,滨江地区水运交通便利,适合发展航运物流和港口贸易;西部地区位于河流的上游,不适合发展重化工业;东部地区位于河流的下游,适合重化工业的发展;丘陵地区适合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生态农业。选C。答案5.A6.B7.C下图为台湾人口金字塔图(含预测)。读图回答89题。8由图可知()A1983年台湾少儿人口比重较低B2011年台湾数量最多年龄段人口出生于1983年

7、前后C1983年4050岁年龄段人口即2060年相同年龄段人口D2060年台湾劳动力数量达到最高峰9台湾目前应当()A逐步调整人口性别比例B推动人口外迁C大力发展劳动力导向型产业D发展科技,提高劳动效率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1983年台湾少儿人口数量较多,比重较高,故A错误。2011年台湾30岁左右的人口数量最多,该年龄段人口出生在约30年前,即1983年前后,故B正确。1983年40岁至50岁年龄段人口数量与2060年同年龄段人口数量相当,但是不可能是同一群人,因为1983年40岁至50岁的人口,至2060年早已100多岁了,故C错误。2060年劳动力数量少于2011年,故D错误。选B。第9

8、题,台湾人口出生率已经开始下降,劳动力数量也在减少,故B、C错误。台湾男女人口数量差别不大,故A错误。鉴于劳动力减少,台湾需要发展科技,提高劳动效率。选D。答案8.B9.D(2016南昌市二模)人口抚养比是指被抚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可分为少儿(014岁)抚养比、老年(65岁及以上)抚养比。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19822007年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读图,完成1011题。10该城市抚养压力最大的年份是()A1982年 B1992年 C2002年 D2007年11由图可知,该城市19822007年()A少儿抚养比持续升高 B总抚养比持续升高C外来青壮年大量涌入 D农业生产结构产生变化解析第

9、10题,总抚养比越大,城市抚养压力越大。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读图可知,该城市1982年1564岁人口比重最小,即少儿(014岁)和老年(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最大,总抚养比最大,抚养压力最大,选A。第11题,19822007年,少儿抚养比持续降低;总抚养比先降低后升高;1564岁人口增长很快,可能是城市化过程中外来青壮年大量涌入造成的;从图中不能看出该城市农业生产结构产生变化,选C。答案10.A11.C二、综合题(共56分)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材料一我国不同年份普查人口数量(单位:亿)与不同年份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单位:)变化组合示意图。(不包括台湾、香港、澳门

10、)材料二普查结果显示,2011年,我国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不包括台湾、香港、澳门)。不同年龄段构成变化见下图(单位:%)。材料三2011年与2000年人口接受教育水平差异比较表(以十万人为单位,不包括台湾、香港、澳门)。 项目年份小学初中高中大学200035 70133 96114 0323 611201126 77938 78811 1468 930(1)根据人口的普查数据描述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6分)(2)材料一中的人口数量数据反映出我国人口的主要问题是_,人口

11、年均增长率的变化得益于什么?简述这种变化的积极意义。(9分)(3)上述人口的普查数据反映出我国人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挑战有哪些?(9分)解析第(1)题,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主要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方面描述。第(2)题,我国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增长快,每年净增长人口数量大和人口老龄化。回答该题必须结合表格,从表格中提取相关信息。第(3)题,回答该题注意题目要求,要从“人口、经济、社会发展”三方面入手分析。答案(1)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2)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这表明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得到了较好的执行,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的控制。这种转变的意义在于

12、缓解了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社会的压力,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一个较好的基础。(3)一是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加快,二是出生人口的性别比偏高,三是人口的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些都会给我国人口、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13(2016江西模拟)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6分)材料一2015年9月,欧洲正面临二战后最大难民潮。源源不断的难民主要来自叙利亚、利比亚等局势动荡地区。据了解,此次难民潮有大批难民选择前往德国。德国的经济发达,当前人口出生率和失业率都很低,政府和民众对难民持欢迎态度。材料二一个叙利亚家庭需要花费两年的家庭收入,才有可能将家中的年轻人送到欧洲。到达欧

13、洲后,他们要找到工作或者做买卖,再将攒下的钱寄回家里,让其他家庭成员来欧洲团聚。材料三下面为叙利亚及周边国家示意图和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分布图。(1)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大量叙利亚难民选择到德国避难的原因。(5分)(2)从人口角度分析,大量难民涌入将会对德国带来哪些影响。(5分)(3)说明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分布的突出特征,并简析其原因。(6分)解析第(1)题,以两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差异切入,从德国有利于避难的条件稳定的社会环境、宽松的难民政策、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第(2)题,结合德国的人口国情(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和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社会经济产生影响的具体表现(就业机会、

14、社会负担、社会治安等),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读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分布图,可以发现避难地主要为叙利亚的邻国,而且国家比较多,再结合这些国家的相关特征分析原因即可。答案(1)德国经济发达,能提供较好的救助(社会福利);就业机会更多;社会稳定,人身较安全;有宽松的难民政策。(2)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缓解人口老龄化。不利影响:影响社会安定;与当地人竞争就业岗位;加重社会负担。(3)多分布在邻国;分布在多个国家。原因:距离近,路费少;可走陆路(不走水路),易于到达;文化、语言、民族、宗教等方面差异小。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俄罗斯政府计划无偿发放远东地区(乌拉尔山

15、以东)的土地给俄罗斯公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该项政策的实施,将刺激其欧洲部分的人口向远东地区迁移。下图为1990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资料图。(1)试分析1990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总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原因。(6分)(2)影响俄罗斯远东地区未来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分)(3)俄罗斯欧洲部分人口迁往远东地区,将给其欧洲部分带来哪些不利影响?(3分)(4)俄罗斯面对本国人口问题,可以采取哪些可行的人口政策?(3分)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俄罗斯远东地区总人口数量不断下降,原因可从自然增长率特点和人口迁移方面分析。第(2)题,由材料可知,俄罗斯政府对远东地区进行土地资源开发的政策将是人口迁入的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